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邦直《律吕正声》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从古代八音分类法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每类乐器的制度、尺寸、用途等信息,反映出王邦直对"八音"内涵的梳理与理解。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释王邦直《律吕正声》中八音的意涵,以对王邦直所阐述的"八音"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王邦直是明代在舞蹈理论研究领域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他的著述《律吕正声》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四大量引用了《尚书》、《礼记》、《乐记》、《毛诗》等儒家经典以及韩邦奇的乐舞思想,较为系统的记述了古代乐舞的概貌,为后世学者的"舞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作用。本文着重从乐舞的形式与作用、乐舞构图、乐舞的伴奏乐器、乐与舞的配合、乐舞的本质五个方面入手,对王邦直的乐舞思想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邦直的《律吕正声》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从古代八音分类法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每类乐器的制度、尺寸、用途等信息,体现了儒家"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别论证王邦直《律吕正声》中的美学思想,使我们对《律吕正声》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邦直是我国明代与朱载堉同时代的乐律学家,但他对于十二律以及黄钟还原问题有着与其他学者不同的见解,所著《律吕正声》是其乐律思想、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考察王邦直的律学体系,以期对其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深化对我国明代律学研究成就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邦直是明代一位在乐律方面颇有研究的音乐家。但由于政治上不得势,因此在音乐方面的研究也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耗费二十多年心血所撰写的《律吕正声》六十卷被当权者束之高阁。《律吕正声》虽然是乐律学著作,但其学术思想却涉及政治、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王邦直的乐律思想带有极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如极其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作用,重视音乐中"和"的内涵,提倡"律历合一"以求天地人和等等思想,是对明代以前中国传统乐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律吕正声.总序》为切入点,窥探王邦直乐律研究的指导思想,以期为王邦直总体研究工作做基础的铺垫。  相似文献   

6.
赵红卫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1):23-25,44
王邦直因清正为官留名青史,更因其罢官后潜心撰成的六十卷《律吕正声》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理论史上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律吕正声》是王邦直罢官后笃志研思之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闭户二十年,完成《律吕正声》的创作?《律吕正声》与其政治理想有无关联?《律吕正声》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体现在这部音乐理论巨著之中的?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无不与王邦直的儒家情怀密切相关:一、《律吕正声》体现着王邦直律以辅政的创作精神与创作目的。二、《律吕正声》重视乐教,始终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三、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以民为本"始终是其政治理想的核心,充满着深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在文人艺术,而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而逐渐形成.古琴艺术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是古琴与文人结合的文化成果.现今人们谈古琴文化,多从文人思想对古琴文化精神的影响方面论述,忽视对古琴文人化发展过程的讨论.以本末关系来论,古琴艺术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为末,古琴的文人化过程则为本.按中国传统文化前继后续的发展模式,追本溯源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原则.因此,梳理古琴文人化过程是有必要的.从文献来看,古琴与文人的关系早在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就存在,后来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古琴的文人化才基本成熟与定型.  相似文献   

8.
王邦直和他的《律吕正声》跟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都有密切关系。周氏家族中的周如砥曾把《律吕正声》上于国史馆,今天周如砥文集中尚存他写给王邦直的一封信和一首长诗;黄氏家族中的黄作孚不仅跟王邦直是儿女亲家,而且他还是《律吕正声》的校对者,他的侄子黄嘉善是《律吕正声》的刻版者,他的孙子黄宗昌又重印了《律吕正声》;蓝氏家族中的蓝田应王邦直的邀请,给王邦直的父亲王镐撰写了墓志铭,这篇墓志铭中也保留了很多王邦直的生平资料;杨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杨还吉撰写了《东溟先生传》,这是现存篇幅最长的王邦直传记;郭氏家族也曾经收藏了《律吕正声》的刻版。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儒家乐理极力追求的一种哲学境界,王邦直的《律吕正声》在对律学的研究中,承继中国传统文化,把对律学的研究与崇尚"自然之理"联系起来,这也是王邦直《律吕正声》重要的指导思想。王邦直《律吕正声》对"自然之理"的崇尚,主要表现在黄钟尺寸的来源,黄钟尺寸的还原,律吕尺寸的载体,律吕之数的计量,律吕侯气的方法,律吕之数的运用,以及制作八音的材料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古琴"一词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诗《幽居值春》,而到了唐代"古琴"已是常见之词,后沿至明清而不绝。"古琴"一词蕴含着诸多文化因素:有社会变迁的缘故;有文学与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古琴自身历史发展的原因;更有其它中外乐器不断交流冲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据即墨《王氏族谱》记载,王邦直是即墨土著人,是汉代名臣琅琊皋虞王吉的后裔。《王氏族谱》中记载王邦直的先祖王伯举曾官至广东按察使,王邦直的爷爷王佐考中了举人并当过忻州学正,王邦直的父亲王镐也当过临县教谕,且王邦直嫡祖王载、王璧、王振都跟官宦联姻,由此可见王邦直家族一直是个仕宦家庭。王邦直家族主要有四个聚居地,长支主要居住在王乾(今王圈)和索哥庄(今索戈庄),王邦直所在的五支主要居住在王乾、即墨城和小庄。王邦直家族的墓地主要分布于王乾、索哥庄、即墨城和小庄,但王邦直和他父亲、儿子、孙子、长曾孙的墓地是在水磨河(今墨水河)南崖。  相似文献   

12.
乐器的发展带动了音乐的发展进步,在音乐的发展中,"古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了解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社会背景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即古琴音乐到现代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4,(3):62-64
王邦直的《律吕正声》问世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郭子章的三篇《律吕论》最为重要。郭氏的这三篇《律吕论》不仅对他研读律吕的心得做了具体论述,而且从不同的侧面对《律吕正声》进行了褒扬。  相似文献   

14.
古琴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西汉琴学家桓谭在他的琴论《新论·琴道》中说到“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由此可见,古琴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已经超越了普通乐器的意义,而是古代每个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之器,亦是华夏千年文明的精神载体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1):28-30
王邦直饱读史书,潜心钻研,立志恢复中国古律制之本源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律吕正声》在律学理论上主要有二:其一,黄钟律管尺度三寸九分说;其二,三分自三分隔八自隔八学说。其中,黄钟三寸九分说是着重探讨并贯穿《律吕正声》总六十卷的重要律学理论,三分自三分隔八自隔八则是用黄钟三寸九分学说解决旋宫问题时派生出的乐律观点。因此梳理黄钟三寸九分说的来龙去脉是解读王邦直律学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王邦直与朱载堉同是明代的律学家,通过对王邦直《律吕正声》和朱载堉《乐律全书》的比较,从律吕与政治的关系、律吕和历法的关系、乐律之政治观、乐律之融通观和律吕之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两位明代律学大师的异同和联系。不论王邦直还是朱载堉,他们都为中国的律吕之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治学和求知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蔡文姬以其血泪交织的生活体验和高度的艺术修养 ,作琴歌《胡笳十八拍》,她将我国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胡笳和汉族的弹弦乐器古琴完好地结合在一起 ,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音乐创作技法 ,使这部作品光芒四溢 ,感人至深 ,成为我国古典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律吕正声》分别从瑟制、瑟论、瑟之歌调等方面对乐器——瑟进行了大量的记载和梳理,这对于我们了解这一古老的弦乐器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入研究也是对人类艺术研究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化上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艺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非常必要。要从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天人合一宇宙观、大一统的文化构造等方面开掘中国艺术的境界内涵。从文化上看,《易经》是中国艺术的源头。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境界表现出中国人在"入世"与"出世"物欲与神游、个体与社会、家族与国家之间复杂交错的现实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着重分析了墨白近期出版的小说《手的十种语言》("欲望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蓝卷")所具备的复调结构,突出其所具备的文学价值和诗学内涵以及人类文化学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