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5例胸部瘢痕疙瘩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2岁。患者瘢痕疙瘩病史1~28年,中位时间6年。病因:毛囊炎致继发性瘢痕疙瘩7例,心脏手术后4例,皮肤擦刮伤2例,蚊虫叮咬1例,原因不明1列。瘢痕疙瘩范围为5 cm×3 cm~17 cm×6 cm。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胸部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14 cm×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果术后所有IMAP螺旋桨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毛细血管扩张或切口裂开发生,随访期间未见放射相关的癌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对称性均较满意。13例(86.7%)瘢痕疙瘩区域痒痛症状缓解,供受区瘢痕未见明显增生复发;2例复发(13.3%),继续给予保守治疗。结论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女性患者胸壁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可更好地保留乳房外形;联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瘢痕疙瘩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桨状皮瓣术后早期联合放射疗法治疗胸壁瘢痕疙瘩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应用多普勒定位胸廓内动脉穿支位置及血管走行,根据胸壁瘢痕疙瘩大小设计螺旋桨状皮瓣,Ⅰ期修复创面,于术后24h及术后7d分别进行术区放射治疗。结果15例胸壁瘢痕疙瘩的患者中,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术后第3天清除部分皮瓣;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8~2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术后12个月皮瓣周围出现增生性瘢痕,其余无复发。结论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胸廓内动脉穿支桨状皮瓣术后早期联合放射疗法治疗胸壁瘢痕疙瘩,手术的供区损伤小,复发率低,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21例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患者。男6例,女15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39岁。病因:会阴部毛囊炎迁延刺激形成瘢痕疙瘩16例,外伤或者腹部手术后增生5例。病程8个月~21年,中位时间3.5年。7例为复发患者。15例瘢痕疙瘩伴感染病灶。瘢痕疙瘩范围为6.0 cm×3.5 cm~14.0 cm×7.0 cm。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切取大小为8 cm×5 cm~16 cm×8 cm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治疗(连续3 d,总剂量15 Gy)。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1例供区愈合不佳,经换药2周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4例复发,治愈率为81%。复发患者中,2例为初次治疗患者,2例为再次复发;复发患者经长期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后不同程度萎缩,并得到控制。结论对于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且供区切口隐蔽的优点;结合术后早期电子射线照射可以有效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21例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患者。男6例,女15例;年龄11~69岁,中位年龄39岁。病因:会阴部毛囊炎迁延刺激形成瘢痕疙瘩16例,外伤或者腹部手术后增生5例。病程8个月~21年,中位时间3.5年。7例为复发患者。15例瘢痕疙瘩伴感染病灶。瘢痕疙瘩范围为6.0 cm×3.5 cm~14.0 cm×7.0 cm。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切取大小为8 cm×5 cm~16 cm×8 cm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治疗(连续3 d,总剂量15 Gy)。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1例供区愈合不佳,经换药2周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4例复发,治愈率为81%。复发患者中,2例为初次治疗患者,2例为再次复发;复发患者经长期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后不同程度萎缩,并得到控制。结论对于耻骨上区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且供区切口隐蔽的优点;结合术后早期电子射线照射可以有效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6例足底黑色素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2~53岁,平均36岁。病程1~320个月,中位病程58个月。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5.8 cm×4.5 cm^10.6 cm×8.7 cm,切取小腿踝上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瓣旋转后大桨无张力修复创面,小桨修复供区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8.5 cm×6.8 cm^12.0 cm×10.5 cm。供区经皮瓣修复后4例直接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部分表皮坏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3例皮瓣臃肿行二期修整外,其余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足底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小腿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质地与足底组织相似,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适用于修复足底黑色素瘤切除后创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18例足踝部创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部位:足背部9例,足跟4例,外踝5例。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7~34 d,平均19 d。创面范围6.0 cm×2.5 cm^11.0 cm×6.0 cm。采用大小为6 cm×3 cm^18 cm×7 cm的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其供区以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16 cm×6 cm)修复。结果术后1例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瘀血肿胀,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和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平均11 mm。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1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要牺牲主干血管,还能避免供区植皮,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在西藏(高原)地区采用保留瘢痕表面局部皮瓣联合小剂量放射性治疗的方法,对耳廓瘢痕疙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8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局麻下行瘢痕疙瘩切除,保留局部瘢痕皮瓣,术后联合局部电子线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8个月(平均5个月),8例患者术区均Ⅰ期愈合,5例术区平坦、无局部症状;2例局部偶感轻度刺痛;1例患者术后4个月始出现术区轻度结节,伴瘙痒,未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在高原地区,采用保留局部瘢痕皮瓣联合放射性治疗,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手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缺损,术后联合应用局部放射治疗和硅凝胶敷贴综合治疗12例。结果:创面修复满意,随访18~24个月,11例有效,1例胸前瘢痕复发。结论: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技术是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有效和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原位瘢痕瓣修复耳廓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创面,24 h内即行放射治疗预防瘢痕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耳廓瘢痕疙瘩病变上设计出将其切除后足以覆盖创面的原位瘢痕瓣,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按设计线将瘢痕疙瘩切除,在保障原位瘢痕瓣能够成活的前提下,修剪瘢痕瓣使其厚薄均匀、大小适宜、无张力的修复创面,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术后18~24 h内即行Siemens Primus直线加速器5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垂直照射,照射前拔除引流条常规换药,照射时打开敷料暴露伤口,分割剂量3~4 Gy/次,照射后继续加压包扎,隔天1次,连续4次,照射总剂量12~16 Gy.术后8~10 d拆线.结果 25例术后原位瘢痕瓣无缺血性坏死,伤口均Ⅰ期愈合,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外形良好,患者满意.随访8~42个月,23例无复发,2例4~6个月出现复发倾向,应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2~4次,得到控制.结论 原位瘢痕瓣修复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无另取皮片或皮瓣修复在供区可能形成瘢痕疙瘩的后顾之忧,手术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术后耳廓外形良好,24 h内即行放射治疗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7月-2015年7月,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0~82岁,平均53.4岁。病程1~420个月,平均82个月。肿瘤位置:大腿10例,膝关节附近2例,小腿2例,上臂1例,肘关节附近3例,前臂1例。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4 cm~24 cm×16 cm,共应用23个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30 cm×13 cm)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穿支血管源动脉包括股动脉2例、股深动脉3例、旋髂浅动脉1例、旋股外侧动脉6例、膝上外动脉2例、腓动脉2例、胫前动脉1例、肱动脉4例、桡动脉1例及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1例。结果术后20个皮瓣全部成活;3个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80、150、100°)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2个清创后植皮修复,1个清创后用自由设计的小腿穿支皮瓣修复;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19个月。无感染、血肿、皮瓣全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肘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手术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干血管,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耳下区皮瓣转移结合术后放疗在耳垂部瘢痕疙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以来笔者科室收治的6例耳垂部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瘢痕疙瘩切除后耳垂缺损大小,设计并切取耳下区皮瓣折叠转移至瘢痕疙瘩切除区进行修复,术后行常规耳垂部放射治疗。结果:6例患者瘢痕疙瘩均无复发,再造耳垂全部成活,形态良好。结论:采用耳下区皮瓣转移结合放疗法治疗耳垂部瘢痕疙瘩,血运可靠,创伤小,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阅读者皮瓣与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对皮肤肿物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阅读者皮瓣修复6例、菱形皮瓣修复10例,并对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3个月随访,对患者的皮瓣色泽、质地及瘢痕等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依次记为5、4、3、2、1分)。结果16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无肿物或色素痣复发,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4.5±0.72)分;术区周围器官未发生移位,切缘无明显瘢痕,外观形态较满意。结论采用阅读者皮瓣与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操作简单、转移灵活、血运可靠。阅读者皮瓣更适用于修复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创面;菱形皮瓣更适用于修复皮肤缺损面积较小的创面。故可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创面部位及皮肤松弛度来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折叠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应用于肩背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8月—2023年1月,应用折叠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8例肩背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56岁,平均35.4岁。创面位于肩部2例,肩背部6例。致伤原因:皮肤慢性感染骨外露2例,皮肤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后继发创面4例,交通事故伤致创面形成2例。皮肤缺损范围为14 cm×13 cm~20 cm×16 cm。病程12 d~1年,中位病程6.6个月。设计并切取以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将其分为A、B两瓣折叠后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均一期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7例皮瓣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所有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4.7个月。皮瓣外形好,皮瓣及蒂部无臃肿。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双侧肩关节运动无明显差别,2例外展运动范围较健侧稍减小。患者日常生活均未受影响,供区切口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应用折叠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背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治疗耳轮瘢痕疙瘩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分两期:第一期,在耳廓背侧及耳后乳突区皮下置入容量为50ml的肾形扩张器,定期向扩张器内注水行耳后皮肤扩张;第二期,约2个月后切除耳轮瘢痕疙瘩,取出扩张器,将耳后扩张皮瓣向耳轮推进,覆盖创面。术后无需其它辅助治疗。结果 2000年以来,采用本术式共治疗12例16只耳的耳轮瘢痕疙瘩,随访3个月~2年,让实效果满意,无复发,修复后的耳轮外形良好。结论 本术式以血运丰富的耳后扩张皮瓣,无张力修复耳轮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创面,对耳后乳突区为正常皮肤条件下的耳轮瘢痕疙瘩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面范围10 cm×4 cm~12 cm×6 cm。病程2~84 h,平均26.2 h。采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采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腓肠神经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13 cm×7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4 cm~10 cm×6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切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能避免小腿供区植皮,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多个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颈部挛缩瘢痕的护理体会。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6月应用多个扩张器置入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15例,手术前后制定护理细则,保证病情观察的规范化。结果 13例患者扩张皮瓣转移后无继发畸形,1例皮瓣部分血运障碍,1例扩张器外露、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均痊愈。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较大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首选方法,规范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颈部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颈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颈部深度烧伤患者6例,烧伤总面积为6% ~ 22%,其中Ⅲ度为3% ~22%TBSA;颈部创面面积为12 cm ×5 cm~15 cm ×8 cm,均为Ⅲ度,其中1例为肉芽创面.颈部创面行清创、切除焦痂或肉芽组织后,设计并切取与创面面积等同的锁骨上岛状皮瓣封闭创面.4例供区直接缝合,2例供区游离植皮.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及供区愈合情况,随访颈部术区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供区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并伴有感觉,颈部可正常后仰.仅皮瓣边缘及供区出现线状瘢痕,但不影响患者整体外形及功能.结论 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治疗颈部深度烧伤创面,颈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不失为一种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16例足跟部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3 cm~11 cm×8 cm。清创后以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7 cm×4 cm~12 cm×8 cm。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2个月。1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形成水疱,结痂后瘢痕愈合。皮瓣成活良好,弹性佳,色泽自然,外观无明显臃肿。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和功能障碍。供区外观满意。末次随访采用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8例,良3例,中4例,差1例。临床有效率为15/16。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术式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质地良好,是修复足跟外侧缺损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