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妇女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疾病在阴道流血以前常被忽略 ;当出现阴道流血后又因生殖器萎缩难以耐受子宫内膜活性检而无法确诊。妇科B超检查可清晰分辨出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 ,并能发现子宫内膜病变。本研究报道绝经后妇女常见子宫内膜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绝经后患子宫内膜疾病的妇女为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患者 ;其中子宫内膜癌者 2 1例 ;子宫内膜息内者 16例 ,子宫内膜结核者 1例 ,卵巢颗粒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者 2例。 40例患者年龄为48~ 72岁均为绝经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而就诊 ;绝诊时间为半年~ 2 1年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绝经后出血妇女.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1,2].笔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诊刮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术式。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3例,平均发病年龄59岁,高于腺囊性增生组(52.3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距出血时间平均17年,高于腺囊性增生组(5.8年),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平均为1.2cm,高于腺囊性增生组(0.7cm),P〈0.05,最厚子宫内膜2cm,为子宫内膜癌。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无关,手术、病理分期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重要的预后因素,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70年代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检查及报道极少 ,80~ 90年代由于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 ,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超声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术前检查已逐步开展 ,其临床价值也逐步被肯定。我院自 1995年开始开展此项工作 ,现将 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48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年龄 10~ 72岁 ,平均 36岁 ,均因右下腹痛就诊。有 4例临床拟诊为宫外孕 ,8例拟诊为输尿管结石 ,经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炎后经手术证实 ,9例B超检查诊断无特殊发现 ,手术证实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例B超提示盆腔炎 ,手术…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妇女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临床上常采用手分段诊刮进行诊断 ,但诊刮的结果只有 10 %是恶性 [1]。经阴道超声 (TVS)检查能准确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更好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微细结构及子宫肌层的浸润情况 ,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 1999年我院住院患者 2 0例 ,术前均经 TVS检查 ,术后均经病理确诊。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3 2岁 ,平均 52岁。1.2 仪器选择 采用东芝 -2 50 A及泰索尼 -Vms超声仪 ,探头频率 6.5~ 7.0 MHz。1.3 方法 经阴道对子宫进行纵、横…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89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绝经前后两组,对两组的B超表现,病理结果、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组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45%(14/31),绝经后组的准确率为72%(42/58)。两组间宫腔回声的超声表现、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无创性的一种检查手段。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易漏诊,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检出率高,恶性程度高,肌层浸润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阴道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阴道超声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结果手术病理分期:I期36例,II期14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术前超声检查对I期、II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85.7%;术前MRI检查对I期、II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92.9%;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0%、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540.05)。结论阴道超声、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崔凤荣  刘健 《农垦医学》2004,26(3):187-18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绝经后出血妇女。近年来由于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增多,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1年3月~2003年8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阴彩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子宫内膜癌作总结性分析,并与经腹部超声扫查比较,以探讨经阴道及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光敏  张金玉 《重庆医学》1999,28(5):369-369
子宫内膜癌是老年妇女疾病之一,绝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12年间,我院收治子宫内膜癌30例,其中,1994年前治疗27例,1994~1997年治疗3例。现将两阶段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资料来源:1984~1996年,我院妇产科收治子宫内膜癌30例,29例术前分段诊刮,经病理检查确诊,另1例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手术中冰冻片确诊子宫内膜癌,年龄最长者78岁,最小者40者。绝经后发病时间长者20年,短者2年。绝经后阴道流血24例,月经紊乱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首先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进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然后对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的102例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并且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经宫腔镜检查的10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被发现内膜炎症50例,内膜息内19例,内膜增生31例,内膜癌2例。宫腔镜检壶诊断与病检诊断符合率内膜息肉为84.21%,内膜增生为87.10%,内膜癌为100%。结论: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引起阴道出血者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