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 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鉴定, 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 对照现有文献, 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 科、164 属、545 种( 包括8 亚种和32 变种) , 其中新记录95 种( 包括3 变种1 亚种) ; 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 含9 属52 种, 占总种数的9.6% , 青藓属是第一大属, 包括有29 种, 占总种数5. 3% ; 科内种数( ≥19 种) 优势科有10个, 属内种数( ≥6 种) 的优势属有22 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 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 . 6%、北温带成分占23 . 0%、热带亚洲成分占17 . 8% , 温带亚洲成分为10. 6% , 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 .4% , 这5 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 , 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2.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经过研究鉴定,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对照现有文献,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科、164属、545种(包括8亚种和32变种),其中新记录95种(包括3变种1亚种);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含9属52种,占总种数的9.6,青藓属是第一大属,包括有29种,占总种数5.3;科内种数(≥19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22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6、北温带成分占23.0、热带亚洲成分占17.8,温带亚洲成分为10.6,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4,这5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3.
从1995~2009年,作者对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共有37科113属253种(含1变种),优势科主要体现寒、温带地区分布类型,该区藓类植物生境的多样性可以从物种多样性,如曲尾藓科、木灵藓科、泥炭藓科、紫萼藓科、丛藓科等的广泛分布反映出来。通过与该区相邻的6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系数比较,该自然保护区综合系数S i排第三位,说明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这与本区的水分条件有很大关系。藓类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3.33%;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5.10%;东亚-北美成分占总种数的4.17%,各区系成分交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与新疆东部天山、内蒙古大青山、吉林长白山、河北木兰围场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较接近,与贵州梵净山、云南鸡足山藓类植物区系关系疏远,体现了我国北方藓类植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淑萍  阎平 《广西植物》2008,28(1):47-51
中国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59科303属963种(包括变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性质的属有254属,占总属数的83.8%,热带性质的属有13属,占总属数的4.3%;温带性质的种有723种,占总种数的75.1%,热带性质的种有17种,占总种数的1.8%。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另外在区系科属分级水平上,寡属科、单属科占绝对优势,而超过20属的大科在该区仅有3科,却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5.9%和38.6%,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单种或少种属也较多,属种比值偏高,表明区系组成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临城县小天池森林风景区有苔藓植物27科、71属、156种(包括11变种、1变型、1亚种)。其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按种数多少依次为丛藓科Po 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 pnaceae、青藓科Brachy theci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初步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有85种,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东亚成分(共计有22种,占总种数的15.39%),而各类热带成分仅有2种。数据说明临城小天池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文中对该区系的特点及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祖霞  张力 《广西植物》2005,25(5):399-405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面积82260hm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根据过去三年的调查研究,石门台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92属176种1亚种5变种。在石门台藓类中,种数较多的科主要有曲尾藓科、灰藓科和凤尾藓科等;种数较多的属主要有凤尾藓属、曲柄藓属和白发藓属等。石门台藓类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类,其中以东亚成分(25.47%)和热带亚洲成分(17.39%)为主。另外,将石门台与8个邻近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进行比较,与石门台藓类区系最相近的是鼎湖山,最疏远的是神农架。石门台的藓类植物区系被定性为南亚热带性质,但同时东亚和热带亚洲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红水河谷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贵州红水河谷地区的5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调查、采集和分类鉴定,得到苔藓植物36科,78属,204种(包括8亚种4变种和1变型)。其中藓类植物23科60属163种,苔类植物13科18属41种。为贵州增加新记录5种。划为13种类型。其中具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最丰富,占总数的38.02%,构成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的主体;具温带性质的成分占总数的33.85%;东亚成分、特有成分、东亚-北美成分占该区的1.56%。选择9个地区,通过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全面比较,表明该地区与同纬度茂兰自然保护苔藓植物的相似性最高,关系最密切;与低纬度鼎湖山的相似性较高,关系较近;与高纬度小五台山和长白山相似性最低,关系最远。还统计了各地区的植物区系谱,分析该地区与其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关系。并着重就该区的热带边缘性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安徽祁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富  钱士心 《植物研究》2005,25(3):351-357
祁门地区位于皖南山区南端,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经调查种子植物有147科731属1822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17种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优势科为木通科、猕猴桃科、槭树科、金缕梅科、榆科等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科有11种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51.9%);属有14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占20.5%),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55.6%;种有13种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占50.8%),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33.1%,因此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温带区系性质。此外,该区系起源古老;替代现象和特有植物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3~2014年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 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并对该地区与相邻8个地区藓类植物的丰富度系数比较和相似性系数比较,以明确该地区苔藓植物不同的生态分布类型,揭示浙江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2)藓类植物的优势科9个、优势属16个。(3)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4)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5)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其次为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  相似文献   

10.
黄山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山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考察和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收集整理有关黄山藓类的研究资料,目前黄山藓类植物有46科、135属、401种(包括7亚种和22变种),与20世纪50年代陈邦杰等以及后来对黄山的调查研究结果相比,藓类植物增加了4科、28属、184种;科内种数(≥15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18个。黄山藓类植物地理成分类型复杂,东亚成分(包括中国特有)占37.82%,温带成分占35.13%,热带、亚热带成分占26.75%,表现出明显的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型调查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乌江东风水库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和丰富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18科58属101种,其中,藓类植物有16科56属99种,苔类植物有2科2属2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为青藓属(Brahchythecium B.S.G.)、真藓属(Bryum Hedw.)和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Müll.Hal.)Schimp.〕;单属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00%和638%.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生活型可分为交织型、丛集型、垫状和平铺型4类,以丛集型种数最多(48种),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475%.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815%;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仅为185%;中国特有种所占比例也较高,为207%.该区域苔藓植物的丰富性综合系数(Si)为-03608,低于相邻的六冲河下游流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数种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且丛集型苔藓种类最多,与库区消落带的特殊生境相适应;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总体属温带性质,且中国特有种较多,反映出该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该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植物分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武功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66科、814属、2 079种,分别占江西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2.81%、61.11%、50.46%,其中裸子植物有7科、15属、19种,分别占江西裸子植物总数的77.78%、65.21%、54.28%。(2)武功山地区科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占优势(70科,占57.96%),温带成分丰富(46科,38.65%);属包含14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略占优势(368属,49.40%),温带成分增加(354属,47.53%);种包含14个分布类型,热带分布性626种(31.04%),温带分布性663种(32.87%),温带成分略占优势;武功山地区植物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且热带和温带成分相互交融、渗透。(3)武功山地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和少种的科属较多,具有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单种属有414属,占总属数的50.86%。中国特有成分有4科、23属、728种。(4)与相邻的15个代表性区系比较表明,武功山地区种类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黄山、庐山、武夷山、井冈山等地区的关系很密切,与秦岭、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的区系关系最疏远。  相似文献   

13.
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麓,在植被地理区划上属于新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研究其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布特点对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疆焉耆盆地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种子植物约有1035种,隶属于80科373属,其中新疆特有种有38种,占新疆特有种总种数的14.18%。区系地理成分中,在科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80科可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有22个科),占该区非世界分布科总科数的57.89%;在属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373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197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总属数的62.54%。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优势,共有901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87.05%;灌木有110种(占10.63%),乔木17种(占1.64%),藤本7种(占0.68%)。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态类型中,中生类型676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5.31%;旱生类型有191种(占18.45%),湿生类型123种(占11.88%),水生类型45种(占4.35%)。  相似文献   

14.
秦岭南坡旬河中上游地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各类组成是植被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一个地区的植物区系有助于加深化对植被的认识。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位于秦岭南坡。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12科395属750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特征。但和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联系。其起源也很古老,有8种植物属于原始的被子植物,并有8个单型属笔11个少型属,还有许多孓植物。  相似文献   

15.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29科63属192种(包括12变种1亚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9属14种;藓类植物21科54属178种。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兼有较明显的东亚色彩;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于228属,55科;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起源古老,与阿拉善地区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植物种类贫乏,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分别为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莨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分别为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有9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33.76%;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在区系组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占总属的28.95%;中国特有成分较低,仅占全国特有属的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