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5年生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经5、25℃处理的牡丹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15℃处理的,而经35℃处理的降低了SOD和CAT的活性,提高了POD的活性;分别经5、25、35℃处理的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15℃处理的,以经35℃处理的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总酚和类黄酮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0.2 mg·L-1硝普钠处理后,不同处理组牡丹花瓣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各温度处理下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有所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质量分数增加,这有利于缓解不适温度对牡丹花瓣造成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2.
以巨紫荆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瓣内含物的变化及蔗糖等保鲜剂对花瓣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代谢物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盛花期为最大值,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在初花期显著增加;次生代谢物类黄酮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在盛花期为最大值。说明在生长发育阶段(花蕾期至盛花期)主要积累初生代谢物用于生长需要,衰老阶段(盛花期至凋花后期)主要积累次生代谢物有利于延缓衰老。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花瓣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p<0.05);两个蔗糖和50 mg· L-16-BA处理均增加了SOD活性,但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下降趋势, MDA质量摩尔浓度与SOD活性呈负相关性;2%蔗糖能够显著提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86.0%,POD活性与CAT活性互为补充。总之,抗氧化酶( SOD、POD、CAT)之间协调作用共同清除活性氧( ROS),延缓衰老;巨紫荆内含物形成的最佳时期是盛花期;保鲜剂2%蔗糖处理巨紫荆切枝,花瓣直径大,花径较长,花瓣内的保护酶活性增强,对延缓巨紫荆花期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3.
以巨紫荆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瓣内含物的变化及蔗糖等保鲜剂对花瓣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生代谢物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盛花期为最大值,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在初花期显著增加;次生代谢物类黄酮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在盛花期为最大值。说明在生长发育阶段(花蕾期至盛花期)主要积累初生代谢物用于生长需要,衰老阶段(盛花期至凋花后期)主要积累次生代谢物有利于延缓衰老。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花瓣生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蔗糖和50mg·L-16-BA处理均增加了SOD活性,但与对照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下降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与SOD活性呈负相关性;2%蔗糖能够显著提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了86.0%,POD活性与CAT活性互为补充。总之,抗氧化酶(SOD、POD、CAT)之间协调作用共同清除活性氧(ROS),延缓衰老;巨紫荆内含物形成的最佳时期是盛花期;保鲜剂2%蔗糖处理巨紫荆切枝,花瓣直径大,花径较长,花瓣内的保护酶活性增强,对延缓巨紫荆花期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4.
硒、硫互作对青花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花菜‘碧秀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S、Se配施对青花菜幼苗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浓度、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与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施硫硒肥,S0Se0)相比,含1mmol/L S、10μmol/L Se(S1Se10)处理显著提高青花菜CAT、POD、SOD的活性;且随处理时间延长酶活性逐渐增强,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脯氨酸质量浓度,但显著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与相对电导率。硒胁迫(20μmol/L)下高浓度硫(5、10mmol/L)处理抑制3种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青花菜幼苗叶片中MDA质量摩尔浓度与相对电导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质量浓度,胁迫效应明显。S1Se10处理可明显增强青花菜幼苗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其抗逆性,可作为实际青花菜富硒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美华  赵军良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071-1074
为了探讨大白菜幼苗耐热性的生理机制,以5份大白菜为材料,进行32℃高温处理,每天光照14 h、强度10000lx处理8d,调查耐热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但经高温处理后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上升,耐热性强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较低的MDA含量,耐热性较低的材料则表现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大白菜耐热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MDA含量相关,且达显著水平,因此,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大白菜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美人指(Manicure Finger)、红地球(Red Globe)、白香蕉(Baixiangjiao)、派克斯(Aromatic of pecs)、普列文玫瑰(Mascat Plevenski)、圣诞玫瑰(Christmas Rose)、粉红亚都蜜(Yatomi Rosa)及3个抗寒性强的贝达(Beta)、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北醇(Beichun)等10个葡萄品种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不同低温下(4~-30℃)胁迫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半致死温度,运用恢复生长法测定萌芽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与抗寒性关联最大的抗寒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各葡萄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SOD、POD、CAT活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 10个葡萄品种关联度最高的抗寒指标分别是MDA、SOD,其次是POD、可溶性糖。10个葡萄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山葡萄、贝达、北醇、红地球、白香蕉、美人指、派克斯、普列文玫瑰、圣诞玫瑰、粉红亚都蜜。  相似文献   

7.
以大果木莲种子为材料,比较赤霉素( GA3)浸种、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种子萌发特性和萌发生理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冷藏1个月的大果木莲种子在较佳萌发温度25℃/15℃(昼/夜)下,种子萌发率仅为21.33%;当GA3质量浓度达到8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3%,且差异不显著,萌发率受温度的影响不大;GA3处理能有效提高在非萌发适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但对萌发适温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无显著促进效果。磨破种皮和层积40 d处理对提高种子萌发率无显著作用。随着萌发进程,800 mg· L-1 GA3处理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清除体内的丙二醛(MDA),但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层积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CAT和POD活性随萌发进程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仅在清除MDA的速度上,层积组要优于对照处理。在大果木莲种子萌发的生理代谢变化中,CAT活性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MDA质量摩尔浓度、CAT活性与MDA质量摩尔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主成分分析,CAT、POD活性的变化对种子发芽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山杏花雄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山杏花低温胁迫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10,0,-2,-4,-6,-8℃处理山杏雄蕊并测定其酶促防御系统、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和质膜透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以上时,SOD、POD、AsA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CAT、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不显著;-2-8℃,随温度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变化显著,先上升后下降,酶谱显示有新酶出现,AsAPOD和CAT酶活性变化较小,无新酶产生;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持续上升.MDA含量与SOD、POD和AsAPOD酶活性显著负相关,相对电导率与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显著正相关.SOD、POD、AsAPOD、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在低温胁迫时反应敏感,可作为山杏花低温胁迫时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温(10℃)处理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MDA、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使小麦黄化苗内的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等指标在短时间内都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应指标有所上升,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再降低,MDA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对桃叶杜鹃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桃叶杜鹃生长适宜的温度,以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设置对照(22℃)、模拟高温(30和38℃),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桃叶杜鹃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桃叶杜鹃幼苗的MDA、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CAT和POD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为在30℃条件下小幅增加,38℃条件下下降的趋势.说明桃叶杜鹃幼苗不耐高温胁迫,22℃条件是其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1.
以硝普钠(SNP)作为外源NO的供体,分别采用0,10,100,500μmol·L-1浓度的SNP溶液作为非洲菊‘阳光海岸’的瓶插液,观察NO对非洲菊鲜切花的保鲜效果.同时,测定了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氧酶(CAT)活性的变化以及H2O2、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00μmol·L-1浓度处理的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最长,比对照延长了31.4%;外源NO提高了花瓣SOD,P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也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而H2O2,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从而延缓了非洲菊切花花瓣的衰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SA)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幼苗热伤害的缓解作用,以扦插40 d的夏菊幼苗为材料,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空白),15,30,45,60 mmol·L-1]的水杨酸溶液,研究在不同高温时间[0(对照),24,48,72 h]处理下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能够减轻菊花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速度,用30 mmol·L-1水杨酸处理72 h后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仅比对照(未进行高温处理)降低了1.7%;高温处理后,使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减轻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以3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72 h的效果最好。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仅比对照增加了86.8%,为4.76 μmol·g-1,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则分别增加了94.3%,112.1%和80.0%,均高于其他处理;高温处理后,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而且30 mmol·L-1水杨酸对于SOD和POD的影响最为明显,15 mmol·L-1水杨酸对于CAT的影响最显著。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引起了菊花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都受到了不容程度的伤害,水杨酸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高温对叶片的影响。图4参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软枣猕猴桃对低温胁迫生理变化规律,为引种、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幼苗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以25℃(常温)为对照,测定软枣猕猴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升后降.[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加剧,MDA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5.
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对Pb胁迫的生物标志物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浸没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胁迫下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 utu)的总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Pb胁迫下湿地匍灯藓的受损和耐受机理.结果表明,湿地匍灯藓外表伤害症状与Pb胁迫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20 mg·L-1)Pb胁迫可以显著地促进湿地匍灯藓的总叶绿素含量增加,而中、高浓度(50 ng ·L-1)Pb胁迫则导致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湿地匍灯藓对Pb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且藓体Pb的累积量与环境P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湿地匍灯藓体内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仅在高浓度Pb胁迫下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中CAT活性的降幅最大,SOD活性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显著增加.在高浓度Pb胁迫下,由于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失活所导致的膜保护体系损伤可能是湿地匍灯藓Pb中毒的主要原因,而渗透调节可能是其缓解Pb毒害的一种主要方式,SOD则在清除Pb胁迫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总叶绿素、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CAT和SOD可以作为湿地匍灯藓受Pb胁迫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耐寒机制,分析了慈竹与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 ilis×De ndroc alamopsis grandis在夏季常温(22~30℃)和冬季低温(-2~4℃)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降低,慈竹和撑绿杂交竹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质量分数以及电解质渗漏率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上升(P<0.01).在相同低温下,慈竹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撑绿杂交竹;而丙二醛以及电解质渗漏率显著低于撑绿杂交竹.慈竹在自然低温条件下通过生理机能的改变主动适应低温环境,提高其耐寒性.慈竹抗寒性强于撑绿杂交竹.  相似文献   

17.
钙效应剂对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钙效应剂对4℃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北海道黄杨扦插植株为材料,在低温胁迫前用水、CaC12、EGTA和LaCl3浇灌植株,然后观察4℃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处理的植株相比,适宜浓度的Ca2+(10mmol/L)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初期可促进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减缓MDA含量的增加;在低温胁迫后期EGTA和LaCl3能抑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导致MDA含量升高,加剧低温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 ℃,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施水杨酸对红掌植株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红掌植株经0,100,200,300,400和500 mg·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常温25℃ 预处理1 d后再经6 ℃低温胁迫2 d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 结果表明,当SA浓度为300 mg·L-1时 ,相对电导率比对照下降了20.38% , 抗寒效果显著。 测定此浓度下SA对红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降低红掌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强Pro的累积量,提高SOD和CAT的活性,增加POD活性的稳定性,表明SA处理可以提高红掌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减少细胞膜的伤害程度,从而提高红掌植株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