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胆囊切除术78例,随机单盲分成LC超声刀组30例、LC高频电刀组30例、OC(open cholecystectomy)组18例。3组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Y-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LC组与OC组术后1d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3d也较术前升高(P0.05),但与术后1d比较已下降;DBIL、GGT、ALP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间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和OC术后都可导致ALT、AST、TBIL升高,但均为暂时性。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肝功能的影响可以认为相同。  相似文献   

2.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广西医学》2016,(4):499-501,513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UDCA应答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9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在常规保肝药物的基础上加用UDCA,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中UDCA良好应答和应答不佳的患儿治疗前的肝脏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γ-氨基转肽酶(GG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G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1% (P <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UDCA应答良好患儿治疗前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应答不佳者(P<0.05),而ALT、AST、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但需科学选择治疗时机,在胆汁淤积的早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一种快速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喂养普通基础饲料和改良后高脂饲料10 w。比较两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和肝组织匀浆GGT、TG、GSH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第10周时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HDL-C、LDL-C、TC、TC/HDL-C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GGT、TG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脂肪变性及炎症,模型组大鼠在小泡性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随淋巴细胞浸润和灶状坏死。结论:改良后高脂饲料可加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造模进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硬化33例,乙肝(HBV)肝硬化22例,进行术前、术后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BA术前大多数上升、术后有明显下降过程(P0.01)后上升;ALT、AST、TBIL、DBIL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上升,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与ALT、AST、TBIL、DBIL呈"背离"现象。结论 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现象。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肝损伤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大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选取妊娠第10天Sprague Dawley大鼠给予孕激素诱导建立IC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孕鼠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妊娠第15~19天,2组孕鼠均每日给予熊去氧胆酸溶液灌胃(100 mg·kg~(-1)),共5 d;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孕鼠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共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2组胎鼠体质量并计算死胎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孕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孕鼠血清ALT、AST、TAB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孕鼠治疗后血清ALT、AST、TAB及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孕鼠血清ALT、AST、TAB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胎鼠体质量分别为(4. 89±0. 53)、(4. 01±0. 33) g,死胎率分别为10. 1%(13/129)、14. 5%(18/124);联合治疗组胎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t=12. 83,P <0. 05),死胎率低于对照组(χ~2=7. 81,P <0. 05)。对照组孕鼠肝细胞水肿明显,细胞质疏松,大量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较多,肝血窦变窄,胆管扩张且有胆汁淤积;联合治疗组孕鼠部分肝细胞水肿,少量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毛细胆管扩张及部分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熊去氧胆酸可降低ICP孕鼠肝酶、总胆汁酸水平,保护孕鼠肝细胞,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3-1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对心理应激反应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n=300)和对照组(n=300)。ERAS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处理;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理念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 h、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生化指标ALT、AST、DBIL、IBIL、PAlb、Alb、BUN水平,对恢复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胆囊窝积液、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发生率的影响,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ERAS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入院时,心理应激反应及生化指标ALT、AST、DBIL、IBIL、PAlb、Alb、BUN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1 h,ERAS组心理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ALT、AST、DBIL、IBIL、PAlb、Alb、BU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48 h,ERAS组心理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DBIL、I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Alb、Alb、BU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与对照组胆囊窝积液、胆漏、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技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丹参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轻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丹参抑制肝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丹参组小鼠采用0.1%DDC饲料连续喂养3周的方法诱导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同时正常组小鼠给予不含DDC饲料喂养。造模1周后,丹参低、高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给予1.5 g/kg和3.0 g/kg丹参浸膏粉溶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双蒸水,连续14 d。造模3周末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计算肝脏指数; 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分级的变化; ELISA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肝脏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肝内汇管区和胆管周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促炎因子IL-1β含量和NLRP3阳性表达显著上调(P0.01)。丹参干预2周后可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脏指数(P0.05,P0.01),明显减轻肝组织病变,改善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肝组织IL-1β含量,并减少NLRP3阳性表达(P0.01)。与丹参低剂量组比较,丹参高剂量组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变、抑制IL-1β表达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可有效减轻DDC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其机制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369-373
目的应用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诱导建立中孕期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并对3种模型进行比较,选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研究的适宜模型。方法取孕10 d的Spraug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和雌激素+孕激素组,每组10只,妊娠第10~14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注射液诱导动物模型,于用药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酸(TBA)水平;测各组胎鼠体质量、死胎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细胞及肝小叶形态结构正常,无明显病理改变;雌激素组大鼠肝细胞水肿明显,细胞质疏松,细胞大量脂肪变性,点状坏死较多,肝血窦变窄,胆管扩张且有胆汁淤积;孕激素组大鼠汇管区部分肝细胞水肿,少量脂肪变性细胞出现,毛细胆管扩张及部分炎性细胞浸润;雌激素+孕激素组大鼠肝细胞出现大量脂肪变性及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较多,部分可见胆栓形成。各组大鼠用药前血清ALT、AST、ALP、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雌激素组、孕激素组、雌激素+孕激素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A水平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激素组比较,孕激素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A水平明显降低(P<0.05),雌激素+孕激素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孕激素组比较,雌激素+孕激素组大鼠血清ALT、AST、ALP、TBA水平升高显著(P<0.05)。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大鼠的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孕激素组大鼠的死胎率与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胎鼠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孕激素组胎鼠的体质量与对照组、雌激素组、孕激素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均有诱导大鼠胆汁淤积的作用,采用孕激素给药方式能够建立更符合ICP研究的中孕期大鼠胆汁淤积症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疗效。方法:120例老年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TCS)和对照组(PTCD),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TC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DBIL)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明显优于PTC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联合介入疗法对原发性肝癌(PLC)肝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PLC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联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下降(P0.05),对照组TBIL、IBIL、DBIL、AST、AL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TBIL、IBIL、D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分化抗原(CD4~+)、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增高,CD8~+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CD4~+、CD8~+、IgA、IgG差异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CD4~+、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辅助介入疗法对PLC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促进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张文斌  姜海平 《广东医学》2005,26(4):528-529
目的 观察肝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 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2 1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 1例) ,分别观察术前、术后2 ,8d的肝功能、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2d两组AST ,ALT ,TBIL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 5 ) ,而两组间术前、术后2dAST ,ALT ,TBIL和DBIL无明显差异;术后8dEN组AST ,ALT ,TBIL ,DBIL明显低于PN组(P <0 0 5 ) ;EN组肛门排气时间(6 1 95±6 94 )h明显短于PN(72 71±7 80 )h (P <0 0 1)。结论 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较,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丹参注射液对ICP患者IFN-γ、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以7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及AST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CGA、IFN-γ及TNF-α的变化,评价丹参注射液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CP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及CG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快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ICP患者血清IFN-γ、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辅助用药,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维持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保肝利胆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30 mg/kg)组及护肝片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灌胃给予40 mg/kg ANIT油溶液,连续14 d,诱导胆汁淤积模型。第15天起,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7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PCR检测肝组织钠离子依赖型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胆盐外排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的mRNA表达;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tcp、Bsep、Mrp2、Mrp3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BIL、DBIL、TBA、ALT、AST、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DCA组及护肝片各剂量组TBIL、DBIL、TBA、ALT、AST、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护肝片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组最为显著。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坏死,且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的肝损伤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UDCA组及护肝片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Ntcp、Bsep、Mr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r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DCA组及护肝片各剂量组Ntcp、Bsep、Mrp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r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护肝片高剂量组Ntcp、Bsep、Mrp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Mr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④ELISA检测蛋白表达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蛋白阳性表达并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Ntcp、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r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DCA组及护肝片各剂量组Ntcp、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r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护肝片高剂量组Ntcp、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低、中剂量组(P0.05),Mrp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护肝片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具有保肝利胆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肝脏Ntcp、Bsep、Mrp2表达,降低Mr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赖氨大黄酸(RHL)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阐明RHL治疗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及赖氨酸组,每组7只大鼠。通过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以及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HE染色对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数量;使用试剂盒通过酶标仪测定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纤维异常增生,Hyp水平亦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着色于胞膜和胞浆且表达增多;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SM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纤维成分数量减少,Hyp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 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减少(P<0.05)。结论:RHL能抑制肝星形细胞激活、肝脏纤维变性和蓄积以发挥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RHL有望成为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强肝抗纤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为强肝抗纤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6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高剂量组5组.采用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前1d,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造模及灌胃给药共进行6周,6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强肝抗纤汤高、低剂量组ALT,AST含量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强肝抗纤汤可有效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逍遥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胆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病理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药、低剂量逍遥散、高剂量逍遥散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PCIU、LN、Ⅳ—C水平。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ATJT、AST、TBIL、HA、PCⅢ、LN、Ⅳ—C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阳性对照药组、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HA、PCⅢ、LN、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结论逍遥散对胆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瘤6例)第一次TACE术前、术后1天、1周、2周、4-6周及多次TACE后的肝功能。结果 术后1天、1周的ALT、TBIL、DBIL及术后1天的AST,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术后2周、4-6周的ALT、AST、TBIL、DBI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次TACE后Child-Pugh分级虽有改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对肝功能有一定损伤,但术后2-4周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术中及术后应关注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观察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 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 d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