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20例 TIPSS 治疗的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120例全部有中度以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随访方法有 US、内镜或/和食管钡餐、肝功能及血管造影等。结果:111例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5%。建立分流后门脉压力从术前的40.5±4.5cmH2O(1cmH2O=0.098kPa)降至23.5±3.5cmH2O 术后2周 Doppler 超声显示分流道流速峰值为106±68cm/s,脾、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50%以上。术后4~6个月内死亡9例。分流道狭窄或闭塞22例,占随访病例的25.0%。再通成功12例。随访病例的通畅率:首次通畅率为75.0%,第二次处理后的累计通畅率为88.5%。结论:TIPSS 的技术成功率高,降低门脉压及即刻止血可靠,但术后分流道狭窄、阻塞的发生率较高,以 Z 型支架组尤为突出,因而强调术后应定期随访,以及早发现、处理分流道异常。TIPSS 后肝功能衰竭主要见于 Child C 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复发再出血、曲张静脉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8.0%(48/49),病死率为2.1%,术后1、6个月和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2.1%、12.5%、24.5%、27.9%。复发再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25.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8.3%、消化性溃疡16.7%。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 cmH2O,平均随访216 d,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在重度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 C级,行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结果 19例门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手术均获成功.18例即刻止血成功;1例无效,行TIPSS治疗.1~12个月随访期内,再出血14例;死亡15例;4例存活.严重合并症1例,为腹腔内出血,行开腹探查.结论对于Child C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条件下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止血效果肯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 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6例中11例患者成功行TIPSS治疗,技术成功率约68.8%,门脉压力从术前4.9kPa降至2.4kPa,平均降低2.5kPa,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平均生存136d.5例失败.结论 TIPSS是治疗门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  相似文献   

8.
任伟新  玄祖旗  陈鹏  贺晓晔  刘晓 《工业加热》1995,(4):201-203+211
报告了12例应用 TIPSS 并 SEEV 治疗 CPH 合并上消道出血的临床研究结果。技术成功率91.7%。分流道为10mm。门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43.2±5.3cmH2O,降至术后的26.8±3.4cmH2O。术后随访6~12月。分流道狭窄1例。3个月内死亡3例。初步结果表明:1.TIPSS 是治疗 CPH 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新的有效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2.TIPSS 同时行 SEEV 对减少再出血,预防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非常有效的。3.支架以 Wall-stent 为最佳。4.对曾有过肝性脑病,肝功能差者,要加强预防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随访实施TIPSS治疗的65例病例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65例肝硬化和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行TIPSS治疗.术前、后测量门脉压力.术后通过超声、食管钡餐随访检查,发现分流道狭窄者再次行介入治疗.随访时间为3个月~6年(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6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分别为:0、2、10、5和0例.出血的原因为分流道内血栓形成及肉芽组织增生所致狭窄,经溶栓、球囊扩张或内支架置入后使多数分流道再通.再通未成功的2例均因导丝不能通过分流道而行内科治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其中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 Pugh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 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