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导患者对结肠造口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5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观察,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对结肠造口加强护理,并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知识的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者52例(34.7%),不规律者98例(65.3%);排便时无不适者110例(73.3%),有时有不适者40例(26.7%)。结论术后正确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患者自我护理造口的情况,为提高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是发生率最高的造口并发症,59例患者曾出现过造口周围皮肤炎;78%的患者排便无规律;29%的患者存在排便不适;70%的患者经常出现排便异常;仅22%的患者在出院前能够达到完全自理;患者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是如何训练定时排便。结论 造口患者造口局部护理状况不佳,应加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造口护理情况。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广州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103例结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分别在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护理情况表和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toma self-care scale,early stage version,SSCS-early stage version)进行测试。结果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总分及各条目、造口自理状态、平均每天护理造口的时间以及独立更换造口袋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造口不适情况比较,两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不适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265例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瑞华  文艳秋 《现代护理》2007,13(17):1593-1595
目的通过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护理情况,了解患者的造口自护情况,为改进造口患者掌握造口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局部情况、造口用品的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265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22.26%的患者未使用任何造口用品,有46.79%的患者使用粘贴式造口用品,24.15%的患者使用自制的简便式造口用品,6.79%的患者使用旧式造口用品;33.59%的患者存在皮肤问题,4.15%的患者发生其他造口并发症。结论多数结肠造口患者造口护理知识较欠缺,未能正确使用造口用品,对局部皮肤护理重视不够,造口护理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护理情况,了解患者的造口自护情况,为改进造口患者掌握造口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局部情况、造口用品的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 265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22.26%的患者未使用任何造口用品,有46.79%的患者使用粘贴式造口用品,24.15%的患者使用自制的简便式造口用品,6.79%的患者使用旧式造口用品;33.59%的患者存在皮肤问题,4.15%的患者发生其他造口并发症.结论 多数结肠造口患者造口护理知识较欠缺,未能正确使用造口用品,对局部皮肤护理重视不够,造口护理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肠造口的护理管理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00万,每年约有10万人因患大肠疾病或外伤而接受肠造口术。因此,加强结肠造口术后的管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造口护理的进展、造口袋的选择使用、结肠造口灌洗法、造口周围皮肤管理、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吴冬琼  楚婷  蒋小景 《护理学报》2010,17(11):46-4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的影响。方法67例接受结肠造口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设为对照组共3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共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结肠造口教育方案,采用自设问卷进行电话随访调查,观察组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结肠造口教育方案,即半结肠造口居家护理可能出现的15个主要问题,制成幻灯片和录像播放给患者观看,并将15个问题处理方法的印刷版资料以及电子版资料发放给患者进一步学习。比较出院后1个月两组居家护理评分结果。结果出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居家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院内造口教育能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诊结肠手术患者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护理配合,以确定最佳护理方案,为结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回肠双造口结肠手术患者87例纳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护理配合干预.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造口内排气、肠液流出时间为(1.74±0.59)d,住院时间(7.53±1.52)d;87例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0%.结论 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的结肠手术患者中,护理配合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发挥造口的保护作用,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每年有10万以上直肠癌患者做结肠造口,做好造口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外科医师对结肠造口有不同的习惯,结肠造口在手术中直接开放(可以用造口袋)为一期开放,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指导患者对结肠造口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15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观察,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对结肠造口加强护理,并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知识的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者52例(34.7%),不规律者98例(65.3%);排便时无不适者110例(73.3%),有时有不适者40例(26.7%).结论 术后正确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艳 《上海护理》2008,8(6):88-89
造口旁疝的发生主要与造口部位选择、造口技术、患者过度肥胖和术后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率为5%-10%,早期不易引起重视,但随着病程延长旁疝的加重,将影响患者体形外观及患者的舒适度。造口治疗师给予患者良好的造口定位及宣教显得极为重要。现将有关护理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立硕  王申  张清 《护理研究》2007,21(3):577-578
从造口器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肠造口排便的训练、出院指导方面,对结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造口护理门诊对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经直肠癌Miles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后半年内定期在造口门诊接受造口护理及心理指导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出院后来在造口门诊就诊、仅术后半年上门随诊1次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并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实验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比例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在造口门诊干预前后比较也得到同样结果.2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口门诊采取针对性生理、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早期预防处理并发症,并在肠造口护理技术及造口用品、饮食、日常生活逐步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5例造口水肿,3例皮肤黏膜分离,2例造口回缩,5例粪水性皮炎,2例造口周围皮肤增生。本组患者出院前基本能自行换袋,生活完全自理15例,因癌细胞全身转移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结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如好 《中国康复》2001,16(3):183-184
结肠造口是肠造口最多见的一种。美国和英国结肠造口患者每年均约 1 0万人 ,我国初步估计每年亦约 1 0万人 ,以平均生存 1 0年计算 ,累计现有造口患者约 1 0 0万人。造口术有 3种 ,即结肠造口、回肠造口和尿道造口 ,以结肠造口最为普遍。结肠造口又有盲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 3个不同部位的结肠造口 ,以乙状结肠造口较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康复治疗采取了多种措施 ,为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出了努力。1 做好结肠造口患者术前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造口评分表对减少非住院肠造口患者(造口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3例.A组在住院期间即与护士共同使用造口评分表直至延续出院后患者独立使用,而B组常规护理,未使用造口评分表.2组在出院后1,3,6个月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了解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2组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0%,丽B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6.6%,且2组患者对自我的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使用造口评分表能明显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开设结肠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结肠造口护理专科门诊是利用医学知识和护理手段 ,为已出院的结肠造口患者提供与结肠造口相关的治疗、护理、营养以及预防保健知识。我科自 2 0 0 2年 5月开设结肠造口护理专科门诊以来 ,已接待患者 86例次 ,指导、帮助患者解决造口周围皮肤完整性问题、造口回缩、腹泻、肠梗阻等问题 ,深受造口患者的欢迎。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饮食水平的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每年大约有 10万人因患大肠疾病或外伤而接受肠造口手术 ,其中部分患者需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我科自 1986年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5项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适应量表评分高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适应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造口护理知识评分高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造口护理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提升其造口适应及社会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结肠造瘘口又称人工肛门,是将近端结肠永久或临时固定于腹壁上代替肛门功能的造瘘口,粪便将经造瘘口排出体外,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手术方式。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肠造瘘人数也在不断增多[1]。由于护理不当或疾病原因,结肠造瘘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文献[2]报道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结肠造瘘患者约10万人,近1/3的结肠造瘘患者受到各种并发症的折磨,结肠造瘘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3.5%~68.0%[3]。肠造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续、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造瘘口出现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4]。因此,重视造瘘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加强造瘘口的护理临床实际意义重大。为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和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在造瘘口护理中采用了多爱肤有边辅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硕  王申  张清 《护理研究》2007,21(7):577-578
从造口器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肠造口排便的训练、出院指导方面,对结肠造口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