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是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 CREB 表达异常可参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和癫痫是 3 种典型认知功能 障碍相关疾病。现就对 CREB 和其形成的信号通路在这三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是一种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的基因转录。在中枢神经系统,CREB具调节神经元生长发育功能并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过程。CREB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靶目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的脑功能失调, 发作时机难以预测, 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癫痫药物与手术治疗。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大量的辅助手段与临床经验。在癫痫的发作预测、药物治疗预后、手术治疗评估等多个临床方面, 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层次挖掘、纳入多个临床和影像因素、建立对应的学习模型, 提高癫痫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实现抗癫痫药物的个体化应用, 改善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吴华敏  续蕾 《癫痫杂志》2019,5(6):458-462
尽管近年来,大量新型抗癫痫药物涌现,但仍有超过1/3的癫痫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展成为耐药性癫痫。未经控制的癫痫可导致多种行为和精神障碍,造成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和生活质量降低。针对耐药性癫痫的特定生物学机制进行精准医疗,能够有效提高抗癫痫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度。文章主要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耐药性癫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癫痫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痫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讨论抗癫痫药物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认为可能与药物中毒、药物的特异反应及药物的抗痫机制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各种抗癫痫药引起癫痫发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后一些神经元坏死或凋亡 ,而另一些神经元则存活下来。许多因子参与了缺血神经元存活机制 ,主要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细胞周期蛋白H等 ,本文综述了这些分子在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元存活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耐药性癫痫与耐药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抗癫痫药物(AED)控制发作,约有20%~30%的癫痫患者对传统AED反应较差,尽管近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AED不断问世,但仍有部分患者对AED耐药,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目前,对耐药性(drug-resistant or pharmacoresistant)癫痫的定义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C-fos在癫痫发病机制及抗癫痫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fos基因是中枢神经细胞最主要的快反应原癌基因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用作神经元异常兴奋标记物。在癫痫发作时脑内与癫痫相关的核团里均看见C-fos基因快速一过性高表达,其表达的时程、部位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等为进一步探讨癫痫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依据。近来,通过检测C-fos mRNA和FOS蛋白已广泛用于判别抗癫痫药物或其他相关因素在抗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展为耐药性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专病门诊的230例癫痫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耐药性癫痫定义对纳入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一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首选提高药物剂量到50%WHO推荐日剂量以上以达到规范化治疗。对耐药性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测相关预测因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MRI阳性(OR=2.214,95%CI:1.011~4.851,P=0.047)、治疗前发作次数≥10次(OR=4.856,95%CI:2.214~10.649,P0.0001)、治疗后EEG癫痫波样异常(OR=3.500,95%CI:1.618~7.571,P=0.001)与耐药性癫痫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MRI阳性、治疗前发作频率高及治疗后EEG癫痫波样异常的患者易发展为耐药性癫痫。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中约2/3为部分性发作患者.多数癫痫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30%~40%的患者经适当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后仍有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1-3].既往有关癫痫患者预后的研究,观察对象大多是所有发作类型癫痫患者,很少有针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研究;有研究发现部分性较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预后差,易发展为耐药性癫痫[4-6].卡马西平是公认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首选药物,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初次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如何?对卡马西平初次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再次给予其他AEDs治疗,其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12.
C-fos基因是中枢神经细胞最主要的快反应原癌基因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用作神经元异常兴奋标记物。在癫痫发作时脑内与癫痫相关的核团里均看见c-fos基因快速一过性高表达,其表达的时程、部位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等为进一步探讨癫痫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依据。近来,通过检测c—fosmRNA和FOS蛋白已广泛用于判别抗癫痫药物或其他相关因素在抗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和无法预见性的癫痫样发作。目前认为,癫痫的形成、同步化以及癫痫样放电的维持与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有关。大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缝隙连接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提示缝隙连接可能成为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的潜在靶点。此外,选择性药理学研究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表明,神经元间与胶质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在癫痫中的作用需区别看待。随着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的成熟、高选择性的新型缝隙连接调控药物的出现以及更详细的人类癫痫脑组织样本的研究,人们将更全面地了解缝隙连接在癫痫中的作用。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缝隙连接在癫痫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并对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癫痫发作导致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癫痫(Epilepsy)是一种脑部疾患,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我国癫痫年患病率约28.8/10万,年新增癫痫患者约38万[1].经正规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后,大约70%的癫痫患者发作可以控制,但仍有30%的患者对各种AEDs不敏感,成为耐药性癫痫.我国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至少在150万以上[2,3].耐药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易发生癫痫持续状态,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亦称为耐药性癫痫,系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在有效治疗期间内经过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实践证实为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肿瘤、外伤、血管畸形、脑血管病、各种代谢性疾病、缺氧、发育异常、感染、寄生虫、营养障碍、内分泌紊乱以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癫痫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的病因。其中大脑胶质瘤病和脑表皮样囊肿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两种耐药性癫痫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约30% 的癫痫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并不能完全控制癫痫的发作进展,其治 疗难度较大,且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海马硬化等脑部病变。难治性癫痫的耐药 机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了解其耐药机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就目前国内 外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的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汇总,为后期研究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口服抗癫痫药是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药物在控制痫性发作的同时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既能够控制癫痫发作又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抗癫痫药物成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的癫痫治疗方法陆续问世,但迄今为止,癫痫的药物治疗仍然是预防和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尤其近年围绕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和研制,一些新的观点开始进入临床实践,了解这些新观念有助于改善癫痫治疗前景。 一、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困境 自人类发现溴化剂可治疗癫痫以来,业已研制近2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中18种已批准用于临床。这些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使癫痫发作从一种不可治疗性疾病成为一种可治疗性疾病,通过这些已研制出的药物,有可能使60%以上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停药且终生不再发作,显示出癫痫可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破裂脑动脉瘤术后继发癫痫的报导比较少,本文就术后癫痫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抗癫痫药的使用,结合文献进行探讨。作者对55例颅内 Willis 动脉环前半部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直视手术,术后予以抗癫痫药物并用萤光偏光免疫法测定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男性24例,女性31例,年龄31—76岁。凡手术后8天发生癫痫者确定为术后瘢痫共13例,占23.6%。初次发作从术后8天到5年。1年以内9例(69%),2年以内12例(92%),仅1例术后5年首次发作。4例仅有一次发作,发作2次以上者9例。发作类型:大发作7例,部分运动发作5例,精神运动发作1例。作者从12个方  相似文献   

20.
郭雅静  薛国芳 《癫痫杂志》2021,7(3):252-256
癫痫以自发性复发性癫痫发作为特征,导致患者长期生活在不可预测的疾病压力中,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大量的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癫痫,但其仅能控制癫痫发作,而不能阻止癫痫发生.在癫痫发生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一个前馈的炎症回路,并与癫痫发作相互促进,形成促进癫痫发生和导致癫痫进展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