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m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 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 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 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 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紊乱,未见育囊及头节.电镜下,对照组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结构清晰,微绒毛排列整齐,生发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内微丝及内容物减少;5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模糊不清,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呈环状排列;60Gy组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界限不清破裂,部分核仁碎裂、边集,内质网广泛扩张,线粒体固缩及明显空泡变,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溶酶体及巨噬细胞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破坏骨棘球蚴囊的形态与结构,放射活度在50 Gy时对棘球蚴具有致死作用,放射方法治疗骨棘球蚴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进行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的体外试验,于1973~1981年试用染色法鉴别原头蚴的存活状况,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自肉联厂收集羊内脏的棘球蚴,或从附属医院手术室取得包虫病人的棘球蚴囊,抽取囊液和棘球蚴砂,置4℃冰箱保存,逐日观察部份棘球蚴砂,或从动物内脏的棘球蚴中,吸取含原头蚴的囊液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卧式平板二维电泳和银染色法对棘球蚴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抗原的进一步纯化有所裨益。 抗原样品液取自羊肝的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由吸出的囊液经离心、透析后,用聚乙二醇10000浓缩而成。将包囊内壁用生理盐水清洗三次,收集清洗液,经离心清洗出头节,再经冻融、超声粉碎、离心、透  相似文献   

4.
新疆绵羊和黄牛棘球蚴囊液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新疆八一农学院动医系黄燕,徐显曾棘球蚴囊液是棘球蚴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原头蚴刺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发生学上的特点使得棘球蚴囊液的成分极为复杂。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细粒棘球绦虫存在明显种内分化或变异导致流...  相似文献   

5.
作者应用~(14)C-甲苯咪唑治疗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小鼠,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液、棘球蚴囊壁和囊液中的浓度变化,以此观察甲苯咪唑对棘球蚴囊的渗透作用。方法:取未成熟CF_1雌性小鼠,腹腔注射感染1,000条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15个月后,选用严重感染的小鼠为实验对象,每鼠平均体重为55±3g。12鼠用~(14)C-甲苯咪唑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绵羊肝、肺来源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ces,PSC)及囊液miRNA测序及表达谱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s,并对其调控的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以期了解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生物学特征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细粒棘球蚴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RIZOL法分别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及囊液总RNA,构建sRNA测序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分别比较肝、肺原头蚴组及肝、肺囊液组miRNAs的表达差异。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筛选与靶基因预测,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初步探讨差异表达miRNAs。结果原始测序数据一系列数字化过滤后,得到的sRNAs长度分布在18-26nt之间。本次测序筛选出764个miRNAs,包括保守miRNAs 134个,新miRNAs 537个。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共计61个,其中肝、肺原头蚴组4上调表达,56个下调表达,囊液组仅有1个miRNA且上调表达。GO分析其在生物过程中多富集在转录及调控、蛋白磷酸化、氧化还原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上多集中于ATP、蛋白、核酸及离子的结合和转运等。KEGG显示,受显著差异miRNAs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2条信号通路,主要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代谢和抵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作用。结论肝、肺原头蚴组及其囊液存在特异miRNAs表达谱,包括数量和种类及其表达水平的不同,可为包虫病筛选新的药物靶点,评估包虫转移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照射棘球蚴包囊后囊液、囊壁、包囊周围肝组织温度和原头蚴死亡率,了解HIFU处理后不同部位的升温效应,探索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集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介于10mm到45mm之间的包囊42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组,对照组用普通超声照射,实验组用200W声功率HIFU直线扫描的方法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2min,4min,6min,8min,10min。照射后立即测定囊液、囊壁、距包囊5mm部位肝组织的温度。抽取囊液、涂片,经台盼兰染色后计数原头蚴的死亡率。结果HIFU照射后,棘球蚴囊壁、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的温度均有升高,其中囊壁的温度升高最为明显,且与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囊液中的原头蚴死亡率增加。结论HIFU照射使棘球蚴包囊的囊壁产生明显的升温效应,HIFU照射对原头蚴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绵羊、耗牛棘球蚴囊液及绵羊棘球蚴囊壁可溶性粗抗原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使用10%凝胶,采用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进行SDS-PAGE的结果表明,绵羊及耗牛棘球蚴囊液分别含有16及11种蛋白组分,分子量范围分别为270~16.5KD及280~17KD;主带均为8条。绵羊棘球蚴囊壁可溶性粗抗原共显示17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45~17KD,主带8条。本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分离特异性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小鼠浆细胞瘤与经猪肉绦虫囊尾蚴囊液(CF)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细胞融合,所得的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猪肉绦虫CF抗原、猪肉绦虫盐水浸出抗原、牛肉绦虫成虫抗原、裂头蚴抗原、棘球蚴囊液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以及华支皋吸虫抗原进行反应。其中大部分细胞株只与CF抗原起反应,但有些细胞株亦与其余6种蠕虫抗原作用,表明猪肉绦虫的CF中不仅含有带CF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有关宿主免疫水平对棘球蚴生长发育的影响、棘球蚴对宿主免疫功能的破坏,以及棘球蚴病免疫防治研究的进展。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非特异性的宿主免疫反应对棘球蚴的寄生、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卡介苗(BCG)或植物血凝素(PHA)激活的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而补体则能溶解棘球绦虫成虫及原头节。同时,经眼镜蛇毒素处理的棉鼠,其体内的多房棘球绦虫发育增殖增快,并易于转移扩散。棘球蚴感染可引起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宿主的免疫反应如何进一步影响棘球蚴囊的发育、增殖,及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何参与杀灭或破坏棘球蚴囊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免疫防治探讨的结果指出,用棘球蚴原头节及其提取物、成虫、成虫分泌物或囊液及囊壁的提取物作免疫原进行免疫时,对犬和羊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及BCG与甲苯达唑并用时可增强抗泡球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以Wistar大鼠作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取1×106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35 mm培养皿,无血清培养20 h后以泡球蚴囊液置换培养液培养24 h和48 h,期间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另取1×105肝细胞接种于Ⅰ型胶原铺底96孔培养板,同上培养,MTT法检测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脏细胞毒性作用. 结果 与泡球蚴囊液共培养后肝细胞贴壁生长良好,MTT法测定肝细胞存活率为77.5%~100%.培养24 h后肝细胞增殖指数(PI)泡球蚴囊液处理组为(49.35±4.00)%,对照组为(82.00±6.00)%;培养48 h后两组肝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27.61±6.00)%和(67.00±1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泡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无毒害作用,但对肝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取细粒棘球蚴囊液经离心、超滤浓缩,直接或放射碘标记后用于试验。将浓缩的囊液抗原免疫家兔后收集的抗血清通过与正常羊血清连接的溴化氰活化琼脂糖4B柱吸收,以除去抗羊血清蛋白抗体成分。试验血清包括从不同国家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多房型棘球绦虫、猪肉绦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盘尾丝虫、曼氏/埃及血吸虫、鞭虫、蛔虫、板口线虫患者血清及英国正常人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DS-PAGE和免疫印渍试验进行囊液抗原性的分析和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鸟枪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囊液蛋白(hydatid cyst fluid protein,HCFP)组分,寻找其中具有潜在调控免疫失调性疾病功能的活性组分。方法 无菌收集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囊肿中的细粒棘球蚴囊液,采用鸟枪法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采用MaxQuant 1.6.1.0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对已鉴定的蛋白质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结果 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的细粒棘球蚴囊液蛋白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5~70 kDa,质谱分析共获得37个蛋白,其中已鉴定蛋白32种、未知蛋白5种。已初步发现至少有4种蛋白具有潜在调节免疫失调性疾病作用,即抗原B、谷胱甘肽S⁃转移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脱氢酶。GO富集分析显示,已鉴定蛋白具有149种分子功能,参与341种生物学过程。结论 细粒棘球蚴囊液蛋白成分复杂多样,从已知蛋白中初步筛选出4种与调节免疫失调性疾病潜在相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14.
棘球蚴B抗原是一种耐热的160kDa脂蛋白,为棘球蚴囊液的主要抗原。有约90%细粒棘球蚴病人和约40%泡状棘球蚴病人有其抗体,说明这两种棘球蚴均有B抗原。经免疫荧光检测它主要存在于原头节的表皮细胞,也存在于囊液中,表明它是一种分泌性抗原。 最近已从英国羊获得的细粒棘球蚴中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维电泳和银染色法对棘球蚴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分别显示多肽斑点111、116和123个,其中特异斑点74、67和60个,共有斑点37、49和63个。在共有斑点中,三者共有斑点7个;两者共有斑点在囊液和头节为8个,囊液和囊壁22个,头节和囊壁34个。本文对多肽斑点和抗原的关系作了讨论。本结果可望对抗原的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纯化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去除其中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探索优化囊液抗原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超滤法浓缩羊肝细粒棘球蚴囊液制备成粗抗原,并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对囊液抗原进行分析,发现非特异性反应的主要蛋白条带。随后采用Superdex凝胶柱通过分子筛层析法对囊液抗原进行纯化。用44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17份健康人和10份囊尾蚴患者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实验,评估纯化后囊液抗原的检测能力。结果免疫印迹实验发现,非特异性反应的主要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M_r)约为55 000,纯化后去除了该非特异性反应蛋白。纯化后的囊液抗原ELISA检测灵敏度为93.2%(41/44),特异性为94.1%(16/17),约登指数为0.87,与囊尾蚴病交叉反应性为30%(3/10)。未纯化前的灵敏度为90.9%(40/44),特异性为88.2%(15/17),约登指数0.79,与囊尾蚴病交叉反应性为60%(6/10)。纯化前后ELISA检测的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采用分子筛层析法对羊源细粒棘球蚴的囊液抗原进行纯化,去除了引起非特异性反应的主要蛋白(M_r 55 000),为后续进行囊液抗原标准化、提高检测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脏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对特异分子Foxp3(叉头蛋白3)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下游信号通路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ABL/c小鼠作为脾细胞供者,用研磨法分离脾脏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与细粒棘球蚴囊液共同培养)和对照组,取1×105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上,分别在1、3、6和12 h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oxp3以及Smad4的基因表达。结果 qRT-PCR显示,细粒棘球蚴囊液处理1、3和12 h,实验组Foxp3表达量分别为4.577±0.317、8.517±0.978和7.406±0.822,对照组分别为9.274±0.451、3.297±0.408和2.464±0.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粒棘球蚴囊液处理1 h和12 h,实验组Smad4表达量分别为3.862±1.417和1.690±0.248,对照组分别为1.689±0.221和3.600±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oxp3与Smad4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r=-0.991,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泡球蚴囊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5个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与不同蛋白浓度的泡球蚴囊液(0.01、0.025、0.05、0.1、0.2、0.4、0.9、1.7、3.4、6.8和13.5 mg/ml)共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同时收集对照组(未加泡球蚴囊液干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HSC-T6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浓度为13.5 mg/ml泡球蚴囊液与HSC-T6细胞共培养24 h后,大部分细胞发生固缩,呈脱落前兆。6.8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固缩,呈脱落前兆;而部分HSC-T6细胞收缩,呈长梭形,细胞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是正常状态的2倍以上。3.4 mg/ml囊液组部分细胞呈收缩的长梭形,生长出许多细长的伪足,但大部分细胞仍呈现为贴壁的胞体较大的不规则多边形,且伸出较短的伪足与其他细胞连接成片状。1.7 mg/ml囊液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上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泡球蚴囊液浓度0.4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显著增加;囊液浓度为6.8 mg/ml时,ERK1/2、JNK1/2和p38 m RNA较对照组高表达(P0.05)。结论浓度为6.8 mg/ml的泡球蚴囊液可显著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ERK1/2、JNK1/2和p38 m R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线对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成囊过程及凋亡相关基因Gadd45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自然感染的羊肝中的原头蚴,分别采用0、10、20、30、40、50Gy剂量的6MV-X线照射1次,继续培养14d后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原头蚴成囊情况并计算成囊率。取原头蚴,分别采用0、30、45、60Gy剂量的6MV-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14d,RT-PCR检测包囊细胞Gadd45α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放射线照射后,能发育成囊的原头蚴囊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明显的放射损伤,对照组成囊发育良好,照射组可见钩突崩解,正常结构消失,且剂量越高,包囊结构异常越明显。0、10、20、30、40、50Gy剂量照射后的成囊率分别为(81.83±0.027)%、(50.62±0.021)%、(33.17±0.014)%、(27.71±0.024)%、(23.06±0.011)%和(20.65±0.009)%,成囊率与放射剂量呈负相关(r=-0.898,P0.01)。RT-PCR检测30、45、60Gy剂量照射后的Gadd45αm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46±0.190、3.21±0.369和4.26±0.524,与0Gy剂量下的相对表达水平(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放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1)。结论放射线照射对原头蚴的成囊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改变和破坏程度更显著。凋亡相关基因Gadd45α可能在放射线抑制原头蚴成囊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mRNA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中的表达。 结果 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分两层 ,虫体侧纤维囊壁为肉芽肿样组织 ,肝实质侧纤维囊壁内可见大量受挤压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系统 (Glisson)和肝静脉系统 ,并与Glisson鞘相延续。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在两层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01)。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不分层 ,为肉芽肿样组织 ,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无特异分层表达。  结论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机制不同。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人体形成肉芽肿样病理改变后被周围受挤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包裹 ,过度肝纤维化所致 ,肉芽肿样组织与周围纤维化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间有可分离间隙。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肉芽肿样组织包裹虫体形成 ,其与脾实质间无可分离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