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患儿160例,男90例,女70例;其中2个月~1岁101例,1~3岁37例,3—7岁22例,年龄2个月~7岁。观察证型有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湿热泻。其中伤食泻34例,风寒泻36例,脾虚泻18例,脾肾阳虚泻10例,湿热泻62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 征的小儿常见疾病。发病机理总在脾病湿盛。常分为暴泻和 久泻。暴泻多属实,有伤食泻、风寒泻、湿浊泻、湿热泻之 分;久泻多属虚,有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之别。腹泻治则,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由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可分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清、消、补、泻和循径取穴等推拿疗法治疗,常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谈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四季都有,但以夏季为最多.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腹泻,中医将其归纳为四个类型,即:伤食泻、脾虚泻、热泻、寒泻,其症状表现是: (一)伤食泻:大便酸臭稀薄,或泻出物臭如败卵,伤乳者兼有绿色大便及乳块,腹部胀痛,泻前哭闹不安,泻后  相似文献   

5.
藏泻是一切运动着的或有生命结构的最基本特征,在人体内一切运动的结果最终都以对物质能量信息的藏泻表现出来,藏以成形,泻以化气,藏以致泻,泻以致藏,藏泻双方相互矛盾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此消彼长,互为消长,在人体内完成一系列生命运动。藏泻辨证与阴阳辨证为中医辨证的两对纲目,为总纲,藏泻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总称藏泻阴阳十纲辨证。藏泻十纲辨证是一种新的辨证方法,比以往阴阳八纲辨证更具体而实用,可更好地辨明疾病的本质。文章用《伤寒论》之太阳病条文举例分析以阐明藏泻十纲辨证之义,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以肝强脾弱,肝脾不调为主要病机的多种腹泻,例如,痛泻、经行泻、餐后泻、术后泻、过敏泻、五更泻等.笔者自拟抑肝扶脾汤,药物组成:白芍、葛根、陈皮、炒薏苡仁、木香、炒山药、乌梅、茯苓、川楝子、白术.行之临床,疗效满意,兹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3,(11):1673-1674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配伍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组、痛泻要方原方组、痛泻要方倍防风组、痛泻要方去防风组,每组各5只。分别进行DBIS大鼠排便粒数、腹痛反应和腹泻大鼠排便次数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蒸馏水组大鼠1 h排便粒数多,蒸馏水组、痛泻要方原方组、痛泻要方去防风组抬腹压力及拱背压力低,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蒸馏水组比较,痛泻要方原方组、痛泻要方倍防风组和痛泻要方去防风组的1 h排便粒数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倍用防风,有助于增强痛泻要方的止泻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内经》脏腑藏泻理论的有关论述,认为藏泻理论揭示了脏藏中有泻、泻中有藏的特点,还以藏泻关系揭示了脏腑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临床工作中诊治脏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勇  简华刚  黄圣杰  王娟  王金龙 《重庆医学》2021,50(11):1866-1869
目的 观察鼻饲甘露醇联合生大黄浸泡液保留灌肠强化导泻对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急救部收治的104例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强化导泻组和常规导泻组.强化导泻组采用20%甘露醇胃管注入联合生大黄浸泡液保留灌肠强化导泻,常规导泻组采用20%甘露醇胃管注入导泻.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至首次出现腹泻时间、血清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CRP)、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与常规导泻组比较,强化导泻组入院至出现首次腹泻时间明显缩短,入院48 h CRP水平降低、胆碱酯酶水平升高,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导泻治疗方案有助于AOPP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加味痛泻要方对小鼠小肠推进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的小肠推进、致泻等药理作用。方法:①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阿托品组、加味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阿托品及不同浓度的加味痛泻要方,分别计算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百分率。②另取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加味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补中益气汤及不同浓度的加味痛泻要方,以粪点法记录小鼠排便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加味痛泻要方对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高剂量组致泻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减少肠蠕动,对腹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37例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导泻前后血离子水平作了检测。结果显示:导泻后血钾、钠、氯、镁(SK、SNa、SCl、SMg)均显著低于导泻前;血钙、磷 (SCa、SP)和CO_2CP导泻前后无显著差异;导泻后体重显著降低。说明导泻会使K、Na、Cl、Mg和体液大量丢失,术前应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12.
"五更泻"又称"鸡鸣泻"、"晨泻"、"肾泻".主要临床特点为五更时分患者腹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夹有不消化之物,无黏液无脓血,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冷天加重,腹部喜暖,常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常久服抗菌消炎药,止泻药,久治未愈,中医认为此证乃肾阳虚衰,脾胃失于温养.笔者采用灸关元、神阙、足三里配合四神丸加味治疗"五更泻"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以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腹泻,以病因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暑湿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总的原因与脾虚湿胜有关。着以辨证施治,散寒、清热、湿运、导滞,结合化湿、燥湿、利湿、渗湿与和中等法,使湿去中和脾阳得以振奋,肠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泄泻可止。  相似文献   

14.
健脾法和利湿法虽然为治疗泄泻常用的治法,但是有些证型更适合用其他的治法。以下通过研究清代医家何梦瑶辨治泄泻的用药规律,浅析积泻、寒泻、肾泻、脾泻、食泻等证型对健脾法或利湿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痛泻要方[1]最早见于《丹溪心法》[2],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方中白术味甘而苦,甘能补益,苦能燥湿,为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既能酸敛收涩,又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风胜湿止泻、疏肝理脾。全方补中有泻,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气机调畅则痛泻自止。1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 婴幼儿泄泻,是以腹泻为主症的小儿消化道之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秀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如久泻失治,迁延不愈可导致伤阳伤阴,严重影响患几的生长和发育,甚则危及生命。近10年来,笔者运用推拿疗法医治婴幼儿泄泻1003例,治愈率达98.4%,兹介绍如下: 分型及临床表现根据病因和症状,将该病大致分为寒泻、热泻、伤食泻、虚寒泻和惊泻等。 1、寒泻:日泻数次至10数次,且腹痛绵绵,泻下清绿或蛋花汤样,含有不化之物。小便清长,腹部喜热,按揉则痛减。唇淡苔白,脉迟,指纹鲜红。 2、热泻:日泻数次,粪如糊状,色黄味臭,兼有泡沫,暴注下迫,伴有阵发腹痛。口渴欲饮,烦燥不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婴幼儿腹泻的常见证型、治则、选方用药以及典型病例的治疗分析等作了讲述,供临床中医儿科医生参考。 婴幼儿腹泻多由于饮食不节,气候寒温失调等引起。临床中经常见到伤食泻、热泻、寒泻和脾虚泻等证型。  相似文献   

18.
导泻疗法是藏医学诸多疗法中的一枝奇葩,其发展水平超越于其他诸多疗法之上,更有其与汉医学对导泻疗法不同的认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对导泻疗法适应证的独特认识 由于藏医学对导泻疗法的独特认识,使导泻疗法在藏医学中有比汉医学更为广泛的应用,对于热病、瘟病、中毒症、六腑积热、食积不化,水肿等热证、实证有与汉医  相似文献   

19.
佐使配伍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全方肾毒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味关木通、龙胆泻肝汤和去当归、生地、甘草的龙胆泻肝汤给药后大鼠肾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味关木通组、龙胆泻肝汤组和龙胆泻肝汤去归地草方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后3组分别按6、17.5、14.5 g/kg给以相应方药的水煎液灌胃,各组关木通含量均为6 g/kg,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血、尿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水煎液灌胃组,均有明显肾损伤表现,其中以单味关木通组损伤最为严重,龙胆泻肝汤组较轻,去归地草的龙胆泻肝汤组较龙胆泻肝汤组损伤重,个别指标甚至高于单味关木通组。结论实验剂量的关木通与配伍关木通的两个复方均可引起肾损伤,龙胆泻肝汤去当归、生地、甘草方的肾毒性较龙胆泻肝汤强。提示含关木通配伍的复方的毒性作用不等于关木通,龙胆泻肝汤方中当归、生地、甘草的配伍对关木通的肾损伤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更泻病机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泻,又名晨泻,即每至黎明之前作泻。古今医学多责之于肾阳虚,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亦认为五更泻系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而致。余初涉临床,每遇此证必用四神丸、理中汤之类,时效时不效。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发现五更泻的病机非独肾阳虚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