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绿色贸易壁垒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贸易壁垒是俄罗斯当前维持本国农产品贸易顺差的主要手段,对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了显著影响。依据2010—2017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描述中俄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与趋势、中俄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比重与贸易结构,采用以VAR模型实证检验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额的影响强度,结果显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额产生持续的抑制作用,并且短期内这种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之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出口领域,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同时完善农产品出口问题应对机制,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中俄贸易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油料作物贸易流动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 《兰州学刊》2010,(7):62-66
亚太地区在中国油料作物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输入地,同样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文章对中国与亚太16国的油料作物的贸易流向、进出口市场结构和品种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产品多市场和单市场多产品的CMS模型估算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在该地区出口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向亚太地区油料作物出口的积极因素在于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的是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影响地区外贸规模的各种因素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1997—2004年山东省的相关数据,对影响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出口市场结构、产品/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对山东外贸出口都有推动作用,但是影响系数却相差很大。其中,出口市场结构对外贸出口的贡献作用远大于产品/产业结构,这表明山东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外部市场的需求,产品结构这一内部因素对外贸出口的推动作用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1995—2009年外需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考察影响我国外需能耗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美、欧、日等附件I的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替代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能耗;中国外需能耗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中间产品的出口效应,其次是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终需求的国别结构和规模变动因素导致,而国内生产部门不断降低的各类能源强度则是抑制中国外需能耗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离岸外包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离岸外包指数,对1997-2002年中国各产业参与离岸外包的状况及其对出口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在参与外包的程度上,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倾向于把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中国,使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则有所下降。此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是离岸外包的基础,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离岸外包指数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离岸外包方式影响着中国的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然后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贸易救济情况,并通过2001~2010年数据就中国农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对出口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贸易救济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须从优化出口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7.
从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价格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品牌和质量因素、政策因素及企业融资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强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应减低成本,改善出口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政府支持及增加融资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农产品国际贸易受此影响日益严重,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逆差不断扩大,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需求萎缩,产销矛盾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产品贸易变化特点,研究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提出密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协调,建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加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有效利用关税进一步调节农产品进出口;以及利用Wro成员和多边关系,争取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话语权等策略应对目前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出口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0-2008年是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与其他国家间建立优惠贸易协定也显著推动了出口增长,尽管其显著程度较其他变量有所降低,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有待商榷,而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外需是对中国出口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增长1.6%,进口国关税水平以及进口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则对中国出口形成显著的阻碍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每提高1%,中国出口额将减少1.17%,地理距离每增加1%,中国出口将下降1.11%。中国吸收外资进入出口部门的比重较高,外资投入制造业领域并将产品在全球分销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模式。鉴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和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中国今后仍应当继续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但要拓宽新思路,并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RCEP的签订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1999-2018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贸易品种结构以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对RCEP国家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呈现逐年增长之势,中国与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方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两个因素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14个伙伴国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潜力较大,未来经贸合作空间广阔.为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国应加快做好RCEP生效实施有关工作,完善与RCEP实施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对RCEP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培训,同时探索农业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在不断深化与RCEP伙伴国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同时,针对各国的资源禀赋特点,有选择地与伙伴国开展农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分析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之下,中欧农产品贸易额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当下在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法国、荷兰、“欧猪五国”都是中国不容忽视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因为中欧农业投入的要素不同导致双方农产品供给的不同,人口数量的不同导致中国对欧盟的农产品需求强度大于欧盟对中国的农产品需求强度,所以未来中欧农产品贸易的顺差将会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20,(2):82-92
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视角出发,运用2000—2017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与30个贸易伙伴国、不同行业出口优势来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显著存在。在外部需求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之外,规模经济优势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高技术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固定资产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本地市场效应"更为明显。(3)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是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所主导的。在制造业出口中,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则更多地依赖资源、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所创造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应当逐步增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中的规模经济优势,积极构建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以外的制造业出口优势来源,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制造业迁移和"制造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说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而且随着债务危机向欧洲腹地的扩散,欧洲经济也将下滑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规模、使中国外汇资产缩水、压缩了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助长了中国通货膨胀。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余波未平,中国应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继续为欧洲债务危机埋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应用角度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对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经济学机理.研究视角并不只限干内部效应,而是从外部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外部效应视角来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将出口加工区区别于其他经济园区,分析影响其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并从交易成本、规模报酬、生产资源配置、服务需求供给、示范效应、无形资产投入等宽泛的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及其经济学机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绩效不是单纯地由内部经济效应决定,也是由外部效应决定,即决定于出口加工区外部溢出综合效应所带来的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上互有优势,相互合作潜力巨大.选取2000~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逐年增加但总体贸易效率极低,且对东盟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人口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拉动作用,而中国人口,中国与进口国首都距离则产生负向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农产品出口占比阻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而物流绩效指数、同时期同为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促进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青海省600家农牧户信贷行为的调研,通过构建Probit模型,检验了在不同地理区位下各因素对农牧户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理区位不同导致农牧户的信贷需求存在差异;家庭劳力数、资产水平等因素影响农牧户信贷的数量与投向,并发现文化程度仅对青海省海西和海南地区影响较显著,收入特征仅对青海西宁地区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要差异化地开发信贷产品,针对性地调整农村信贷结构,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策、结构与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现象及其成因。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人力资本因素、结构因素和政策因素。 1 994年的统计分析表明 ,政策因素与结构因素对当时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起主要作用 ,而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在 6年以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人力资本成为预测各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差异和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消费水平差异最为重要的因素 ,政策因素的解释力下降。政策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差异解释力的削弱恰恰表明了政策调整对于消除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洲金融危机、WTO体制影响下,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我国沿海和东北亚地区扩大对东北亚国家农产品出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大力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战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分析了2002-2006年中美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竞争情况。同时,将这种竞争与韩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和对美国的农产品关税减让模式结合起来分析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两国农产品以及分类的谷物及制品、油、油籽与油脂、水果、蔬菜与植物产品、水产品在韩国市场竞争明显,竞争程度较高。这种竞争在美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与其他因素一起通过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出口韩国产生很显著的影响。据此,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一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商品贸易出口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2094亿美元,是1978年的225.4倍,年均增长为16.7%;同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3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也逐步上升.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主要是制造业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因此,中国制造业出口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FDI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回归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东部、中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正向作用,而FDI只对东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