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袁可嘉本人则称之为"中国式现代主义",并从思想倾向和诗艺两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突破为我们寻找到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即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借鉴了哪些西方话语,同时又进行了哪些中国化的探索,进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废名圈"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派别,在新诗创作和批评方面均有独特的造就.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这一派圈子形成,同时形成了谈诗、讲诗、论诗的风气.这一风气一直延续到沦陷后的北平诗坛,北平沦陷区的教育、文化环境为这一派诗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废名圈"围绕自由诗这一观念和理想,建构自己的新诗批评话语.这既离不开对当时新诗发展问题的正视,也离不开对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选择性继承."废名圈"新诗批评话语也是一种隐微的政治性话语.考察这一派新诗批评话语的生成过程和意味,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派的具体存在,认识中国现代新诗史和新诗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中,以及新诗与"传统"关系的问题上,卞之琳晚年提出的"化古"之说具有较大影响.这一观念得自于艾略特,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下,他对"传统"的认知与艾略特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在1980年代,作为一个诗论家和特殊的新诗史家,他关于"化古"的论述实际所要达成的目标,则是将欧美现代主义美学话语重新接引到中国文学中来.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一年夏天,台湾诗人纪弦(本名路逾,曾在三十年代与戴望舒、徐迟等一起筹办《新诗》杂志),在他所主编的《现代诗》杂志第三十五期上,发表了题为《从自由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古典化》的论文,积极主张“新诗的再革命”。纪弦认为,“新诗的再革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诗运动。其革命之对象是“传统的格律主义,低级的音乐主义,韵文至上主义,以及‘韵文即诗’之诗观,”第二阶段是现代诗运动。纪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古典汉诗而言,汉语新诗的话语由明朗、抒情的语言和意境转向艰涩、冷静的独白式话语。新诗艰涩的话语体系不仅给母语读者带来困惑,更为其英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译者应该挣脱"忠实"的枷锁,适当拉近汉语新诗与英语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便汉语新诗能更好地在英语世界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7.
文革结束后,五四的启蒙主义传统被新时期的知识分子重新拾起.20世纪80年代初的启蒙主义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合谋的倾向,因此,一些学者倾向于把1984年后的启蒙主义称为新启蒙主义.加世纪80年代新启蒙主义既有渴慕西方现代化的同质性诉求,又有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潜在性格.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启蒙主义逐渐丧失批判和诊断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走向了分化,但是启蒙作为一种社会批判和自我反恩的文化立场和话语方式,仍然具有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金克木在20世纪30年代对“纯诗”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释、建构与践行,其话语中的“纯诗”是使诗之为诗的一种质素,是新诗与旧诗、中国诗与外国诗共通的“诗”。具体而言,金克木认为纯诗是必然难懂的、主智的、小众的、有“无定形的形式”,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智情合一的智慧诗、“不能一读即了解”的含蓄和外自由而内严密的韵律对其建构的“纯诗论”进行实践,反拨了初期新诗只注重“新”与“白话”而不注重“诗”的误区,切入问题的本体层面,发现了中国新诗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对1930年代及后来诗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8年的中国新诗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当前诗学研究中"批评"与"研究"的分治局面提供了参照,研究者们通过加入自觉的"历史意识",不同程度地建构出了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这体现在新诗史的书写与既定结论的反驳、新诗接受的研究、新诗研究概念的"历史性"建构以及诗人个案的"历史化"观察等层面。但"中性姿势"的建构本身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历史意识"在此并非作为权威性的话语空间,其本身乃是一种能动性的思维方式,倘若一味地对其进行本质化的理解,那么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亦有可能沦为权力话语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五·四"时期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现代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和"朦胧诗派".从20年代到30、40年代至80年代,现代主义在新诗歌史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