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严羽针对当时受理学浸染和江西诗派影响的诗学现状,充分吸取传统话语资源,兼容并蓄,把已有的"识"、"参"、"悟"等范畴纳入其严密的诗学体系中去,将零散的、片段式的观点串联成一个互文的有机体系,赋予其辨证色彩,在"突围"中求"新变",体现了继承传统和独特创新的统一。同时,他的艺术理想同宋代诗风及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时代的错位注定其孤军奋战,也塑造着他成为批评史上的理论斗士。严羽诗学的悲剧意蕴折射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思想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新诗二次革命”诗学主张是新世纪之初由吕进等诗评家提出的,旨在纠正早期白话诗理论构想中的某些偏激观念,以促进新诗更为健康的发展.分析吕进等诗评家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的学术渊源、思维逻辑及其理论内涵,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诗学观念的意义与价值,还有利于我们深刻反思近百年新诗创作的历史功过.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含有复调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是对话性的诗学,也是文化诗学,因此本文从"复调"的视角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诗与大学教育有不解之缘。吕进所创建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继承和发展了朱自清、闻一多、何其芳奠定的新诗教育传统,是新诗教育培养现代诗学学术人才的"孵化器"。从课堂到讲坛,从学位点学科建设到报刊新诗美学知识的传播,吕进拓展了新诗教育的领域,沉淀了新的经验,新诗教育家是他迟来而应得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创作界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在会议开幕式上,重庆三峡学院副校长胡继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简要阐述了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主席吕进教授和中南财经大学世界华文文学  相似文献   

6.
序言五篇     
有幸得到吕进先生的厚爱,将五篇序言发于我刊。吕先生说:"对于诗人,‘小’是制约,‘小’也是巨大的机会。"别看只是五篇简短、精炼的序言,却包含着吕先生对新诗、世界、诗人与批评家的真知灼见。感谢吕先生赐稿!  相似文献   

7.
王若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8-59,74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除了在哲学、史学、经学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外,在诗学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和谐"诗学主张为:一是诗歌一定有益于陶冶性情,有益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凝聚人们的情感和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抵御异族的侵略;二是反对树立门庭,形成宗派,引起纷争;三是诗歌必须要做到"文质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不同声音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大众对早已从万人瞩目的中心走向无人喝彩的边缘的小说文类的一种在意。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小说艺术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事实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媒介时代"的"信息人"的去人性化。而迄今在小说学领域仍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叙述学,对此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为了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借助叙事哲学的力量,从关于故事的小说诗学中寻找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必须对它的研究前提首先进行清理。"中国现代诗学"在事实上存在应该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研究"背靠三个传统",运用系统论的协调性和知识谱系学的层次关联性,坚守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国性"和"现代性",应该是我们的有效视阈和基本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思路的定位应是:求异性研究而非求同性研究;个性研究而非共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是多元的和复式的,不应该是一元的和单一的。  相似文献   

13.
程娴  马锦锦 《科技信息》2008,(6):204-204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从《矛盾论》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当时的苏联哲学教科书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诗学的演变首先都是基于其主要知识范式的,当"今文学"的权威和神圣光环还没有退却前,它仍旧是晚清"今文学"家诗学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晚清"今文学"出现了衰落,并由此造成了"今文学"诗学话语的现实困境以及诗学美学话语的呈现,进而实现了诗学经学话语向诗学美学的裂变,最终导致了晚清诗学知识范式的嬗变。至此,中国诗学也由传统开始彻底走向了近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形成既是贯彻辩证唯物历史观的需要和批判各种历史单线论的结果,也是具体地认识和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需要。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个理论的形成对于彻底贯彻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事批评是时间上的历史哲学批评范式,亦是空间中人类本体生存方式.鲁迅本事批评"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断裂,致使鲁迅时间汰变"感旧",空间侧身"碰壁",从而铸就了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鲁迅本事批评观念不仅成就了鲁迅生存论的特异诗学,而且还典出了"故事新编"的文本诗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践观是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台和基础。实践之主客体关系和主客观关系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对立统一是实践现象界的关系,而主客观对立统一则是实践本质界的关系。将马克思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归结为主客体辩证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唯心的。《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以主客体关系任意比附马克思辩证法本意的做法是片面的。作为限度的实践,只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但不归结为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诗学是从具体文本中建构诗学的一种诗学建构方式,在当前理论语境下,本文诗学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涉及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这种语境包括:文学终结论的蔓延、解释学—接受美学的兴起和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脱节。  相似文献   

20.
“象”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中主要表现为“意象”,而在西方诗学中主要表现为“形象”。中国诗学中的“象”以“意象”的表现形式实践了一条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重“意”远远胜过重“形”的道路;而西方则刚好走了相反的路子,它以“形象”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一段重“形”轻“意”的历史。近现代西方美学中“意象”概念的广泛使用和文艺实践,为中西诗学的对话和未来发展昭示了广阔的交融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