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全吉煤田内的逆冲推覆构造比较发育,且含煤地层属于软岩层,老的地层往往会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顺着断裂(断层)含煤地层形成逆冲推覆体构造,在这种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往往赋存含煤地层和煤层。分析了逆冲覆构造在全吉煤田大头羊、绿草沟、开源等煤矿有发育,为今后在全吉煤田乃至柴达木盆地寻找煤炭资源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2.
龙永煤田四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找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龙岩四集矿区逆冲推覆分析,发现推覆构造有2种类型,即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和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它们对含煤地层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一,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应寻找倾向上的富煤带;其二,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应找下伏系统的富煤带。进行此项研究为龙永东部煤田进一步寻找富煤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义马煤田逆中推覆构造持征及找煤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义马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简单介绍了勘探找煤情况,并总结了推覆构造造体下找煤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义马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简单介绍了勘探找煤情况 ,并总结了推覆构造体下找煤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淮南煤田在地质构造带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针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对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动力学特征,以及该构造控制下的煤体结构、瓦斯赋存、构造应力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南北两缘,由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于印支-燕山期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推覆,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形成了反向相背倾斜的构造系统。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带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而较高的构造应力及瓦斯压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逆冲推覆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望峰岗矿"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表明:发生事故的C13煤层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构造应力集中,当主井施工揭开C13煤层时,原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煤与瓦斯大量喷出,导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泉霖 《煤炭学报》2017,42(Z2):459-464
福建省含煤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坳陷带,区内出露的煤系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区内煤系地层普遍发育有逆冲推覆构造。从逆冲推覆构造的断层性质、对煤系地层的控制作用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即: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层间逆冲推覆构造、盖层逆冲推覆构造。基底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下伏的老地层逆冲推覆至煤系地层之上。在地表上,表现为煤系地层被大面积的逆冲推覆体所掩盖,给地质找煤增加难度;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之间的大面积重复,空间上煤系地层厚度大增,相应单平方面积的煤炭资源赋存量大幅增加;盖层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推覆至煤系上覆地层之上,煤系地层作为相对运动的断层上盘,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煤系地层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勘探价值。从形成机制分析,3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规模不一。基底逆冲推覆构造不论在深度、广度、力度上都表现的最为宏大,分布最为广泛。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产生,彻底改变了福建煤系地层的赋存状态;层间逆冲推覆构造规模一般只有矿区规模;盖层逆冲推覆构造的规模最小。从有利于地质找煤角度分析,应着重加强基底逆冲推覆体下找煤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河南省的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和煤田特征,找出了控煤构造的4种形式,分别为:褶皱逆冲推覆型构造控煤,重力滑动型构造控煤,走滑型构造控煤,伸展型构造控煤。河南省的诸多煤田中,除安阳—鹤壁煤田、焦作煤田、濮阳含煤区是伸展型构造控煤,其他各煤田均是推覆构造或滑动构造控煤。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8):113-114
在鱼卡煤田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鱼卡煤田各区块构造特征及与煤层发育特征,总结控煤构造样式,并进行了构造控煤过程分析,认为鱼卡煤田以褶皱断裂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要特征,经历燕山中至中后期的构造沉降期(原始聚煤盆地发育期)、燕山晚期的构造挤压变形期(控煤构造发育形成期)和燕山期后的构造破坏期(煤层后期破坏作用期),区内沿逆断层发育的地方为勘查重点,尤其是背斜部分,逆冲断层将含煤地层变浅,利于开采。  相似文献   

9.
石炭纪是青海省第一个成煤时代,在祁连山、柴北缘、唐古拉山等赋煤带均有分布。其中,祁连山赋煤带的祁连煤田晚石炭世羊虎沟组含煤地层分布面积最为广泛,含煤性较好,是青海省无烟煤重要产地,代表性煤矿有宁缠、青羊沟、阿力克、五林沟等。受成煤期后印支—燕山—喜山新构造运动的改造,使祁连煤田现今构造极为复杂,原含煤盆地被切割破坏成若干断块,有些地段被推覆构造掩盖,破坏了煤系及煤层的完整连续性,制约了在该区找煤的突破。为解决这一问题,从梳理总结祁连煤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岩性组合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北祁连成煤期后构造改造对煤系、煤层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几个典型的控煤构造样式,对找煤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羊虎沟组在潟湖沉积体系内泥炭沼泽沉积层段含煤性最好,提出峨堡、阿力克深部、野牛台、小八宝等找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煤炭工程》2005,(2):52-52
近日召开的福建省地勘局工作会议证实,地质工作者运用推覆构造理论,在大田县广平镇发现预测远景储量逾2亿t的大型隐伏煤田。据闽西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周珍琦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岩浆岩及老地层组成的推覆体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严重缺煤的福建提供了找煤新思路。煤通常蕴藏于远古湖泊相或滨海相沉积岩中,推覆构造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1.
以义马煤田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为依据,通过研究煤田构造的发育规律,探讨了以F16逆断层为主体的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义马煤田内逆冲推覆构造的走向大致与褶皱轴走向平行,呈近EW向,其以前展式自南向北逆冲;燕山运动Ⅳ-Ⅴ幕,扬子古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相互挤压是该推覆构造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受到褶皱和逆冲断裂等构造的影响,义马煤田南部的煤层埋深较大,且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毛易矿区及其外围的主要控煤构造样式为隔档式褶皱和层间滑动断层,在经历了印支期以来多期构造作用后,形成了以毛易-晏家铺向斜为主体,逆冲推覆构造为基本构造格架,且盖层构造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征。研究区大量斜歪褶皱、构造透镜体、擦痕等构造均指示逆冲推覆的性质,镜下显微构造现象显示了该区所处的浅层低温变形环境。软弱层的存在为滑脱构造提供了基础,煤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华北聚煤区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特征,探讨了推覆构造对研究区内煤体结构、构造应力和瓦斯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或控制,认为推覆构造对区内构造煤的发育与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区内构造特征主要为逆冲推覆构造下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推覆构造有利于瓦斯的保存,高突矿区的范围宏观上具有沿推覆构造带分布的规律,揭示了推覆构造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王洪力  魏春艳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4):158-160,164
构造是控制赋煤带的分布、含煤地层沉积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区域构造、构造演化及控煤作用、赋煤带的分布特点、煤田的勘查及利用情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西部区的聚煤作用受区域构造控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迁移;吉林省西部区煤炭主要赋存在3个北东向展布的赋煤带上;受构造控制各赋煤带的含煤断块呈南北斜列、东西成行的排列方式;以此结论对吉林省西部区今后的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往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根据含煤盆地的地层、盆地分析和环境分析,初步对含煤地层的分布、构造特征、煤田沉积类型划分和特征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为找煤和煤田预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5,(12):161-164
在充分收集义马煤田含煤地层以往开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井下观测、钻探、物探等技术手段,以相关煤田地质科学为指导,开展了义马煤田F_(16)断层的控煤模式及其对煤层赋存状况影响的研究;查明了F_(16)逆冲断层空间位置及展布特征,建立了构造控煤模式,分析了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了豫西宜洛煤田宜洛预测区推覆体下找煤的原则、方法及地质依据,对研究建立豫西地区类似构造控煤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邓家冲区段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认为邓家冲区段断层发育,对本区煤层影响最大的为F1断层。F1断层为永耒向斜西翼区域性大断层,为顺层走向逆冲推覆断层。F1断层的走向大致沿地层走向延伸,倾向与地层基本一致,倾角11°~58°,一般为40°,断层面呈舒缓波状。F1断层主要发育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受层状软弱结构面空间分布情况控制,位于6煤层顶板疏松砂岩之上。在强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F1断层上盘地层位移大,构造较复杂,煤层部分或全部缺失;下盘构造相对简单,疏松砂岩是下部煤层的良好保护层,使煤层保存完好。运用推覆构造理论在构造(F1断层)下找煤成功,推翻了以往地质工作认为本区无找煤前景的观点。对新区在推覆构造下找煤具有重要的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临汝煤田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及断块构造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指出了河西陈、温泉衍、朝川矿区深部等找煤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20.
湖南涟邵煤田渣渡矿区是湘中最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含煤岩系主要为测水组,含煤1~6层,主要煤层为3、5煤层,矿区为一向斜构造,向斜四周发育推(滑)覆断裂(L32),该断裂顺柔性岩层测水组—梓门桥组泥灰岩段发生,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并沿走向及倾向具波状起伏,对煤层响较大,主要造成煤层厚度、结构变化、煤层断失,煤系及煤层重复,解剖该断裂特征对矿区本身及指导涟邵煤田其它地段推覆构造下找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