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其出奇的悲剧效果著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细读的方式,阐释艾米丽悲剧形成的原因,挖掘悲剧人生背后隐藏的一些人性品质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改造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其出奇的悲剧效果著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细读的方式,阐释艾米丽悲剧形成的原因,挖掘悲剧人生背后隐藏的一些人性品质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改造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锁记》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并无任何事实上的联系,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对比研究,从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三个方面对女性悲剧的成因进行探析,并从中归结出正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人类最基本的关系决定了跨越时空的女性悲剧的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主人公艾米丽为了追求美好爱情却最终谋杀了自己情人的悲剧人生,从而揭示出在南方社会及旧传统及清教主义妇道观、男权当道的父权制家庭和腐朽的南方婚姻制度的压迫下,艾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人生有着宿命性。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反映福克纳“南方情节”的典型作品。文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来解析作品的矛盾,使之更加鲜明和清晰,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矛盾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剖析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的原型植根于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同时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也能找到其原型.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个人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关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关;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关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8.
于连是法国作家斯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克莱特则出自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这两个人都向往上流社会,最后都沦为上流社会的阶下囚,都以悲剧结束了他们的一生,但是二者的悲剧色彩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将军的头》和《石秀》是三十年代海派著名作家施蛰存的代表性历史题材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正是对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的施蛰存式书写,为此,将在弗洛伊德'自我、本我、超我'这一人格分析理论的统摄下,细致研析文本,从而挖掘出施蛰存对以花将军、石秀所代表的历史人物进行神性化去蔽的初衷,实现其还原生命和欲望以真实存在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1983年,<蝇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自它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评论家从不同方面对该小说进行分析,为该小说注入了新生命.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拉尔夫(Ralph)和杰克(Jack)四次面对面的冲突,展示了文明社会的分崩离析和罪恶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被誉为是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认为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压抑和偏见的恶果,是当时男权社会传统势力对她的无情摧残所犯下的罪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主人公子君思想中的国民性弱点.认为她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依从性,爱慕虚荣,死要面子,而且丧失了生活的进取心和斗志.社会压力造成的生活艰难是子君悲剧的外因.子君身上的国民性与封建性是造成其悲剧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四部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漂亮冤家>、<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入手,探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小说<寒夜>描写了贫穷小职员汪文宣的家庭悲剧,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凄冷的"寒夜",更在于人性中的"寒夜",具体表现为人性的孤独、人与人沟通的隔阂以及人情的冷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女主人公洛丽塔进行探索研究,试图从她身上表现出的厄勒克特情结,发现作者的深意,启发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个人的毅力与其内心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立春>浓郁的悲剧色彩.该影片的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悲剧美.影片主人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渺小和无助的;在他人的目光中是变态和另类的;在自我的内心中是孤傲和矛盾的,这些关系的错综交织奠定了<立春>的悲剧美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约翰·西尔弗是小说<金银岛>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借助弗洛伊德的"唯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分析了西尔弗的所作所为,指出了西尔弗的欲望和无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格结构理论"无处不在。以动画影片《麦兜响当当》为例,指明当代电影中如何成功运用这一理论;从个体精神境界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分别探讨了影片中麦兜、麦太和道长三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短篇小说&lt;献给爱米莉的玫瑰&gt;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父亲的专制,杰弗逊小镇的保守、矛盾,以及时代的错位造就了爱米莉的畸变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