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五原则”指导下,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可测性和有效性角度分析预测秦皮潜在的Q-Marker。方法 建立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预测秦皮饮片的Q-Marker,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15批秦皮饮片指纹图谱,在2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4号峰为秦皮苷、6号峰秦皮乙素、7号峰秦皮素、9号峰秦皮甲素,HCA、PCA和PLS-DA结果大体相符,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潜在的21个活性成分、129个核心靶点、159条关键通路,整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共同辨识出可测性、有效性、特有性原则的潜在Q-Marker为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秦皮甲素,四者含量依次为0.93%~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白及饮片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白及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15批白及饮片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分别使用SIMCA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15批白及饮片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进行筛选;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成分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白及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通路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确证白及饮片的Q-Marker。结果 15批白及饮片确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1,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利用PLS-DA、PCA共确定了4个主要差异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STAT3、GRB2、VEGFA等靶点及Proteoglycans in canc...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消炎退热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和多成分同时定量的质量评 价方法。方法 采用 HPLC 法,色谱柱为 Waters Atlantis T3 C1(8 4.6 mm × 250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 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分别为330、252 nm,进样量: 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年版)对21 批消炎退热颗粒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 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消炎退热颗粒进行整体质量评 价,筛选出不同批次消炎退热颗粒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同时对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和指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建立了消炎退热颗粒的HPLC 指纹图谱,共确定12 个共有峰,21 批样品相似度为0.888~0.990。CA、 PCA 将21 批样品分为3 类,结合OPLS-DA,筛选出4 个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其中指认出单咖啡酰酒石酸 (1 号峰),秦皮乙素(4 号峰),菊苣酸(11 号峰)。定量分析的4 个成分(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菊苣酸 和甘草酸)的分离度>1.5,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 均小于2.3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8%~ 100.08%,21 批消炎退热颗粒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菊苣酸和甘草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32 3~ 0.425 6、0.086 7~0.520 5、0.035 9~0.637 1、0.041 8~0.641 0 mg·g-1。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准 确,可用于消炎退热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琥珀消石颗粒(HXG)中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构建HXG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检测手段,指认共有峰和归属;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HXG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其潜在Q-Marker。结果:HXG的指纹图谱结果共指认出5个共有峰;网络药理学确定了5种关键组成、35个潜在核心靶点和6条重要通路,初步预测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β-蜕皮甾酮、槲皮素、山柰素为HXG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高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了HXG中的Q-Marker,方法科学并且可重复,为HXG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系统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强力脑清素片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强力脑清素片(Qiangli Naoqingsu Tablets,QNT)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有效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QNT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强力脑清素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基于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的强力脑清素片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QNT相关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预测QNT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结果 QNP HPLC指纹图谱确认了11个共有峰,指认6个共有峰,分别为刺五加浸膏中紫丁香苷、异嗪皮啶、刺五加苷E;五味子流浸膏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15批QNT片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5,相似度良好;15批QNT聚类为5类;主成分1~5是影响QNP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为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32个核心靶点分别为CA14、KIT、KDR、HPY5R、EGFR、MMP13等和13条关键通路为ErbB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等;基于Q-Marker"五原则"分析预测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为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QNT中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QNT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为全面控制QNT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QNT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彭梅梅  郭爽  陈琪  王梦  徐祯  钱怡洁  毛靖  许金国  季德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2021,52(18):5514-5523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匹配共有峰并进行色谱峰归属;基于文献及特征图谱研究筛选黄连汤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果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色谱峰,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与其参照图谱(R)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且17个共有峰均能明确归属到黄连、甘草、干姜、桂枝4味饮片;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活性成分,PIK3CA、MAPK3、SRC等30个核心靶点,AGE-RAGE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39条关键通路,表明黄连汤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初步预测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为黄连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通过特征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中的Q-Marker,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汤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为全面控制黄连汤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连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2种成分的含量,同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2种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反向筛选,从而确定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有效成分的对应靶点和途径并构建“活性成分-重要靶点-通路”,探究黄芩发挥药理作用特点,预测出潜在的Q-marker。结果:建立的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指认2个成分并确定其含量。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70。“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筛选出8个关键靶点,相关9条通路,涉及到癌症通路、炎症通路、免疫通路等。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准确、可行,筛选出2种成分可作为潜在Q-marker,以网络药理学验证黄芩主成分相关的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确认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作为Q-marker的可行性,为黄芩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帅丽霞  陈旺  袁袁  阮佳  詹雁  徐超群 《中草药》2022,53(18):5682-5691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二冬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采用HPLC建立15批二冬汤指纹图谱,并对其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同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差异;基于可测性和可溯源性筛选出6个Q-Marker候选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二冬汤“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分析二冬汤的潜在Q-Marker。结果 建立了26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指认了新芒果苷、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千层纸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个共有色谱峰,15批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15批样品聚为2类;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得出新芒果苷、芒果苷、金丝桃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6个成分可能为二冬汤潜在的Q-Marker,其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Ras相关蛋白1(Ras-associated protein 1,Rap1)、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数据准确可靠;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6个成分具有传递性和溯源性,且与二冬汤功效有关,可作为其潜在的Q-Marker,为二冬汤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消炎退热颗粒清热抗炎的作用机制,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测定其8种主要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退热颗粒入血成分的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取符合发热的疾病主要靶点,借助String平台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关键化合物-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UPLC-MS/MS法测定消炎退热颗粒中靛玉红、异甘草素、甘草素、甘草酸、甘草苷、秦皮乙素、咖啡酸、绿原酸的含量。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乙腈(A)-0.1%甲酸-5 mmol·L-1甲酸铵(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筛选出消炎退热颗粒中靛玉红、秦皮乙素和咖啡酸等16个潜在的活性成分,获得转录...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王岩  王长福  纪瑞锋  王诺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3,54(19):6241-6252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探索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关系,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采用HPLC建立温胆汤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温胆汤“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对其潜在Q-Marker进行预测。结果 温胆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并指认出6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温胆汤基准样品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分别为柚皮苷15.61%~25.15%,橙皮苷5.45%~9.68%;采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温胆汤可能通过调节鞘脂代谢通路、内分泌抵抗、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根据化合物、靶点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是温胆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方法探索温胆汤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治疗疾病的潜在Q-Marker,为温胆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栀子药材中京尼平苷酸、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及西红花苷Ⅰ共8种药效成分的含量,为栀子药材最佳产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20 min,10%~18%A;20~30 min,18%~45%A,40~50 min,45%~5%A),检测波长分别238,324,440 nm。并以各成分作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20.0中主成分分析法提取4个主因子。结果:累计方差贡献率95.9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江西泰和县和江西樟树县GAP基地的栀子药材质量较好。结论:不同产区栀子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各成分含量与产地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韦卓纯  林绘  彭颖  张卉青  李健 《中草药》2023,54(15):4856-4865
目的 建立清热消炎宁胶囊(Qingre Xiaoyanning Capsules,QXC)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多批次制剂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检测方法,建立合适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条件。色谱柱为UPLC HSS T3柱(50 mm×2.1 mm,1.8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体积流量0.5 mL/min。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对20批清热消炎宁胶囊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清热消炎宁胶囊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测定要求,获得21个共有峰,运用对照品比对方式指认了7个色谱峰;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4,样品间一致性及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是传统中药材紫草的重要水溶性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抗肝纤维化和保肝、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由于该类化合物经苯丙烷途径合成,而UDP-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对苯丙烷途径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推测紫草细胞中存在糖基转移酶参与咖啡酸或/和其衍生物的修饰。该研究通过挖掘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15条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全长,并通过原核表达检测了对咖啡酸及迷迭香酸的体外活性。结果表明AeUGT_01,AeUGT_02,AeUGT_03,AeUGT_04,AeUGT_10可催化咖啡酸或/和迷迭香酸生成1~3种糖基化产物。这些糖基转移酶处于不同的系统进化分支,与同分支其他糖基转移酶具有底物或催化功能的相似性。因此推测糖基转移酶不同分支通过独立进化不断扩张而产生了趋同进化现象,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宽泛性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基础。上述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新疆紫草咖啡酸及迷迭香酸糖基转移酶体内功能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明确咖啡酸衍生物的形成及调控机制;也为咖啡酸及迷迭香酸的糖基化修饰提供了工具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中药珍珠层粉HPLC氨基酸指纹图谱,进行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研究,并测定珍珠层粉的氨基酸含量,为珍珠层粉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enusi1-AA 氨基酸分析柱(4.6 mm × 250 mm,5 μm,柱号:AA952505-0),柱温:28℃,进样量。10 μL,波长:254 nm,流速:0.9 mL?min-1,以pH为6.5的醋酸钠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8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B。运用SAS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珍珠层粉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珍珠层粉氨基酸指纹图谱,以及氨基酸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检测出23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5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保持一致,不同产地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成分差异不大,但不同基源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测定17个批次珍珠层粉中17种氨基酸(Asp天门冬氨酸、Glu谷氨酸、Ser丝氨酸、Gly甘氨酸、His组氨酸、Arg精氨酸、Thr苏氨酸、Ala丙氨酸、Pro脯氨酸、Tyr酪氨酸、Val缬氨酸、Met蛋氨酸、Cys胱氨酸、Ile异亮氨酸、Leu亮氨酸、Phe苯丙氨酸、Lys赖氨酸)的含量。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及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对珍珠层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河南不同产地夏枯草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以比较夏枯草质量的优劣,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迷迭香酸色谱条件为:采用Bet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1%甲酸(40:60)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迷迭香酸在0.44-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1.0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并且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诃子中3种可水解丹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岗  刘延泽  王文领 《中药材》2000,23(6):328-330
用RP-HPLC法对不同来源的15种诃子样品中3种不可水解丹宁诃子酸(chebulinic acid,I)、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Ⅱ)和1,3,6-3-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3,6-tri-O-galloy-β-D-glucose,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和Ⅱ的含量与诃子的品种、性状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诃子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王智华  沈平娘 《中成药》1999,21(2):86-87
采用GC-MS技术对六个熊胆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最多可含有5种饱和脂肪酸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9 ̄46%不等,又以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砂仁中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砂仁的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统计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8 mL·min~(-1),进样体积15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原儿茶酸在0.000 7~0.008 9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4%(RSD 3.2%);香草酸在0.000 6~0.030 3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3%(RSD 2.8%)。对24批不同产地砂仁样品的原儿茶酸及香草酸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砂仁样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阳春砂与绿壳砂,另一类为进口壳砂仁、艳山姜伪品及加工方式为生晒的云南产阳春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砂仁中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含量测定,为鉴别不同产地的砂仁样品提供参考。砂仁中香草酸含量受其加工方式影响含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牵牛子中6个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炒制前后牵牛子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模拟炮制的方法对此类成分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进行初步研究。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0min,10%甲醇;20~25min,10%~15%甲醇;25~45min,15%甲醇;45~50min,15%~30%甲醇;50~75min,30%甲醇;75~80min,30%~40%甲醇;80~110min,40%甲醇),检测波长330nm,体积流量 1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 与生品比较,炒制后牵牛子中绿原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C 在炒制后含量显著上升;咖啡酸和异绿原酸A在炒制后含量显著下降。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analysis,HCA)将30批样品分为生品与炮制品2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均标记了4个差异性成分。各单体化合物在模拟炮制过程中发生了相互转化,转化程度与加热温度相关。结论 牵牛子与炒牵牛子的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改变,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可作为牵牛子炒制前后质量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可为牵牛子与炒牵牛子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四通颗粒进行定性定量质量研究.方法对地龙进行了理化鉴别,建立了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四通颗粒进行了元素分析和氨基酸分析.结果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重现性好.结论为四通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