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建立了滚珠丝杠副中返向器与螺母弹性连接时滚珠与返向器碰撞的模型,推导了连接刚度处于两种极限状态下最大碰撞力的公式,讨论了连接刚度对碰撞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连接刚度较大时,滚珠对返向器的碰撞力也较大,连接刚度对碰撞力的影响程度受滚珠与返向器质量比的影响,该质量比较大时,连接刚度对碰撞力的影响比较明显.振动和噪声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返向器与螺母之间采用弹性连接可以有效降低滚珠对返向器的冲击,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返向器是内循环滚珠丝杠副的关键零件,其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滚珠丝杠副的性能。文章研究了滚珠在回珠槽中的力学特性,总结出了返向器设计中相关参数对滚珠丝杠副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5010为例,提出了准线为"正弦曲线+圆弧"的内循环返向器回珠曲线的设计方法。最后研究了返向器安装结构、材料选择及制造工艺。研究结果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1日,汉中市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汉江机床有限公司完成的《内循环滚珠丝杠副返向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汉江公司在返向器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进行了自主创新,使得返向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先进;返向器的加工、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MIM技术,使滚珠丝杠副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外循环滚珠丝杠副的返向器进行了分析,根据其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为高速滚珠丝杠副返向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曼龙 《机械传动》2011,35(10):109-111
多列布置的滚珠丝杠副会由于各列载荷分布不均出现滚道磨损问题,对于重载滚珠丝杠副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螺母上返向器反相位布置方式的介绍和原因分析,提出返向器反相位布置后使得各列滚珠所受栽荷更加均匀,丝杠、螺母受力情况得到改善,特别有利于滚珠丝杠副存在安装误差时的受力平衡.也分析了采用返向器反相位布置方式时螺母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赫兹接触模型和经典碰撞理论,并考虑返向器与螺母的固连关系,建立了滚珠与返向器碰撞接触的力学模型,导出了碰撞力公式,并在考虑弹性恢复系数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碰撞接触时间公式。设计专门的试验装置对碰撞接触的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模型比现有文献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碰撞角度、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等因素对碰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赫兹接触模型和经典碰撞理论,并考虑返向器与螺母的固连关系,建立了滚珠与返向器碰撞接触的力学模型,导出了碰撞力公式,并在考虑弹性恢复系数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碰撞接触时间公式。设计专门的试验装置对碰撞接触的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模型比现有文献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碰撞角度、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等因素对碰撞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粉末冶金返向器的生产过程。着重介绍了粉末冶金返向器成形模具中阴模、冲模的制造过程。分析了粉末返向器压坯表面在压制过程中形成裂纹的原因,列举了避免压制成形时粉末压坯中产生裂纹的对策。本研究打破了粉末冶金不能应用于滚珠丝杠副的禁忌,促进了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波动及滚珠冲击的影响因素,对不同型号的丝杠摩擦力矩波动与滚珠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力矩的波动频率与滚珠对返向器的冲击频率之间存在频率相等、相位滞后的对应关系;丝杆转速的増大使得返向器内前后滚珠间速度差减小,滚珠进出滚道的加速度冲击响应与丝杠转速呈相反趋势;预紧力的大小对丝杠的冲击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滚珠丝杠副动态预紧转矩是衡量其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是产品运动手感的数值量化。滚珠丝杠副中径误差、螺距误差、滚道粗糙度、预紧力、返向器衔接平滑度等是影响动态预紧转矩变化的主要因素。滚珠丝杠副动态预紧转矩的变化,直接影响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传动效率、噪声、温升、刚度、使用寿命、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并最终影响数控机床的结构刚度和产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品介绍 高速滚珠丝杠副KD4020 产品采用新型端面循环返向装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优化返向器回珠通道轨迹,使滚珠从螺母副的承载螺旋滚道进、出返向通道时尽量降低对返向装置的撞击,增强了回珠的流畅性;采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制作返向器,降低返向通道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精密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振动是影响定位精度和噪声的重要因素,对多根型号为4020×1200的滚珠丝杠进行了在不同速度下的轴向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振动由一个随转速而变化的周期性激励因素引起,为确定此激励源,分析了不同激励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滚珠进入返向器时的冲击是滚珠丝杠副轴向振动的主要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考虑反向器影响的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赫兹接触和弹性碰撞理论,分别对滚珠丝杠副反向器入口和出口处滚珠的微观动态行为和受力平衡状态进行分析,揭示滚珠进出反向器时的碰撞和预紧受压对摩擦力矩的影响机理,建立同时考虑反向器入口及出口处影响的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计算模型,并对某型丝杠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试验测试。对比分析表明,滚珠进出反向器产生的摩擦力矩是丝杠副摩擦力矩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入反向器的影响可以大幅提高摩擦力矩计算精度;其中反向器入口处因滚珠的连环碰撞使得其对摩擦力矩影响较大,而出口处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利用模型计算所得摩擦力矩,在不同转速及轴向载荷下均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预紧力下的滚珠丝杠副滚珠及螺母滚道的模型,提出了滚珠丝杠副滚珠进出滚道的受力分析方法,推导出了滚珠丝杠摩擦阻力矩波动的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丝杠各参数对滚珠丝杠副摩擦阻力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紧力增大滚珠丝杠副的摩擦阻力矩波动也随着增大,波动频率对应于滚珠进出滚道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滚珠丝杠副刚度分析方法,建立螺母所受轴向力与滚道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分析滚道接触点处的法向变形与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滚珠、螺母和丝杠滚道的几何参数,将接触角、公称半径以及螺旋升角作为未知量,建立滚珠丝杠副接触角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Hertzian接触理论建立了滚珠丝杠副的轴向刚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接触角的变化与滚道正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根据所建立的刚度模型分别研究了单螺母滚珠丝杠副和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刚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几何参数相同的滚珠丝杠副,在外加轴向力较小时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刚度明显大于单螺母滚珠丝杠副,随着外加轴向力的增大它们的刚度值逐渐趋近,最后达到相同;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力越大,初始刚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16.
滚珠丝杠副是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传动效率的传动部件,其传动间隙小,轴向刚性大,有极高的进给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滚动摩擦系数小,寿命长,易于维护保养。其中内循环滚珠丝杠副还具有结构先进、紧凑、安装尺寸小、可靠性高、采用新颖的成型返向器,滚道圆滑流畅,运行平稳。产品适用于各类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并广泛适用于其它各类机械设备和机械装置。  相似文献   

17.
以高承载工况下滚珠丝杠副为研究对象,依据弹塑性接触变形理论,建立滚珠与双圆弧滚道的接触模型,结合试验研究,发现了滚珠丝杠副在高承载工况下可能出现的3种失效形式,包括滚道面大变形导致的严重塑性流动、滚道面顶部断裂和滚珠卡死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空航天环境下滚珠丝杠副经常工作于高频、高载工况中,存在摩擦温升过高导致润滑脂性能退化及热变形等问题,建立摩擦温升模型。讨论热变形对滚珠丝杠副结构参数的影响;结合热变形并引入惯性载荷,求解滚珠丝杠副发热量与对流换热系数;对稳态温度理论值进行求解;采用Workbench进行了温度仿真,得到不同频率、振幅与载荷条件下的滚珠丝杠副的稳态温度云图。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振幅对温升的影响最为显著,载荷对温升的影响大于频率对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滚珠丝杠副的寿命模型,依据国标文献中关于滚珠丝杠副理想状态下的寿命计算公式,考虑实际工况因素,推导出通常状态下符合二参数分布的滚珠丝杠副寿命模型,提出了利用单应力步进定时截尾加速寿命试验确定寿命模型中相关系数的方法,设计了寿命试验中应力的加载步骤,并对试验运行中和停机状态下的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给出了解决方案,为滚珠丝杠副加速寿命试验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工程上一般采用斜面模型计算滚珠丝杠副传动效率,无法体现负载对传动效率的影响,且缺乏试验验证,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载荷下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从丝杠的受力分析入手,考虑接触变形,融合结构参数与实际工况,提出了传动效率计算模型。为验证传动效率计算模型的有效性,研制了丝杠副传动效率试验台,并对4010型双螺母滚珠丝杠副开展了传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传动效率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台试验值均随着负载的增加而提高,最终趋于稳定,传动效率计算模型能够更准确的计算丝杠副在不同负载下的效率值,与目前使用的工程选型计算公式相比,更具科学性。实际工程选型设计时,可根据负载工况,使用传动效率计算模型进行效率的有效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