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驾驶习惯与驾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和社会所逐步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行为。比如驾驶习惯就是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驾驶行为的累积就养成了驾驶习惯,而驾驶习惯往往决定了驾驶员的命运。俗语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对此,并非每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都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注意力分配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驾驶员在不同的路况环境下存在不同的注意力分配模式,为弄清其分配模式特点,利用露天体育场内作为模拟驾驶环境,并利用眼动设备,记录被试者在直道驾驶任务、弯道驾驶任务、复杂路况驾驶任务等3种路况下的眼动数据,采用划分兴趣区域的方式,把视觉信息源划分为原车道兴趣区域FL(Former Lane)和其他兴趣区域OA(Other Areas)两个兴趣区域,对平均百米注视次数、平均百米注视时间、不同兴趣区域注视次数百分比3个眼动指标在两个兴趣区域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不同路况环境下不同的注意力分配模式来揭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特点。研究结果对于驾驶员驾驶培训侧重点的改进、对于预防交通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全与健康》2007,(6):48-48
当驾驶员感到疲倦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时,他就已经在疲劳驾驶了。调查人员通常以两个标准来断定交通事故的起因是疲劳驾驶:第一项,在未曾与其他物体发生接触的情况下,车辆驶离正常路线;第二项,没有发现驾驶员试图避免事故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列车驾驶员廖明,创下了安全行驶里程100万km的世界纪录,他是如何做到的呢?2016年3月,北京市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列车驾驶员廖明,创下了安全行驶里程100万km的世界纪录,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自1988年5月24日廖明第一次开始独立驾驶列车到现在,已手动驾驶安全行车超过2万5 000 h。而地铁安全行车标准十分严苛,达到这一标准意味着在廖师傅驾驶列车的近31年中,从未出现过哪怕像"车门未关严列车启动""晚点五分钟以上""红灯动车"这样的小事故。因  相似文献   

5.
从市政养护的满意度、驾驶员行为调查以及城市交通标志识别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对道路养护作业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3类车型的驾驶员在安全驾驶行为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私家车驾驶员的驾驶失误行为明显高于出租车和公交车驾驶员。违规越多的驾驶员,其驾驶攻击性行为越强。同时道路养护中的常见标志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产生不同的信息量。私家车驾驶员对于交通标志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出租车和公交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驾驶是一种特殊职业,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时刻铭记责任重于泰山,才能确保运输安全、道路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除了法制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驾驶技能,一个优秀的驾驶员还要对行车目的地及其途经区域的天气、道路情况及其他交通活动特性有所了解,即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求人和",才能增强防患意识,更为有效地保证交通安全。本文将对驾驶员对道路气候条件、道路状态、流量及交通活动参与者的知识对行车安全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揭示气象、地理和人文知识对安全行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据Computerworld网站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自动驾驶汽车"新规则突出了对人工智能的一个明显误解。受过良好教育的公众都知道无人驾驶技术非常了不起,但它们迄今还无法在没有驾驶员坐在车内的情况下完全控制汽车。目前的"安全驾驶员"——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人,目的是防止人工智能出现故障——被淘汰,完全由人工智能来驾驶汽车只是个时间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刚刚批准了不设"安全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  相似文献   

8.
解决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频发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构建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模型。通过调节车辆状况、管理者管理监督水平、营运驾驶员情绪状态、安全教育水平、驾驶经验和环境综合条件等因素,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分析安全管理水平、营运驾驶员安全责任意识、心理负荷水平对驾驶事故的影响。研究表明: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的发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CAS,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是三大主体属性和行为环境交互的结果,且交互作用程度不同。因此,运输企业要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点对“安全驾驶适应性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究和检验。通过对310 名汽车驾驶员的答卷资料所处理结果表明:事故群驾驶员和非事故群驾驶员的心理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推断能力,辨别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注意的广度与稳定性,个性方面的安全驾驶态度,情绪的稳定性及是否过分自信等方面。另外,对年龄、文化程度、驾驶经验与事故率之间关系的考查表明,年龄与事故率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十分显著的。说明该测验对于识别事故群驾驶员和非事故群驾驶员具有一定的区分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反映高铁车站运营的安全管理现状,在参考铁路法律法规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由4个准则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的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并应用区间数特征根法(IEM)确定指标权重,结合Vague集建立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北某高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现状。实证表明:车站设备水平和人员能力水平对高铁车站运营安全影响较大。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有不同经验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中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29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点位置、扫视持续时间、扫视频率及扫视幅度等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眼动行为的差异性,分析驾驶经验及驾驶环境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路段,驾驶员在特长隧道段的平均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点分布位置在水平方向更广,在垂直方向趋于集中,扫视更频繁,且扫视幅度变小;相较于非职业驾驶员,职业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环境中的注视时间较短,注视点分布位置更广,扫视频率较低且扫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长时间持续驾驶汽车,将使驾驶员精神疲惫,体力下降,导致身心的多种不适。司机朋友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一、精神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调适办法:停车休息做深呼吸(采取腹式呼吸),直至心态平衡、注意力易集中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环境中驾驶疲劳的生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预防由驾驶疲劳引起的交通事故,有必要研究在道路、交通和环境的综合影响下驾驶疲劳的生成机理。基于生理、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推理的方法对驾驶疲劳生成过程中驾驶员唤醒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驾驶疲劳的生成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驾驶员唤醒水平的变化,指出驾驶疲劳的生成时刻,及其对驾驶时间的规定和道路、景观设计的影响。该模型以唤醒水平为核心,描述驾驶疲劳生成过程中驾驶员唤醒水平的变化规律,强调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员唤醒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驾驶过程中随着疲劳的产生驾驶员生理信号的变化规律,提取反映驾驶疲劳程度的综合指标。采用驾驶模拟器对20名被试进行驾驶模拟试验,用MP150多导生理仪实时采集并记录驾驶员在60 min驾驶任务过程中的心电信号、脑电信号、肌肉电阻信号、皮肤温度信号和呼吸频率信号。运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比一般回归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克服了一般回归分析许多变量不显著的缺点,得到了最优的驾驶综合指标方程,确定了与各项指标相关的驾驶疲劳评价综合指标,并通过3名被试模拟驾驶试验验证了综合指标作为评价驾驶疲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时间单调驾驶对驾驶员疲劳、嗜睡、反应时间和驾驶速度的确切影响,以合作企业3系重卡为操作对象进行了一组真实驾驶条件试验。在自愿的基础上随机地从合作企业物流公司选择12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作为试验的驾驶员样本。试验采用主观评分方法记录试验者的嗜睡和疲劳状况,所有数据分析基于统计学软件PASW Statistic 18.0。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单调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疲劳和嗜睡,而疲劳和嗜睡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驾驶速度的加快,却没有导致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显著变化。在持续驾驶3 h之后驾驶员的疲劳和驾驶绩效发生了明显劣化,故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以2~3 h为界合理安排司机的作业负荷和绩效考评。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高铁运营事故,消除高铁运营过程岗位链条安全风险识别存在的主观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的缺陷,降低安全风险因子获取的随机性,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研究高速铁路运营过程岗位链条安全风险识别与优化问题。首先,基于对线路基础、运行调度、列控中心及列车运行系统的研究,建立高铁运营过程岗位链条模型;然后,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运行调度进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涉及"钢轨"、"道床"、"路基"、"桥隧建筑物"、"道岔"、"信号设备"、"接触网"、"供电设备"8大设施设备;最后,运用粗集理论对安全风险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外轨超高、路基翻浆冒泥、桥隧建筑物坍塌、道岔故障、信号设备故障、接触网供电线路中断6大因素为运行调度单元的核心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提高高铁安全管控水平,建立安全运营技术体系。首先分析引发高铁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分为设备质量、违章违纪和外部原因3个方面;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重点阐述高铁安全运营技术体系和保障措施,共分为5个方面,包括建立高铁技术体系、从技术体系上保安全;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从源头上保安全;强化产品质量管理、以设备保安全;严格高铁运营管理、在高铁运行过程中保安全;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全方位保安全等。研究表明:提出的中国高铁安全运营的技术体系能够提高高铁各运营环节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评估山区公路环境下交通安全设施组合的效用,设计“直线+长大坡道、急转弯、弯坡道组合”3种经典山区公路场景下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驾驶模拟试验,通过分析驾驶员在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下的驾驶特性,将熵权法和物元可拓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效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交通安全设施组合效用的熵权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评估山区公路环境下不同设施组合场景效用,得出安全设施组合的效用等级,并以此提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改进策略。结果表明:在直线+长大坡道场景下,相较于减速标线,道路标志的设置更有利于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提升驾驶员的警惕性;在急转弯场景下,设置道路防护类设施,如护栏等,对驾驶安全性的提升最大;在弯坡道组合场景下,采取交通标志标线与护栏设施组合的设置方式,可以使驾驶员快速判断前方道路路况,从而促使其采取安全的驾驶行为,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少数驾驶员适度饮酒后安全驾驶能力不降反升和不同人对酒精作用存在个体差异的事实表明:利用血液酒精浓度(BAC)判定酒后驾车行为的技术方案存在不足。为探索新型量化参数,结合酒后状态诱发试验和模拟驾驶测试,测取12位驾驶员不同程度饮酒后的脑电(EEG)和规范化交通事故倾向指标。结果发现: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驾驶员左额叶区EEG的瞬时复杂度和长时周期度都增加。结合模糊熵算法构造并计算EEG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驾驶员从未饮酒到重度饮酒的过程中,其左额叶区EEG模糊熵和规范化事故倾向指标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76,二者正相关。因此,根据该模糊熵变化能判断其酒后安全驾驶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