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足的临床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近12年来全国发表有关糖尿病足的文章逐年上升:1996年6篇,1997年14篇,1998年70篇,2000年88篇,2001年103篇,2002年121篇,2003年176篇,2004年215篇,2005篇306篇,2006年322篇。这些变化,确实反映出糖尿病足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8岁,主因:胸憋、气短半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2个月,于2002年3月12日下午7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16年,2001年10月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2002年1月出现夜间不能平卧,进行性加重,合并全身浮肿,恶心、呕吐;2002年3月12日心电图提示,下壁、侧壁心肌缺血,胸部CT提示心力衰竭、肺淤血,双侧胸腔积液。2002年3月16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三支病变,左主干开口处狭窄90%,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90%,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头痛、头晕42年,加重伴行走不稳1年”入院。患者1962年始常出现枕后头痛,轻微头晕,休息后可自行缓解。1980年开始上述症状加重,伴阵发性恶心、呕吐。1982年首测血压200/120mmHg,当即服用利尿剂(具体用药不详),血压有所下降,此后5年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2片,每日3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1998年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为中央医院,座落在阜成门,建立于1918年,是我国第一所自己创建的综合医院,位于北京市阜内大街,首任院长由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著名热带病学专家伍连德博士担任,1945年更名为中和医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后更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人民医院,1958年人民医院划归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称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2年4月,更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元生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F0002-F0002,F0003
Seymour Furman 1931年生于美国纽约Bronx市,先后在Stuyvesant中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医学院读书,1955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图1),1955年~1960年在Montefiore医学院普通外科做住院医师,1960年~1962年在美国海军医学中心做外科医师,随后一年在休斯顿Baylor大学附属医院做胸外科医师,以后回到Montefiore医院做外科医师,逐渐侧重起搏器的植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0岁,于2005年4月以尿黄5年,目黄1年,加重15d入院。曾以“慢性淤胆性肝炎”给予保肝治疗,应用熊去氧胆酸,谷胱甘肽等,疗效不显著。既往饮酒18年,每日平均酒精摄入量85g,已戒酒1年。无肝炎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无慢性腹泻史。  相似文献   

7.
李镛  顾学章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32-1132
患者男性,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气促伴痰中带血半年”人院。患者反复咳嗽,咳痰30年,早晨咳嗽较重,咯白色粘稠痰,秋冬季好发,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以上,近5年出现活动后气促,并逐渐加重,开现始登三楼要休息,后平地活动也气促。半年来气促明显加重,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中带血。患者40年前曾患“左上肺结核”,10年前结核复发,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吸烟史50年,平均每天10支。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10年来残存钉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福建省1987年消灭血吸虫病10年来残存钉螺的消长动态。1987-1992年,随着血吸虫病宣布消灭,思想放松,经费削减,机构人员精简撤并,查灭钉螺力度不足,致使残存钉螺呈迅速增长态势,至1992年时,有螺面积已超过1987年的162.4倍。为此,引起了政府和分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查灭残存钉螺的工作,初步抑制了残存钉螺增长的势头。但自1995年来,由于没有持之以恒,残存钉螺又呈增长态势,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山东医药》2007,47(11):F0003-F0003
刘庆伟,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影像专业,师从于著名放射学家荣独山和周康荣教授,199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对林口县近40年的克山病病情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急克自1955年有记载开始到1982年共发病2446例,死亡490例,平均每年发病94例,死亡19例,这期间共有6次流行高峰,其中,1961年和1970年两次较为严重.发病率均高达90/10万以上.全县1972年以来采取以口服亚硒酸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当年发病率降为49.88/10万,病情显著下降.1982年后已连续11年无急克、亚急克病人发生,1985年以来也无自然慢克出现,克山病防治工作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