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综述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定义、特点、体内外质量评价指标、在难溶性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钱一鑫  唐景玲  孙进  张天虹  何仲贵 《中草药》2006,37(10):1441-1446
自乳化释药系统是提高强疏水性药物溶出的有效载体系统之一。中药作为国之瑰宝,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组合化学和高内涵筛选技术的进步,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药。然而诸多中药或化合物因其强疏水性及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而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以自乳化释药系统作为该类药物的载体,将会给这一类药物带来巨大的市场潜能。现系统地综述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内容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分类、基本概念、特点、自乳化新剂型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山楂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造成大鼠高血脂模型,经给予山楂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后,测定血脂变化.结果 山楂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山楂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有明显降低大鼠高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俊  吴正红  平其能  周静 《中成药》2008,30(7):968-972
目的:制备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利用三角相图法探讨自乳化的形成条件,并优化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通过测定自乳化时间、乳化后乳液粒径的大小及药物的体外溶出行为对自乳化释药系统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Labrasol-Peceol-Transcutol P(85∶10∶5),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液粒子大小在100 nm左右;同靛玉红混悬液相比,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溶出明显提高。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6.
崔升淼  张慧文  张建  叶珍珍  廖华卫 《中成药》2012,34(7):1250-1254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评价。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和乳化时间为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和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考察自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与药动学。结果该自乳化介质处方为吐温-80、Transcutol P和油酸乙酯,其比例为47∶39∶13,遇水可自发形成粒径为47.25 nm的稳定微乳。该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乳化效率与溶出度高。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与山楂叶总黄酮混悬液相比,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达峰时间提前,tmax为40.0 min,而其混悬液tmax为100.0 min;AUC0-∞提高了79%。结论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山楂叶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7.
倪静  朱铉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1):849-852
 目的研制虾青素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乳化速度和伪三相图,对虾青素自乳化释药系统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寻找最佳处方。结果优选出虾青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为橄榄油(60%)、聚山梨酯85(35%)、无水乙醇(5%)。虾青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乳化粒径均小于2μm,自乳化时间在1min以内,人工胃液中2h的累积溶出百分率为70.44%,是虾青素橄榄油混悬液(1.92%)的37倍。结论成功研制了虾青素自乳化软胶囊,并显著的提高了药物的释药速度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利福喷丁自乳化胶囊,探索固态自乳化药物释放系统(SEDDS)的释药特性。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由利福喷丁、OP 10-司盘85复合乳化剂、PEG 4000辅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SEDDS处方,制备利福喷丁半固态自乳化膏体填充胶囊,测定自乳化胶囊的释放度,并考查其模拟体内吸收特性。结果该处方制备的利福喷丁自乳化胶囊能够迅速溶解并乳化,模拟体内吸收是普通利福喷丁胶囊的36倍。结论自乳化胶囊明显提高利福喷丁的释药速率并促进其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槲皮素、山柰酚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了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吸收部位以及不同剂型对柿叶提取物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浓度的改变对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P均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和回肠为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相对吸收百分率P均显著大于溶液组(P<0.05)。结论柿叶提取物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柿叶提取物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全肠吸收效果优于溶液剂。  相似文献   

10.
魏希颖  徐慧娴  杨小军  井明博 《中草药》2010,41(8):1292-1295
目的制备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以体外乳化效果、乳化平衡时间、乳剂粒径大小及分布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找出自乳化区域。通过考察该制剂的乳滴形态、粒径大小、分布、ξ电位、自乳化速度以及稳定性来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连翘种子油-聚山梨酯80-乙醇(45∶41∶14),乳化后乳滴呈规则的圆形,分布均匀,有效粒径90.9 nm,自乳化速度快,5 min之内达到平衡,强光,低温,冷热交替放置10 d以及长时间室温放置3个月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方便吸收,易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优化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备姜黄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Cur-SMEDD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 测定姜黄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自微乳化基质,以粒径和溶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并对Cur-SMEDDS的体外释药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Cur-SMEDDS最佳处方组成为:EO-Cremophor RH40-Transcutol P比例为30∶52.5∶17.5,乳化后微乳的平均粒径为36.14 nm。结论 成功制备了Cur-SMEDDS,可显著改善姜黄素的溶解度,有望提高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吴朝花  严俊丽  王益  吴林菁  沈祥春  陶玲 《中草药》2017,48(19):3970-3976
目的优选艳山姜Alpiniae zerumbet挥发油自乳化释药系统(EOFAZ-SEDDS)的处方,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区域面积为指标,筛选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确定最佳处方,并对EOFAZ-SEDDS的外观、粒径、自乳化效率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得艳山姜挥发油自乳化传递系统的处方为艳山姜挥发油(60%)、Kolliphor HS 15(20%)、无水乙醇(20%)。所得EOFAZ-SEDDS外观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加水稀释后可形成乳白色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呈球形,分布均匀,粒径为(171.67±7.64)nm,Zeta电位为(-11.51±1.22)m V。EOFAZ-SEDDS在盐酸(0.1 mol/L)中自乳化时间最短。随着介质体积的增加,自乳化时间延长。EOFAZ-SEDDS自乳化后24 h内均未见有沉淀产生和分层现象,且离心30 min仍未发生分层。结论研究考察所得最佳处方制备的EOFAZ-SEDDS粒径适宜,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升淼  胡柏信  廖晓慧 《中草药》2008,39(6):834-837
目的 研究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 通过溶解度、处方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色泽、乳化时间和乳化后粒径大小为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配伍和处方配比.并以益心酮片为参比,测定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溶出度.结果 山楂叶的自微乳化处方中油相为乳化剂为Labrasol (35%),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P (10%).自微乳化后的粒径为(39.5±5.4)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min.蒸馏水中10min累积溶出度达70%以上,而益心酮片60min的溶出度不足50%.结论 所制备的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山楂叶总黄酮新制剂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6,(2)
目的联合运用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增加黄芩苷的溶出度,优选最佳处方。方法以自乳化释药系统(吐温-80—PEG-400—油酸乙酯)为液体赋形剂,微晶纤维素PH-101为载体材料,微粉硅胶200为涂层材料,考察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和载体材料与涂层材料的质量比(R值),筛选出最佳处方,比较与原料药、市售片的溶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考察药物的晶型转化。结果黄芩苷与赋形剂之比为25%,R值为15时,在6.4 min内即可使溶出度达到50%。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液固压缩片中主药的特征峰消失。结论自乳化释药系统和液固压缩技术联用可使黄芩苷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溶出,且释药快速,并使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给药。  相似文献   

15.
陈鹰  杜蓉  刘平  刘宏  辛华雯 《中草药》2009,40(3):374-378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及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相图的绘制,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搭配和配比.并对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理化性质、体外溶出度和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 灯盏花素自微乳化最终优化处方为:Maisine 35-1、Cremo-phor RH40、PEG400、TEA比例为25:40:35:7.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粒径为88.6 nm,在1 h时体外溶出率达到97.8%,约是灯盏花素原料药的8.0倍,是灯盏仡索片刺的5.1倍.大鼠在体肠吸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肠壁通透系数分别是灯盏花素原料的3.4倍,灯盏花素片剂的3.3倍.结论 所制备的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促进了灯盏花素的溶出和吸收,为灯盏花素的新制剂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辅料配伍、三元相图中形成乳剂区域面积的大小和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来筛选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组成和比例,以载药量、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考察。最后以成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和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得到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最优处方为Obleique CC497-聚山梨酯20-Transcutol P(0.25∶0.45∶0.30),载药量23.93 mg/g,平均粒径为(207.92±2.13)nm,Zeta电位为(38.84±0.18)m 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释药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地榆皂苷原料药。结论首次建立了地榆皂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后体外姜黄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ODSCl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5%冰醋酸)=70∶30溶液(v/v);柱温:32℃;流速:0.9mL/min;检测波长:428nm。结果姜黄素在4.5~112.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205216.75X-87147.53,r=0.9999)。结论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结果准确,可用于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后体外姜黄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研究进展,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结构与特点、自微乳化的机制、处方优化、质量评价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口服SMEDDS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  梁隆  黄艳萍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03-2007
目的:探讨川芎油自乳化释药系统(VOC SEDDS)体外评价方法。方法:通过研究VOC SEDDS自乳化效率、成乳后乳剂性质和体外溶出行为对VOC SEDDS进行体外评价。结果:优选出的自乳化处方5 min内已基本乳化完全,乳化后乳滴的平均粒径为102 nm左右,ζ电位均在-30 mV左右,离心稳定性良好;成乳后得到O/W型乳剂;处方重现性高;以藁本内酯为指标,体外溶出结果表明30 min内药物的体外溶出可达80%;光照和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VOC SEDDS自乳化能力强,稳定性好,体外溶出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以乳化程度和乳滴粒径大小为指标,通过溶解度试验和相图绘制筛选处方中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最佳处方.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油酸乙酯(油相)-聚山梨脂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助表面活性剂)5:3:2,乳化时间40.53 s,平均粒径107.3 nm.结论: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系统为黄色澄明液体,加水后可形成澄清透明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且体系无起泡现象,乳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