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云海 《电工技术》2017,(12):96-97
根据一起10kV电容器单缸着火的事故,通过现场检查、诊断试验和理论推断分析,对电容器组着火事故进行总结。对电容器连接部位接触不良的危害提出防护措施,强调利用红外热像检测、交接试验及平时停电例行检修对电气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某50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起35 kV电容器组故障的现象,分别从现场检查、设备返厂解体及试验等方面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出故障原因为电容器组框架之间因异物搭接造成了相间短路、电容器损坏.针对本次故障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防止类似故障的改进措施,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起66kV电容器故障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起66kV电容器组故障的现象、设备损坏情况,通过对电容器解体分析,结合故障录波图、外熔断器运行状况、保护定值的整定等方面对电容器故障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确定了本次事故是由于电容器制造方面存在缺陷而在运行中击穿,但外熔断器未能快速熔断引起重燃,同时保护定值整定违反规程而导致切除故障时间过长,造成单台故障演变成事故、损坏设备增多、损失扩大。针对本次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从电容器组的设备选型、接线方式、熔断器形式及保护整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起66 kV电容器故障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述了一起66 kV电容器组故障的现象、设备损坏情况,通过对电容器解体分析,结合故障录波图、外熔断器运行状况、保护定值的整定等方面对电容器故障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确定了本次事故是由于电容器制造方面存在缺陷而在运行中击穿,但外熔断器未能快速熔断引起重燃,同时保护定值整定违反规程而导致切除故障时间过长,造成单台故障演变成事故、损坏设备增多、损失扩大.针对本次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从电容器组的设备选型、接线方式、熔断器形式及保护整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对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某500 kV变电站35 kV 314电容器组在AVC系统投入314断路器时发生爆炸事故进行调查,根据现场设备检查和故障录波情况,从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不平衡保护特点及耐爆能量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总结故障的发展过程、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将对提高该类型电容器运行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一起66 kV串联电抗器起火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事故现场检查、故障录波情况、油色谱试验、电气试验以及设备返厂解体情况,结合保护动作情况及设备结构,对事故发生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故障起火后对地放电,持续的短路故障点最终造成了并联电容器组故障。指出了本次事故暴露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故障分析结果和预防措施对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的运维管理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典型结线的电容器内部元件故障状况的计算分析,提出电容器保护的任务是限制事故范围,避免发生由电容器着火而扩大为变电所、电力系统事故。电容器内部元件故障保护应以不平衡保护为主,其动作定值按元件故障率a_1=35%~50%确定、时间定值t=0.1s;三相电容器组不允许缺台不平衡运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起10 kV电容器组放电线圈烧毁的事故,对一次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分析了相关保护告警信息、SOE记录、故障录波信息,推演了事故发展的过程,分析了电容器组的保护动作行为,指出了不平衡电压保护未动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就地补偿是电力系统中优先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基于足够的绝缘距离及便于通风散热考虑,大部分产品安装于户外运行,其运行稳定性易受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本文针对一起35kV户外电容器组故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设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电容器组内部设备试验情况进行故障定性、定位,分析故障发展过程,对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总结,对防止发生类似故障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找佛山供电局110 kV延年变电站51C电容器组在真空断路器断开时,电容器组所表现出的异常现象的原因,通过对电容器组一次接线图、设备工作原理、运行人员所测得的各数据资料等进行综合的判断分析,认此异常现象为真空断路器故障所致,因而采取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使故障设备与电网安全隔离,经对真空断路器外观检查、电气试验等诊断,确定了故障的部位,与分析结果一致,消除了故障隐患,也避免了由于设备缺陷时所采取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所引发的事故。  相似文献   

11.
<正>2002年7月某厂220 kV开关站出线A相发生故障,零序一段、距离一段、高闭零序保护动作跳开A相,重合后,零序三段保护加速跳开三相,此时A相电容器爆炸起火。事后经检查发现A相耦合电容器已完全炸碎,B相耦合电容器部分瓷裙崩裂,瓷套被电弧烧黑并漏油,低压端引出线烧断;B相阻波器内避雷器炸碎,电容器组烧毁;A相结合过滤内有部分电容器炸毁,还波及C相CVT的个别瓷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220 kV变电站35 kV并联电容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通过分析电容器装置和主变压器故障录波图,利用等效电路图对谐波源位于系统侧情况进行了推导,并用该方法对本次电容器故障进行计算分析,证实了电容器组与系统发生了4次串联谐振,谐振过电压、过电流导致电容器故障。通过将第1组电容器电抗率提高到12%,并再次对低压侧各次谐波阻抗进行计算分析,证明改变电容器组电抗率可以抑制4次谐波放大,避免再次出现电容器故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压及超高压电网中的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着火事故,分析其成因及危害。从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运行时的温度与可燃气体两类非电气量变化状况入手,采用一次抽能电流互感器取电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及无线可燃气体传感器,设计了一套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SCADA系统作为设备异常状态监测,以电容器组保护测控装置作为设备着火故障切除的非独立工控的非电量监测及保护装置,实现了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运行状态可控与能控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并联电容器是目前电网中最为常见的无功补偿设备,由于电网中存在的谐波与并联电容器组相互作用,会产生谐波放大甚至发生谐振.本文针对35 kV变电站发生并联电容器故障事故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串并联谐振放大原理,通过进行现场检验、试验分析和数据图形的综合分析,指出了谐波放大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抑制谐波放大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起35 kV并联电容器组投入时发生的爆炸起火故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故障后设备检查试验、故障录波情况,结合故障电容器组的结构、运行状况和仿真计算,对故障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避免该类故障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分析结果对提高电容器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查找运行中的发电变压器组甩负荷跳闸停机及GIS设备外壳被烧穿故障原因.通过查看监控系统信息、故障录波图及保护动作报文,并结合现场被烧穿GIS设备的解体检查.发现本次事故是由于GIS隔离开关动触头齿条设计不合理,隔离开关动触头转动体轴承破碎,钢珠掉落引起静触头均压环对其放电引起.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隔离开关动触头齿条进行设计优化改造,并提出加强对该批隔离开关运行监控的建议,将同类事故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交流滤波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改善电能质量的关键设备,但其常因生产工艺控制不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事故频发。本文针对某特高压换流站发生的一起交流滤波器跳闸事故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故障电容器进行外观检查、电气检测、解体分析、油色谱试验及故障录波分析,排除了操作过电压、合闸涌流及谐波的影响,认为电容器套管引出线与芯子焊接工艺不佳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抽取3台同批次备品电容器进行耐压、局放、24 h额定电流、短路放电以及解体检查等试验研究,判定该缺陷为偶发性缺陷,而非家族性缺陷。最后,针对此次故障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建议,以提高换流站滤波器组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10 kV户内电容器成套装置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爆炸起火故障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设备检查、故障录波情况,从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入手,通过试验分析、解体检查、定值计算,就出现其损坏现象的原因从多角度进行了故障定性、定位,分析故障发展过程,对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总结,最后还指出了避免该类故障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分析结果对提高该类型电容器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功补偿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电压等级,更是直流换流站的主要一次设备。高岭背靠背换流站连接了东北—华北2个大型同步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的重要联网工程之一。换流站自投运以来曾发生多次滤波器(电容器)组背靠背投切后保护误动跳闸故障,系统中电容器组非同步投切导致的系统暂态冲击扰动问题突出。介绍高岭换流站滤波器组的拓扑结构,分析滤波器组保护的配置情况。结合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故障案例,研究滤波器最优的投切时刻对滤波器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综合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说明换流站滤波器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反事故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起CVT分压电容器元件击穿导致二次电压异常现象的处理过程,运用红外测温、绝缘油试验等带电检测手段初步判断故障部位,结合停电试验、解体检查等方法找到故障部位,并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事故处理改进措施。本次事故处理表明,红外测温、绝缘油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带电检测手段,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早期缺陷,为设备的状态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