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运用腐蚀失重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镍基合金718在模拟苛刻油田环境中的H2S/CO2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温高压H2S/CO2腐蚀环境中,718合金腐蚀轻微,表现出良好的抗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能力。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CO2腐蚀环境中,718合金的阳极极化曲线存在明显的钝化区,而在模拟H2S/CO2腐蚀条件下的阳极极化曲线呈现多次活化-钝化转变现象,表明腐蚀产物膜的稳定性降低;EIS表明阻抗谱均有明显的容抗弧特征,不含H2S时材料显示单一的容抗弧,加入H2S时低频显示扩散阻抗控制,饱和CO2溶液中718合金具有相对较大的极化电阻。  相似文献   

2.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N80钢在50℃的3%NaCl盐水与凝析油混相溶液中,不同CO2、H2S分压比(θ=PCO2/PH2S)条件下的腐蚀规律;采用SEM、XPS等分析了N80钢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在饱和CO2溶液中,随着H2S含量的增加,碳钢电极的腐蚀减弱;当θ<20时,随着θ增大,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腐蚀主要由H2S控制,在N80钢表面生成了均匀致密的针状晶型腐蚀产物,主要是FeS和FeS1-x膜;当20<θ<500时,随着θ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腐蚀由CO2和H2S共同控制,钢片表面生成了多种晶型腐蚀产物,主要是FeCO3和FeS1-x膜;当θ>500时,随着θ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腐蚀反应由CO...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了35CrMo钢在含有不同浓度H2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了35CrMo钢在不同浓度H2S介质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SCC) 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35CrMo钢在pH值为5的H2S环境下存在SCC敏感性,H2S浓度升高,SCC敏感性增加,H2S浓度为200 mg/L时有明显的SCC敏感性。H2S浓度达到200 mg/L时,能明显促进35CrMo钢腐蚀电化学过程进行。在pH值为5的H2S环境下,35CrMo钢的SCC机制是以氢脆 (HE) 为主,阳极溶解(AD)为辅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腐蚀模拟试验、表面分析技术水化学模拟计算等方法,对比了在含O2、SO2或NO2杂质超临界CO2-H2O环境中X52钢的腐蚀行为差异,探讨了杂质及其交互作用对X52钢腐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含0.02%(体积分数)O2的超临界CO2-H2O环境中X52钢的腐蚀速率仅为0.007 mm/a,而在含0.02%SO2或0.02%NO2环境中X52钢的腐蚀速率均高于0.300 mm/a;当O2与SO2或NO2共存时,二者交互作用促进腐蚀性物质H2SO4或HNO3形成,进而促进X52钢的腐蚀速率提升;在含不同杂质的超临界CO2-H2O环境中X52钢的腐蚀和成膜反应过程主要由杂质控制,X52钢腐蚀程度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给新疆油田输气管道的腐蚀防控提供依据,揭示L360NS钢在CO2/H2S/O2共存体系中不同O2含量(物质的量分数0%~2%)和不同温度(60~180℃)工况下的腐蚀行为。方法 以新疆油田HN区块输气管道为研究背景,基于现场运行工况设计高温高压反应釜试验方案,选择L360NS钢为试样进行失重法、腐蚀产物表征、基体形貌表征、腐蚀缺陷深度测试等试验。结果 随O2含量增大,L360NS钢的均匀腐蚀速率从0.299 1 mm/a逐渐增大到0.912 3 mm/a。试样表面出现腐蚀缺陷,且随O2含量升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腐蚀产物膜呈楔形、多方晶体状,大小不一。温度(60~180℃)升高,L360NS钢的均匀腐蚀速率从2.103 4 mm/a逐渐降低到0.457 0 mm/a,腐蚀缺陷逐渐减小,产物膜结构由稀松多孔逐渐转为致密。结论 由于O2具有强氧化性及去极化效应,导致在产物中出现Fe的高价氧化物,结构疏松多孔。另一方面,H2...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实验和表面分析技术等方法,对比研究有无杂质的超临界CO2输送环境中水含量对X65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水含量环境中杂质对X65钢腐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H2O环境中,即使水含量达到饱和溶解度0.4114%,X65钢也仅发生轻微腐蚀,腐蚀速率为0.0013 mm/a。在O2、H2S、SO2和NO2杂质共存的超临界CO2-H2O环境中,水含量由0.002%增加至0.4114%,X65钢腐蚀速率由0.0181 mm/a增加至0.2901 mm/a。杂质与杂质间交互作用显著促进腐蚀性液相形成,进而加剧X65钢的腐蚀。在低含水量环境中,X65钢腐蚀过程由杂质间反应产物控制;而在高含水量环境中,杂质和杂质间反应产物共同控制X65钢的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研究了温度、H2S分压、流速对L80钢H2S腐蚀行为的影响,对腐蚀产物进行SEM和EDS元素分析,优选了耐高温的H2S缓蚀剂LH-11,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80钢的H2S腐蚀速率在80℃达到最大值,在140℃达到最小值;L80钢的腐蚀速率随H2S分压的升高而增大,随流速的增大逐渐增大,腐蚀产物主要为硫铁化合物,结构疏松不规则,且有孔隙。缓蚀剂LH-11对L80钢的缓蚀率可达到87.05%,耐温180℃;添加缓蚀剂后,L80钢的腐蚀速率可降至0.1 mm/a以内,该缓蚀剂适用于不同H2S分压和不同流速条件,可对热采管柱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高含CO2及少量H2S条件下,温度变化对石油管材P110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硫化氢反应釜开展了腐蚀模拟试验,利用失重法记录腐蚀速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研究并分析了P110钢表面的腐蚀形貌和产物。结果表明:在1 MPa CO2分压、20 kPa H2S分压和流速1 m/s条件下,P110钢管材均匀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00℃附近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80℃时,P110钢表面腐蚀形态由全面腐蚀转变为局部腐蚀。随着温度的升高,P110钢表面腐蚀产物由富铁结构转变为富硫结构,致密的陨硫铁矿和磁黄铁矿阻碍腐蚀反应的离子扩散。此外,在60~100℃,温度升高会同时促进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导致P110钢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腐蚀速率提高,而当温度继续由100℃升高至120℃时,P110钢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腐蚀过程逐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气态CO2输送管道是CO2捕集与储存(CCS)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的腐蚀控制对于管道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杂质与环境条件对水与CO2的互溶度、管道钢腐蚀行为、腐蚀产物膜特征及腐蚀机理的影响,分析了气态CO2输送管道临界含水量的确定,归纳了适用于气态CO2输送管道的腐蚀预测模型。本文指出当前气态CO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含杂质气态CO2环境中水与CO2互溶度的计算;杂质对气态CO2环境中腐蚀产物膜特征及腐蚀机理的影响;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不发生腐蚀临界含水量的确定;含杂质气态CO2输送管道内腐蚀预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管线面临日益严重的CO2腐蚀问题。针对管线内特定的腐蚀环境,总结了当前CO2腐蚀在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腐蚀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CO2腐蚀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了含H2S/CO2模拟油田水溶液中, 温度及Cl-浓度对L360管线钢点蚀的影响, 并利用Gumbel第一类近似函数分析了最深蚀孔概率. 结果表明, 在40℃~70℃之间, Cl-浓度为10 g/L条件下, 点蚀的严重程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 恒定温度下, Cl-浓度对点蚀发生也有明显的影响, 当Cl-在10×15 g/L范围时, 腐蚀试样发生明显的点蚀; 当Cl-浓度大于20 g/L时, 试样主要发生均匀腐蚀, 随着Cl-浓度的增大, 腐蚀产物膜变得更加疏松, 保护性能下降, 均匀腐蚀速率增大. 最深点蚀分布服从Gumbel第一类近似函数.  相似文献   

12.
用静态和动态腐蚀失重法研究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和咪唑啉季铵盐四种不同主体类型缓蚀剂在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中N80钢的缓蚀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类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是: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咪唑啉季铵盐。喹啉季铵盐与其他三种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硫性能,其对N80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形成抗腐蚀性介质渗透能力强的致密均匀和稳定不易分解的有机膜。其缓蚀剂用量为0.15%时,缓蚀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_2/H_2S共存腐蚀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以及两者协同与竞争效应的不确定等原因,套管钢在CO_2/H_2S共存腐蚀环境中腐蚀速率测试存在试验时间长、误差较大且存在不安全隐患等缺陷,现有的单一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不能满足这方面的研究。利用建立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CO_2分压和不同H_2S分压条件下套管钢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与单纯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相比,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训练收敛速率有所增加,预测效果得到改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此预测模型可靠性很强;该方法为我国高酸性气田开发中快速获取腐蚀速率数值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普光气田集输环境,研究H2S和CO2分压及Cl-浓度对普光气田用集输管线钢L360QCS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失重法测试腐蚀速率,用四点弯曲法进行应力腐蚀试验,结合宏观形貌观察和扫描电镜(SEM)微观观察及能谱(EDS)分析,进行了综合研究。在H2S和CO2分压比固定的情况下,随着H2S压力升高,腐蚀速率先降后升。压力较低时,L360QCS应力腐蚀试样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氢鼓泡,当压力升高时,氢鼓泡减少或者消失。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临界值后,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浓度条件下,Cl-浓度的增加会促进点蚀的发生,进而诱发裂纹的产生;而当Cl-浓度增加到临界值时,腐蚀产物的沉积可以抑制点蚀的生成,从而使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L80钢在CO2/H2S腐蚀环境中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L80钢在CO2/H2S环境中的力学特性。方法利用微机控制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机,对特定腐蚀条件下的L80钢试样进行拉伸实验,分析各因素对L80钢力学特性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在CO2/H2S环境中,随着含水率的增加,L80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均下降,L80钢拉伸曲线出现劣化。随预拉应力的增大,L80钢的屈服强度变化不明显,而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降低,当预拉应力超过0.8σs时,L80钢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强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随着H2S分压的增加, L80钢的力学性能发生劣化,表现出氢脆敏感性,而受CO2分压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升高导致L80钢的拉伸曲线出现了轻度劣化,延伸率和屈服区宽度小幅降低,但抗拉强度变化不大。结论 L80钢在CO2/H2S环境中的力学特性受温度、CO2分压影响程度小。含水率和预拉应力的增大降低了L80钢的力学韧性,预拉应力的存在使L80腐蚀速率加快,缩短了耐腐蚀寿命。L80钢的力学性能对于H2S分压较对CO2分压更为敏感,试样的断裂是机械拉力和应力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L80油管钢在CO2/H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L80油管在CO2/H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EDAX能谱分析L80油管内壁腐蚀产物形貌特征和化学组成,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以实际油水分离的水样为腐蚀介质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原油含水率、CO2/H2S 分压和温度对 L80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在CO2/H2S环境中,L80油管内壁呈现明显的局部腐蚀特征,部分表面点蚀坑深度超过100μm,形成FeS、FeCO3等腐蚀产物。随着含水率的增加,L80油管腐蚀速率逐渐增大,含水率为30%时的腐蚀速率为0.0377 mm/a,含水率为100%时的腐蚀速率为0.0952 mm/a。CO2分压不变时,随着 H2S分压的增加,L80钢的腐蚀速率增大,H2S分压为0.04 MPa时的腐蚀速率为0.0377 mm/a,H2S分压为0.3 MPa时的腐蚀速率为0.0952 mm/a;H2S分压不变时,随着CO2分压的增大,L80钢腐蚀速率变化不明显且腐蚀速率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以较大幅度增大,再以较小幅度减小,从40℃增加至100℃时,腐蚀速率由0.0083 mm/a升至0.1264 mm/a,100℃左右时的腐蚀速率最大,120℃对应的腐蚀速率为0.106 mm/a。结论 L80油管在CO2/H2S环境中以均匀腐蚀和局部点蚀为主。L80油管腐蚀速率对H2S分压比CO2分压更敏感,CO2分压增大促使具有良好保护性的FeCO3保护膜的形成,降低了腐蚀速率。温度升高至一定范围,导致碳酸盐等难溶性盐溶解度降低,并覆盖在钢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使腐蚀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X65钢海底管道在CO2/H2S环境下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不加缓蚀剂条件下,X65钢在总压为0.25MPa时的平均腐蚀速率及局部腐蚀风险与总压为0.7MPa时相比,均显著降低。添加100mg/L的缓蚀剂,X65钢的腐蚀速率显著降低,缓蚀效果较好;电化学测试与模拟试验结果一致。降压至0.25MPa分离出部分腐蚀性气体后再输送可大大降低内腐蚀风险,结合缓蚀剂措施,该腐蚀环境下可选择X65钢海底管道输送油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强氧化环境中,显微结构和相组成对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的腐蚀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基体上喷涂制得具有不同微结构和相组成的Fe基非晶/纳米晶的复合涂层。采用XRD、SEM、TEM和DSC等检测方法对涂层的组织和相组成、晶化行为、晶化程度、内部的孔隙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法研究具有不同微结构和相组成的涂层在30%H2O2 (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探讨Fe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在强氧化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研究表明,Mo3Si和Fe5Si3相的形成使得涂层耐腐蚀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