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内镜隧道技术用于消化道腔外手术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经食管隧道内镜纵隔探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实验用家猪,建立食管黏膜下隧道,行经食管隧道内镜纵隔探查术,术后以止血夹封闭食管黏膜创面,予青霉素预防感染。2周后复查胃镜,处死实验动物,取食管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实验动物存活率以及创面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能清晰探及主动脉、气管、心包等纵隔内器官,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周后胃镜复查和解剖标本组织学检查提示创面愈合良好。经与尸检结果比对,内镜下定位相应解剖结构准确。结论:经食管隧道内镜纵隔探查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评价网膜填塞法闭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胃壁瘘口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9只杂种犬经胃前壁内镜下全层切开(10 mm),经此入路完成NOTES腹腔探查术,其中12只应用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网膜填塞组),17只内镜钛夹闭合(钛夹组),闭合成功动物术后存活2周。比较两种胃壁瘘口闭合术的操作耗时、闭合成功率以及瘘口愈合和腹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的成功率为91.7%(11/12),高于内镜下钛夹闭合方法成功率82.4%(14/17),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网膜填塞闭合法操作平均耗时(11.7±2.1)min/例次,明显低于钛夹闭合法(25.0±5.6)min/例次(P<0.05)。25只动物胃壁闭合成功后者术后均存活14 d,复查胃镜见胃壁瘘口愈合良好。处死后实验动物未发现腹腔严重感染及明显脏器损伤;网膜填塞组8只犬(72.7%,8/11)可见胃壁瘘口处胃壁浆膜面黏连,显著高于钛夹闭合组(14.3%,2/14,P<0.05)。结论网膜填塞法能有效闭合NOTES经胃壁瘘口,与传统内镜钛夹闭合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但容易发生瘘口黏连是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动物模型上完成经阴道单纯内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用6条体质量12~15 kg的雌性杂种犬,行经阴道单纯内镜阑尾切除术.将实验犬右侧卧位,经阴道后穹窿置入治疗内镜,应用钛夹夹闭阑尾动脉,热活检钳及针状刀游离阑尾,尼龙圈套扎及圈套器电凝电切阑尾,切除阑尾标本由阴道取出,阴道切口用钛夹及尼龙圈关闭.实验动物术后2h开始进食,饲养2周后处死解剖.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8~158 min,平均(94.2±41.8)min,术中出血1例,直肠灼伤1例.术后饲养2周,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尸检见手术创面及阴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经阴道内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但要过渡到临床尚需要内镜配件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OTSC)在闭合医源性肠道穿孔中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OTSC夹封闭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穿孔长径为1.0~4.0 cm,均在内镜下一次成功闭合,平均封闭时间为9.1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无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病患死亡。结论 使用OTSC封闭医源性肠道穿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胃与结肠双内镜联合猪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胃(口腔)和结肠(肛门)双内镜联合切除猪胆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雌性小型猪5头.经胃内镜下.用针型刀和扩张球囊切开胃壁,将内镜送人腹腔.用同样方法将另一条内镜经结肠送入腹腔,双镜联合切除胆囊.术后胃肠壁切口用止血夹闭合.术后动物饲养14 d,剖腹探查.结果 3头猪因胆囊暴露困难,无法完成胆囊切除术.1头在切除胆囊过程中因出血过多,操作失败.另1头成功切除胆囊,但在经胃内镜进入腹腔时发现横膈有3处穿孔,可能是经结肠内镜进入腹腔时误伤临近结肠壁.动物存活14 d后体重下降4kg,开腹探查见胃和结肠壁切口全层愈合.右下腹肠管粘连较严重,并见一脓肿.膈肌穿孔1处愈合,另2处融合并形成憩室,肝脏表面与之粘连并嵌顿其内.结论 经胃与经结肠双内镜联合切除猪胆囊有一定困难,且安全性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内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内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以普通内镜拔出LAMS,金属夹封闭胃壁创面。观察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头猪在内镜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LAMS,超细内镜顺利进入胆囊,取石网篮取出直径小于1 cm结石,大结石经激光碎石后完全取出。操作总时间为87~128 min。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另1头猪置入LAMS失败,由于先行EST加ERBD,造成胆囊体积缩小并远离胃腔,穿刺困难。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胆囊置入LAMS后超细内镜取出胆囊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可为行胆囊切除术困难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消化道穿孔和瘘的内镜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内镜下夹闭术、支架置入术、内镜下缝合术和组织密封剂封堵等,而内镜下夹闭术主要包括普通的TTSC内镜夹闭合术以及更先进的OTSC吻合夹闭合术。与传统的TTSC内镜夹相比较,OTSC吻合夹的翼展较大,能够咬合更多的组织,夹闭力度也更强,且通过使用配套的双臂钳或内镜锚,能将穿孔或瘘的周边组织全部拉入透明帽内,可以有效闭合直径在30 mm以下的穿孔,甚至能够闭合消化道全层。OTSC吻合夹闭合术作为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在临床治疗消化道缺损方面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内镜下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在闭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创面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因消化道病变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并使用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夹闭手术创面的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缝合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59.2±9.0)岁,胃病变4例,结肠病变2例。ESD术后创面直径(2.7±0.9)cm,缝合时间(8.8±1.8)min。患者均使用1枚组织牵拉夹,使用金属夹3~11枚,平均7枚;除1例升结肠病变患者出现术中穿孔,余无术中或术后出血;患者术后住院(4.2±1.5)d。 结论 内镜下组织牵拉夹联合金属夹能有效、安全地闭合ESD术后创面。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可以降低外科手术使用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应用OTSC吻合夹闭合术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冲洗术成功治疗胃窦溃疡穿孔并急性腹膜炎1例经验。  相似文献   

10.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瘘口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愈合,再次外科手术创伤大,费用高。随着内镜辅助器械和穿孔闭合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闭合食管吻合口瘘创伤小、恢复快。本文介绍一种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链式缝合法治疗食管癌术后巨大吻合口瘘,但其长期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钳道肠镜下荷包缝合术闭合肠镜诊治中并发肠穿孔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肠镜诊治过程中并发穿孔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成功行单钳道肠镜下荷包缝合术闭合创面缺损,缝合时间为10-25min,平均15.1min,术后住院天数4-15d,平均7.3d。术后16例患者出现腹痛,15例出现发热,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或缓解。术后3至12个月复查肠镜示创面愈合,无金属夹或尼龙绳残留。结论:单钳道肠镜下荷包缝合术能有效闭合肠镜诊治中并发的穿孔。  相似文献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临床表现、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治疗,病变直径在0.8~4.0c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的时间)在35~150min,平均64.5min,术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经氩离子凝固术、电活检钳凝固治疗或金属夹闭合创面止血成功,有4例术中并发穿孔,穿孔发生率18.1%(4/22),应用金属夹夹闭缝合穿孔,术后经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炎等治疗后,其中3例腹胀缓解,余1例腹胀严重者追加经腹壁穿刺排气后缓解。2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出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住院3~10d,平均4.5d,穿孔患者术后1个月胃镜复查见穿孔均闭合,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18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是安全和有效的,虽然出血和穿孔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但经积极地对症治疗后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穿孔的病因有多种,医源性穿孔尤以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较为常见.而穿孔后内镜下修补又以金属夹闭合或缝合器缝合为主.此文就目前胃肠道穿孔内镜修补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创面出血内镜不同止血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33例食管隆起病灶行EMR术合并创面出血,其中直接使用金属肽夹止血8例,余下25例首先采用内镜下喷洒药物止血,成功10例,继续出血的15例中7例采用黏膜注射止血,8例采用内镜下热凝止血,仍然有3例无效采用金属钛夹止血,术后6 wk复查内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8例直接使用金属肽夹止血均成功,25例采用喷洒药物止血成功10例;15例止血无效,对其中7例采用注射药物止血,成功6例;8例采用热凝止血成功6例,剩余3例止血仍然无效加用钛夹止血均成功.术后6 wk内镜复查,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食管隆起病灶EMR术后创面出血,内镜止血方法多样,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联合OTSC吻合系统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EFTR联合OTSC夹闭系统治疗胃间质瘤24例临床资料。 结果24例患者中,成功切除率及闭合率为100%,闭合穿孔直径最小为0.3 cm×0.3 cm,闭合穿孔直径最大为4.3 cm×3.8 cm,平均(2.5 ±1.5)cm,术中有少量渗血,均予以氩离子凝固术(APC)电凝止血,平均操作时间(45±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d。术后无气胸、发热,无发生迟发性出血、消化道瘘、继发性胸腹腔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3、6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病变均无复发现象,24例病理提示梭形细胞肿瘤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间质瘤,位于胃底、胃窦及胃体;均为极低度、低度侵袭危险性,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胃镜。 结论EFTR联合OTSC吻合系统治疗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减少胆管巨大结石取石中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所导致的复发性胆管结石,初步尝试应用和谐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探讨此技术对恢复胆管括约肌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在北医三院消化科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结石大小1.0~2.5 cm,胆总管内径1.2~3.0 cm),且既往无ERCP史的患者3例,内镜下行胆管括约肌大切开(EST切口≥1.0 cm),取石成功后分别于胆管及胰管内放置塑料支架,然后应用和谐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并在EST术前、术后即刻及乳头成型术后3周取出胰胆管支架后,分别行胆管及Oddi括约肌测压,并随访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另取5只家猪,进行相似的实验(除胆管取石外)。 结果 患者及实验动物测压结果均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Oddi括约肌压力显著降低,而在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后3周有明显恢复。3例患者均成功完整取石,术后未出现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后3周拔除支架后,内镜下可见乳头愈合。动物解剖显示与未作处理的十二指肠乳头比较,未行乳头成型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肌层完全断裂无愈合,行乳头成型术的肌层可见瘢痕性修复愈合。 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应用和谐夹进行夹闭的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可加速乳头愈合,保留括约肌压力,恢复乳头的抗反流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腔内夹闭行肠穿孔修补术的安全行和可行性。方法对4头巴马小型猪进行长约2 cm的肠全层穿孔造模。1头未行修补术,作对照;其余3头采用三爪和二爪金属夹各2枚闭合,其中1头在金属夹闭合创I:1后表面注射纤维蛋白胶。4头均在术后第14天处死,行大体标本观察、亚甲蓝渗漏试验、腹腔液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术后2周内观测和记录4头猪的体温、白细胞等一般情况变化,并行分类比较。结果4头猪均成功完成了肠穿孔造模术。3头猪内镜下肠穿孔修补术均获成功,术后2周内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猪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一般情况更好。解剖后大体标本显示,对照猪肠创口未完全闭合,周围有多处粘连,病理示全层缺损;2头行金属夹闭合术的猪,肠创口完全闭合,病理示基本修复,腹腔内未见明显粘连现象;1头行金属夹联合注射纤维蛋白胶的猪,肠创口周围有多处粘连,病理示不完全修复。结论内镜下对直径2 cm大小的肠穿孔行金属夹闭合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修复创口,但联合使用纤维蛋白胶对闭合创口是否具有优势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金属止血夹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闭合胃缺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共6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5岁,均由超声内镜和CT明确诊断为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完整全层切除病灶后,经内镜活检通道、直视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观察术中金属止血夹缝合的成功率;术后内镜随访,检查金属止血夹缝合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胃底部37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5例.1例患者病灶切除后,术中创面出血无法控制,紧急腹腔镜手术并终止研究;57例仅以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4例金属止血夹结合大网膜封堵全层缺损创面.61例完整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者成功率100%,术后2个月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平均随访4.4个月,全层缺损创面均完整愈合.结论 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全层缺损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接受ESD治疗的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大小、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50例胃部隆起性病变中245例完成了ESD治疗,5例在术中发现病灶浸润较深,其中3例行套扎处理,2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病变直径为(1. 63±1. 02)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8. 78%(242/245),完全切除率97. 55%(239/245);手术时间(53. 83±19. 89) min;术后住院日为(6. 86±1. 63) d; 2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8例为术中出血(均应用电凝止血、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5例为术后出血(2例保守治疗,3例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穿孔8例(7例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或尼龙绳联合金属夹缝合,1例内镜下修补不成功转外科治疗),8例穿孔中1例穿孔合并气腹。病变大小(出血:P=0. 008,穿孔:P=0. 016)、病理类型(出血:P=0. 047,穿孔:P=0. 043)对出血和穿孔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病变大小是发生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胃部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符合微创理念,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和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且与病变大小、病理特征、病变部位等有关。加强对内镜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并进行个体化ESD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SD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胃食管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食管扁平隆起性病变的老年患者36例,病理活检及内镜超声检查证实为异型增生14例,早期癌9例,平滑肌瘤13例.在清醒状态下,应用改良的针状钩刀、IT刀及电凝电切技术剥离病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氩气刀、金属夹等处理创面.术后4周复查胃镜评价创面愈合及病灶残留情况.结果 36例中,ESD完整切除病灶29例(80.6%),借助圈套器切除7例(19.4%).术中穿孔3例(8.3%),经金属夹闭合、胃管引流、禁食、抑酸和抗感染等治疗,5~7d恢复;术后2h出现呕血1例(2.8%),经内镜下金属夹止血.结论 对老年胃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行ES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