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pGEMT-easy质粒载体构建了经白粉茵诱导0.5h、1.0h、12h、24h和48h的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99/2439叶片cDNA文库1个.文库宿主茵为E. coliDH10B,诱导文库平均插入片段为1kb左右.  相似文献   

2.
DNA甲基化在真核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依据对DNA甲基化敏感程度不同的同裂酶,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SAP(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可以方便的检测全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及程度.本文以一套高代分离的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及其亲本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EcoRⅠ和HpaⅡ(或MspⅠ)双酶切建立适合于小麦易位系基因组的MSAP技术体系,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酶切位点的甲基化模式进行分析,检测易位系及亲本材料间的甲基化多态性,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优质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PAGE对49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49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0.935之间,平均值为0.525.聚类分析可将优质小麦分为6大类,1BL/1RS易位系有12份,占24.5%.这个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花粉无性系变异与配子类型的表达和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了小麦花粉无性系变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揭示了其产生途径、类型和机制,为创造异源易位系和异源基因定位开辟了新途径.此外,论证了花粉植株的多样性是因为各种配子类型能在植株水平上充分表达,以及小麦D组染色体与黑麦R组染色体之间的重组关系.为研究植物性状的遗传与变异和单倍体育种中快速转移外源基因和高效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黑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的黑麦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R,体细胞染色体多为二倍体,2n=2x=14。文中介绍了黑麦的形态、分布及其优良特性;重点阐述了黑麦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减数分裂、多倍体的诱导鉴定以及染色体分带和带型分析等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黑麦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利用价值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黄淮麦区10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06份材料间均存在带型差异,每种材料可分离10-24条谱带,106份材料共分离出63条差异带;45份材料具有1B/1R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B11,占供试材料的42.5%;106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8 7~0.974 4,平均值为0.570 3.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46水平上聚为5类.上述结果表明供试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具有广泛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寻找新的白粉病抗源对促进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有重要意义.黑麦是重要的白粉病抗源之一,加强对黑麦白粉病抗性调查的研究也将有利于小麦育种.本实验调查了黑麦KingⅡ及衍生自中国春×黑麦KingⅡ的一套小麦一黑麦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结果表明,黑麦KingⅡ对白粉病免疫,附加系中除3R和6R附加系对白粉病表现免疫外,其余5个附加系都高感白粉病.该结果表明3R和6R染色体上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可以在小麦背景中得到表达.这为将黑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导入小麦提供了直接的桥梁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易位系1032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通过C分染显带分析,鉴别出了易位染色体为2B染色体。易位系1032与易位系1004的不同组合的杂交结果也证明了两个易位系中的染色体易位均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但易位系1032的易位位置是在2B染色体的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杂交后代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高辛(Digoxigenin-11-dTup)标记的簇毛麦染色体组DNA为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对小麦和簇毛麦杂交和回交后代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杂交后代的28条染色体中有7条簇毛麦染色体,在发生部分染色体加倍的回交代后鉴定出含7条簇毛麦染色体重的易位系。GISH的准确鉴定以及易位系的获得为向小麦导入簇志麦的有用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黑枸杞花青素对小鼠血糖、血脂及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本试验将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青素组和吡格列酮组,灌胃给药8周后,对小鼠的体质量、肝脏系数、Lee's指数、血糖、血脂和脂肪细胞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枸杞花青素能有效地降低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及Lee's指数,改善血糖及胰岛素耐受,降低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黑枸杞花青素能够减少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细胞中脂滴的大小。因此,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黑枸杞花青素能够降低C57BL/6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减少脂质积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圆锥小麦和高亲种质矮兰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兰麦体细胞具14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大小,强弱和分布不同。矮兰麦2AL和7AS染色体臂及7B染色体的带型与野生二粒小麦不同;矮兰麦3B,4A,4B及7B染色体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的带型也有判别。  相似文献   

12.
durum小麦的代换系di-sub5D(5B)与添加系di-adde4ts杂交,再用di-sub5D(5B)进行回交,在自交后代中选育出了易位系1032。该易位系染色体数2n=28,表现型为非蜡质。这一结果证明了在durum小麦中也可以利用5B染色体效应,通过诱发部份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获得易位体。  相似文献   

13.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野生二粒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体细胞中有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不同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而同源染色体的带型一致,根据C带带型特征很容易将野生二粒小麦不同染色体组、及不同染色体分开因此,C带可作为野生二粒小麦的细胞学标记.此外,除4B染色体外,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的C带带型特征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相似,这从染色体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了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祖先种之一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创制具有蓝粒基因的小麦异易位染色体的后代材料与具“Probus”突变体的不育基因的不育株杂交 ,根据F2 代蓝粒种子和白粒种子分离比例及其植株的育性表现对所需易位染色体 4BS·4AgL进行初步筛选 ,然后用细胞学手段进一步鉴定 .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方式筛选 ,无论蓝粒基因的来源是Ag .elongatum还是Ag .trichophorum ,均可获得 4BS·4AgL易位染色体 .易位系的结实正常 ,这在遗传研究上和以蓝粒为标记的核型不育杂交小麦系统创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控制系统与船舶导航设备中,RS485/422作为一种高性能串行通信方式被广泛采用。以RS485/422接口隔离电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的隔离型RS485/422接口电路,提出了采用磁隔离技术实现RS485/422接口隔离的方案,可以提高串行通信的可靠性,而且电路设计简单。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黑麦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及幼胚无性系变异再生杂种为材料,观察再生杂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Ι染色体配对情况,发现杂种幼胚无性系变异再生杂种中存在一些配对频率大幅度提高的突变体,表现在有多个二价体及三价体、四价体.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及高配对无性系杂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无性系变异提高了W-R、R-R间的联会,表明组织培养对小麦和黑麦染色体配对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利用基因组AFLP技术研究亲本和两种类型的杂种DNA序列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杂种F1代均发生了广泛的基因组改变,主要表现为小麦、黑麦两亲本片段的缺失,且高配对无性系杂种基因组的变异大于未经组织培养直接结实杂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高配对变异的分子机理并利用该变异进行染色体重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创制具有蓝粒基因的小麦异位位染色体的后代材料与具“Probus”突变体的不育基因的不育株杂交,根据F2代蓝粒子种子和白粒种子分离比例及其植株的育性表现对所需易位染色体4BS.4AgL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用细胞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均得4BS.4AgL易位染色体,易位系的结实正常,这在遗传研究上和以蓝粒为标记的核型不育杂交小麦系统创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麻醉药阿佛丁、水合氯醛、乌拉坦的麻醉效果,探索最适合于C57BL/6J品系小鼠的麻醉方法。方法三种麻醉药物分别以剂量梯度对C57BL/6J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比较不同剂量下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深度、麻醉维持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阿佛丁(1.2%)以0.60~0.65mL/20g剂量效果最好,水合氯醛(4%)以0.20mL/20g剂量效果较好,乌拉坦不适用于C57BL/6J小鼠的麻醉实验。结论腹腔注射阿佛丁(0.60mL/20g)和水合氯醛(0.20mL/20g)是适合于C57BL/6J品系小鼠全身麻醉的起效时间最短,维持时间和麻醉深度适度,死亡率为0,麻醉效果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博来霉素和内毒素诱导ICR、C57BL/6两个品系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从而建立合适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方法 分别将ICR、C57BL/6两个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内毒素组。博来霉素组向气管注射博来霉素(5 mg/kg体质量),内毒素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40 EU/kg体质量),对照组气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个品系的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内毒素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各处死8只,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量小鼠肺系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品系的博来霉素组和内毒素组的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C57BL/6小鼠对博来霉素和内毒素更敏感。博来霉素、内毒素均能够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以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选择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实验结束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近交系C57BL/6小鼠药物诱导后,各剂量组动物均能存活到8周,高剂量组存活率仅为20%远低于中、低组;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程度、肝组织病理改变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病理分析表明,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混合细胞浸润及肝脏纤维化。结论 10%四氯化碳给药8周后能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形成较稳定的肝纤维小鼠模型,为后续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