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传统手法加颈肌训练治疗寰枢椎关节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寰枢椎关节失稳患者用传统手法加颈肌训练治疗1—2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综合治疗效率明显。结论手法治疗加颈肌训练治疗有放松颈部肌肉韧带,解除局部痉挛,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气血运行畅道,使颈背部两侧肌肉张力恢复到平衡位。是治疗寰枢椎关节失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治法调整寰枢关节错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为临床防治TD提供新的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以抽动为主诉确诊为TD且影像学检查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寰枢关节错位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并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探讨两者关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整复治疗由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儿童抽动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提示在防治TD时应注意寰枢关节错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量表和颈椎X线张口位片检测,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均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调整寰枢关节对称性,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手法整复治疗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组患者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热敏灸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的检查结果、颈部两侧肌肉的表面肌电振幅和频率斜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为3.3%,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颈部两侧肌肉的表面肌电振幅和频率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结合手法整复治疗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任鸿  崔永杰  翁智勇 《河北中医》2010,32(9):1366-1367
寰枢关节紊乱是引发头晕、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病因,经抗炎、颈部牵引、正骨等治疗可以较快得到矫正,恢复其生理功能。老年寰枢关节紊乱患者由于骨质、肌肉、韧带、体质、心理等特殊性,临床治疗比较棘手。2007-01—2009—12,我们采用肌肉等张收缩配合针刺治疗老年寰枢关节紊乱症3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整复错位为原则,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实施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实施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两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N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少年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复位手法与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对伴寰枢关节错位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寰枢关节错位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寰枢关节复位手法治疗1次后,与对照组接受相同的针刺治疗,隔天1次,共针刺6次,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评级,于治疗前、第4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2天对患者进行面部运动度测量,以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50%(P0.05);两组患者面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前6天的脸部活动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伴寰枢关节错位的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使用针刺配合关节复位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以及后肌链角度肌张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眩晕症状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寰枢关节失稳,为治疗寰枢关节失稳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放松、关节整复、理筋解痉、点穴疏通四部推拿手法联合小针刀局部松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四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其各个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综合疗效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2例,显效7例,无效5例,好转率73.3%,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显效10例,无效7例,好转率62.2%,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好转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眩晕改善基本相同,头痛及枕项痛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部推拿手法纠正失稳、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可以恢复正常的关节稳定性,联合小针刀松解痉挛挛缩的肌肉,可以减轻局部肌肉组织的压力,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明显提高寰枢关节失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扭伤和劳损足除外了寰枢关节部骨折、脱位、半脱位、畸形的关节损伤[1],寰枢关节错缝或并发滑膜嵌顿、关节囊和韧带充血水肿压迫高颈髓或椎动脉,是本病的基本病理表现[2,3].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高颈髓轻度受压等神经症状,而不同于其它关节扭伤或劳损,亦容易被误诊为神经内科疾病.我们以按摩外劳宫穴和肩背部(第1至第7胸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解除寰枢关节囊或韧带的痉挛、颈椎拔伸理筋整复的方法治疗寰枢关节扭伤和劳损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齿突与侧块间距差、枢椎棘突偏移距离之差值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治脊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寰枢关节错位患者齿突与侧块的位置关系以及枢椎的旋转,对寰枢关节错位患者的症状改善也明显优于牵引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寰枢关节错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中医常规颈椎矫正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弦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变化及寰枢关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头颈痛、生活心理适应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两组患者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显著降低,观察组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合并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儿童抽动障碍合并寰枢关节错位患儿(4~1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使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e Severity Scale,YGT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YGT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方法,寰枢关节错位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筋松解联合毛氏牵复三步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舒筋松解联合毛氏牵复三步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230例,男101例、女129例;年龄10~78岁,中位数42岁。共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寰枢关节复位、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30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参照《中国整脊学》中寰枢关节错位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治愈125例、好转83例、无效22例。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舒筋松解联合毛氏牵复三步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有利于寰枢关节复位,可有效缓解头痛、眩晕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寰枢椎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枕颌牵引复位治疗,观察组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及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寰枢轴线与齿状突轴线距离、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眩晕、头颈痛等症状,使寰枢椎错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治疗组患者以予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经络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以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生活质量,测量寰枢轴线差值。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寰枢轴线差值均减小(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寰枢轴线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经络推拿,且能较好地改善寰枢椎不对称性,但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方面与经络推拿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寰枢关节错位伴颈性头晕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经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头晕发作次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8.70%,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头晕的发作次数和频率,有效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18.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示意图在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示意图。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示意图应用到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中可以提高疗效及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颈椎牵引和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局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