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骶前引流及联合引流对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APR)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例接受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引流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术中行骶髂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对照组40例,行单纯骶前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引流和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50%(P 0. 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为(46. 47±16. 19) 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 15±21.68) mL(P 0. 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 0. 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 84±5. 97)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 32±5. 08) d (P 0. 01)。结论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用于APR低位直肠癌患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肺叶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的临床效果及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在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129例单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A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56.6±8.2)岁和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组(B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5.4±8.0)岁。观察两组的术后带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VRS)、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管周切口感染率、术后体温波动情况。结果 B组置管持续时间少于A组:胸管(2.5±1.2)d vs.(4.0±1.3)d,P=0.002;微管:(3.9±0.9)d vs.(4.0±1.3)d,P=0.030,B组引流量少于A组(721.7±115.7)ml vs.(860.6±198.7)ml,P=0.001;B管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组(7.1±1.4)d vs.(8.8±1.9)d,P=0.042;B组术后疼痛评分少于A组第3天:(1.89±0.75)分vs.(2.30±0.53)分,P=0.025;第5天:(0.72±0.57)分vs.(1.31±0.71)分,P=0.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后B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A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管周切口感染率、再次置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能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鉴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皮下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冲洗,未放置引流管,观察组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及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占比较对照组高,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换药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负压吸引用于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好,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更好更快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肾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10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98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胃肠道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白细胞增长仪穴位电疗、床上胃肠功能锻炼操、复方丁香开胃贴药丸敷脐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指标、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15.95 h±3.73 h vs 18.74 h±4.16 h,P0.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7.84 h±6.07 h vs 38.29 h±14.72 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6.08 h±7.84 h vs 61.23 h±14.10 h,P0.001)、恶心呕吐(18.4%vs 40.8%,P0.05)、腹胀(16.3%vs 34.7%,P0.05)、嗳气(12.2%vs 30.6%,P0.05)等各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通饮食时间(2.60 d±1.47 d vs 3.88 d±1.91 d,P0.001)、切口愈合时间(6.62 d±2.54 d vs8.34 d±2.31 d,P0.001)、住院时间(10.69 h±2.83 h vs 13.45 h±4.71 h,P0.001)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30 h内排气人数比例(65.3%vs 34.7%,P0.01)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9.3%vs 55.1%,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加快肾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pylorus-vagus nerve preserving gastrectomy,LAPPG)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术式安全性、术后短期并发症及住院费用,评价LA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6/2017-08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2例早期胃中部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恢复、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其中46例为LAPPG组,66例为LAD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年龄、性别、BMI、分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最大直径、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PG组患者近端肿瘤切缘(2.3 cm±1.49 cm vs 3.5cm±1.29 cm,P=0.001)及远端肿瘤切缘(3.1 cm±2.06 cm vs 4.0 cm±2.11 cm,P=0.038)均短于LADG组.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流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 indoⅡ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方面LAPPG组低于LADG组(4.6万±0.5万vs 5.3万±0.4万,P=0.004).结论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开展LA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是安全有效的,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感染性胰腺坏死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术后残余组织的引流仍存在引流不充分,引流管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拟采取胰周双腔引流管大容量灌洗并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 ,并与同期采用普通引流的患者相比较.目的探讨胰周双腔引流管大容量灌洗并持续负压引流用于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铜川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5-06/2019-06收治的57例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冲洗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双腔引流管组和普通引流管组.双腔引流管组患者术中放置胰周双腔引流管并在术后行大容量灌洗并持续负压引流;普通引流管组患者术中放置小网膜囊引流管并术后行常规冲洗和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引流情况.结果两组在人口统计学数据、胰腺炎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重症护理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持续器官衰竭逆转数(84.21%vs56.25%, P=0.1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6.67%vs33.33%, P=0.14)无明显差异;总体死亡率为12.28%.尽管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17),但普通引流管组患者死亡率更高.双腔引流管组APACHEⅡ评分减少幅度更大(8.03±2.13 vs 3.85±1.29, P0.01),无再手术病例(0 vs 22.22%, P=0.008),住院时间更短,引流管更通畅,能够更早的拔除引流管(P0.01).结论经双腔引流管大容量灌洗并持持续负压引流是IPN的有效引流方法,可有效治疗IPN.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 perforation,GDUP)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实际手术方案将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GDUP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穿孔修补术)45例和对照组(开腹穿孔修补术)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118.21 min±32.58 min vs 91.06 min±19.12 m i n),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3 cm±0.86 cm vs 16.22 cm±2.17 cm、15.76 m L±2.38 m L vs 95.23 m L±14.79 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1分±1.06分v s 6.69分±1.21分、80.26h±16.11 h vs 122.08 h±20.87 h、1.92 d±0.68 d vs 3.39 d±1.0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 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5.15 d±1.52 d vs 9.09 d±2.21 d),治疗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23989.44元±388.26元vs 19151.06元±226.75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溃疡愈合情况比较(37.78%vs 36.17%、13.33%vs 10.64%、31.11%vs34.04%、17.78%vs 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能达到开腹穿孔修补术相似的溃疡愈合效果,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肺癌上叶切除术后置入单、双胸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4.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肺癌(肿瘤位于上叶)患者,分为双胸腔引流管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7.2±9.0)岁]和单胸腔引流管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6.5±9.5)岁]。观察两组的引流管持续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单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746.4±215.9)m L vs.(522.4±190.1)m L,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肿瘤位于上叶)上肺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不亚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带管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PDC组)(n=20)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TTD组)(n=56),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胆总管残余结石、胆瘘和胆道感染)发生率。术后随访2~12个月。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PDC组和TTD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06.2±15.8)min vs(147.5±23.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2.9±8.1)h vs(49.4±6.5)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1.3)d vs(5.7±2.6)d]、术后住院时间[(6.3±1.5)d vs(11.4±2.0)d]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3.61、-2.64、-26.34,P值分别为0.036、0.021、0.034、<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胆瘘、胆道残余结石和胆道感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从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脓肿并发症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术后早期未愈胸腰椎结核患者41例,男25例,女16例。其中,胸椎13例、腰椎28例,并发腰大肌脓肿23例、椎旁脓肿41例、窦道18例、皮下脓肿26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脓肿切开病灶清除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术中切开脓肿清除病灶组织后置管引流,局部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持续冲洗时间6~23d;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脓肿、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局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术时间20~45min,平均(30.0±13.2)min;出血量20~100ml,平均(40.0±16.3)ml,未出现重要脊髓、血管、神经损伤。术后1例拔除引流管后再次出现窦道,给予换药+引流后,愈合良好,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延迟愈合及窦道;拔除引流管后无椎旁脓肿及腰大肌脓肿、皮下脓肿发生。术后3周ESR为(24.32±9.34)mm/1h,术前ESR为(40.46±19.75)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 P<0.05);术后3周CRP为(13.41±6.20)mg/L,术前CRP为(20.56±10.0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P<0.05);患者术后3周VAS平均为(1.93±1.27)分,与术前的(6.68±1.9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9,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2个月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局部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术对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术后出现脓肿的患者可以起到及时病灶清除、充分引流的效果,减少脓液的发生及病灶的进展,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并发脓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林紫薇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6(2):112-114
瘘管是克罗恩病(C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英夫利昔对瘘管型CD安全有效.对传统治疗方案无效者,早期规律给予英夫利昔可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复发.对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联合英夫利昔和内外科治疗可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英夫利昔治疗瘘管型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黄素诱导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潘亮  袁耀宗等 《胰腺病学》2002,2(4):214-217
目的 从凋亡信号传导的角度探讨中药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治疗组,大黄素组,以腹腔注射雨蛙肽物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后6,24,48,72,96小时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调控基因Bak和BaxmRNA表达。结果 大黄素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后96小时淀粉酶值显低于未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高于未治疗组,凋亡调控基因BakmRNA的表达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而BaxmRNA的表达显高于未治疗组。结论 大黄素治疗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凋亡调控基因有关。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可能是干预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机制,而与Bak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对结核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88名结核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核科护士平均年龄为(33.04±9.07)岁,工作年限(12.70±9.04)年,每月夜班数(4.25±2.25)个.本研究结核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分为8个维度,共有61个条目,采用分量法计分.其中,没有压力1分,压力程度一般为2分,压力程度较高为3分,压力程度非常高为4分,可能的得分范围为61~244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大.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前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取得知情同意.由研究者亲自发放调查问卷,30 min后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8份,有效88份,有效回收率97.8%.结果 (1)结核科护士压力源总体得分为(154.81±36.03)分.(2)压力源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结核护理专业特殊性的问题(3.07±0.81)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2.88±0.81)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2.67±0.78)分;社会环境带来的问题(2.63±0.78)分;护理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2.55±0.74)分;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2.52±0.68)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2.45±0.74)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1.89±0.64)分.(3)得分排在前10位的压力源条目分别是:长期接触排菌、耐药肺结核患者(3.55±0.78)分;担心自己患上结核病(3.47±0.88)分;同伴被确诊患上结核病(3.36±0.89);担心消毒防护设施的效果(3.28±0.94)分;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3.21±0.95)分;工作环境差(3.18±0.92)分;病区拥挤(3.02±1.07)分;收入差距大(2.98±0.94)分;工作量太大(2.97±0.94)分;经常倒班(2.94±1.03)分.结论 结核科护士承受着较高的工作压力,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护士积极应对,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凋亡信号传导的角度探讨中药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治疗组、大黄素组.以腹腔注射雨蛙肽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后6、24、48、72、96小时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调控基因Bak 和Bax mRNA表达.结果大黄素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后96小时淀粉酶值显著低于未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凋亡调控基因Bak mRNA 的表达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Bax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治疗组.结论大黄素治疗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凋亡调控基因有关,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可能是干预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机制,而与Bak 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人畜病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疫情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以及居民感染率分别为7.78%和0.54%,家畜感染率为0.97%,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2011年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98.30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222 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有螺地带敞放家畜12 422头,比2010年上升46.99%。结论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较2010年下降不明显。仍需加大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结核病的疫情非常严重,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不断增加,WHO于20世纪90年代就一再呼吁予以重视。解决此世界性难题的首要措施就是积极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亦即直接监视督导下短程化疗(DOTS),在此基础上要研发新药,使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和缩短结核病疗程两个跨世纪性课题有所突破[1]。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teens and frequent concomitant problems with adherence, adolescents are a frequent target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 and education. Due to widespread use of technology among teens in general, the use of serious games, games used for purposes beyond entertainment with the intention to educate and support health behavior for teens wit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s an emerging and promising practice. This report explores games intended for teens with diabetes, how the use of games may enhanc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use of gaming for promoting diabetes management in teens is fairly limited, with some initial support for improvements in both behavior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teens. More research is clearly needed in order to further determine how gaming can best be utilized to impact health outcomes in these teens, as well as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