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中医学科过度分化、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中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师承教育的实践,提出应在原有教学板块中加入师承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有正确认识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使命感,完善学科设置与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底蕴,建立院校+师承模式、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可满足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始推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系统、规范、批量培养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师承学习模式,把校内外名老中医独到、个性、隐形的临床经验与学术予以传承,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2007年我校在中医名家子弟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开办中医学"院校-师承-家传"3种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五年制教改实验班。2011年又率先开办中医学9年一贯制的  相似文献   

4.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为抓手,将一体化学习分为中西医基础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学习、临床专业教学与师承融入、临床实践与师承并存等4个阶段,设立相应考核机制,为培养中医卓越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体专业,招生数量大,就业范围广,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至关重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医疗改革的发展,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果不明显,现代中医学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是坚持传统中医教育的师承教育模式还是继续发展规模化的院校教育引发了一系列论战,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我校关于开设"早临床班"的课程教育实践,探讨"早临床"的有效教学模式,为更好地培养中医卓越医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即"师带徒"模式,近年来一直为各个中医院校探索的热点之一.由于传统的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结合才是中医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院校教育的底蕴辅以师承教育的特色,结合各家所长,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加速中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探索院校教育和中医药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做好传承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从中医师承教育的概念、方式,以及跟师学习体会等方面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师承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师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的契合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中医师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在几千年绛帐薪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模式。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院校现行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以至就业率走低。主张改现行的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单一学校科班教育模式为学校科班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变学生统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为在统一的专业基础之上各有侧重的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通用型+特长”的不同规格人才.增强其谋职就业的竞争力。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具备这种“复合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师承教育以精英教育为主,对授业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高,较难广泛应用。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借鉴师承教育模式,经过多次调研、完善,最终形成了符合西医院校及综合院校中医学专业基础课阶段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方面均显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师承教育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实用、技能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更符合专业自身特点,院校教育则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但是,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很难结合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相矛盾和与教育公平理念抵牾等。因此,要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调整中医院校招生模式。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3.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中医学的学习以古代沿袭下来的中医知识及历代医家经验为基础,而其临床诊疗思路却需要更多的思考与体会,因此师承教育在此刻就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师承教育的模式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从师承教育定义、起始与发展方面入手,探讨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影响与不足,以及如何在时代冲击之下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利弊得失的讨论很多,有人提出"吸取传统教育和院校教育长处"的新型模式。为此,我们开展了本科阶段引入师承教育的改革探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中医系五年级在校大学生,以期了解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个人兴趣组选择喜欢师承教育、了解师承教育的比例高于父母选择组,因此如何提高中医的广泛认知,尤其是让青年一代学习中医,热爱中医,值得思考。因此,加强宣传,推广师承教育模式或许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古代医学教育模式与当前中医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基于中医学特殊的传承规律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师承(含家传)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自学模式四种教育模式。这四种教育模式支撑起了几千年的中医学传承体系。根据当前的社会背景,自学模式缺乏现实可行性,当前最佳的中医学教育模式是师承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只有如此,方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医师。  相似文献   

16.
李友白  王进  祖强 《江苏中医药》2019,51(11):80-82
孟河医派倡导的"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观,尊重理论体系原真性,认为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蕴含"醇正"的中医学理论,学习中医者要追本溯源,首先要学好中医经典。孟河医派早期的传承主要采用师承方式,后认识到该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开办了中医专门学校以及函授学校。孟河医派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医高等教育的启发:(1)统编教材要做到"一归醇正",只有让学习者基于对中医理论"原真性"的掌握,才能使中医学的教育和传承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要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培养优秀中医。对孟河医派医学教育思想的总结,对现代中医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极富启发。  相似文献   

17.
所谓师承教育是指:"以师承家传为主要形式,以跟师临证、口传心授、理论与实际密切配合、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1]。由于中医学以经验医学著称,因此,师承的教育方法从古至今都是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而为师承之肇始,故中医之学  相似文献   

18.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代医学教育模式对当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强 《中医杂志》2014,(8):718-720
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基于中医学特殊的传承规律和社会背景,形成了师承(含家传)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自学模式四种教育模式。这四种教育模式支撑起了几千年的中医学传承体系。根据当前的社会背景,自学模式缺乏现实可行性,当前最佳的中医学教育模式是师承模式、学校模式、讲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只有如此,方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医师。  相似文献   

20.
高等中医药院校现行的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采用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以致就业率走低。主张改现行的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单一的学校科班教育模式为学校科班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变学生统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为在统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各有侧重的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通用型 特长”的不同规格人才,增强其谋职就业的竞争力。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具备采取这种“复合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