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伴腹泻患儿的病原体。方法以50例婴幼儿肺炎伴腹泻患儿为实验组,50例婴幼儿肺炎而无腹泻患儿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予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实验组50例婴幼儿肺炎伴腹泻患儿中8例,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占16%,对照组50例婴幼儿肺炎而无腹泻患儿亦有1例轮状病毒感染,占2%。结论轮状病毒除侵犯消化道外还侵犯呼吸道,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1997年11月在北京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发生新生儿肠炎流行,主要表现为高热及腹泻。共有18例新生儿发病,占同期出生新生儿总数(48例)的37.5%。为了弄清此次新生儿肠炎的病原。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核酸。结果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显示完全一致的A组轮状病毒核酸图型,而3例无腹泻症状的新生儿粪便标本则为阴性。结论表明这是一次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新生儿腹泻流行  相似文献   

3.
肌钙蛋白Ⅰ测定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除致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外,国内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轮状病毒肠炎可出现心肌损害。为此,我院对2003年6月-12月收治并确诊的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肌钙蛋白Ⅰ(简称CTnⅠ测定,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病原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病原及临床表现潘瑞芳常汝虚万根平钱渊张又A组轮状病毒是严重的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为观察腹泻婴幼儿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自1994年11月至1995年9月对临床疑为病毒性腹泻的190例患儿进行了病原学及临床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5.
山莨菪碱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任何地区小儿大部分都感染过轮状病毒,严重地影响小儿健康,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轮状病毒牛初乳抑制肠道轮状病毒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对43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了治疗,同时对37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思密达治疗作了对照,以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大便排毒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初乳治疗组72小时止泻的总有效率为91%,大便病毒抗原转阴率为89%;而思密达组总有效率为41%,经治疗72小时腹泻仍不止22例,占59%,72小时大便病毒抗原仍阳性为61%。表明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能有效地发挥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腺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 2 0 0 3年 2~ 12月 90 0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腺病毒阳性330例 (36 .7% ) ;轮状病毒阳性 4 4 0例 (48.9% ) ,其中 189例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结论 腺病毒同轮状病毒一样 ,是引起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常见。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由 RV 引起的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已被学者们所重视,我们于1988年7月31日~8月23日收治了35例新生儿腹泻患儿,取新鲜粪便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 ELISA 两种方法检测已证实为轮状病毒所致,现将本次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呕吐是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常先于腹泻症状出现.为了尽早地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我们对以呕吐为主诉入院的婴幼儿,无论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均尽快收集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发现有少数患儿虽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但呕吐过后并未出现腹泻,这样就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2例,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以便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除致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外,国内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轮状病毒肠炎可出现心肌损害.为此,我院对2003年6月-12月收治并确诊的4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肌钙蛋白Ⅰ(简称CTnI)测定,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伴腹泻患儿的病原体。方法以200例呼吸道感染伴腹泻的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50例只有呼吸道感染而无腹泻的患儿。用直接血凝法检测两组患儿的咽部分泌物与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结果实验组患儿咽部分泌物存在RV36例,占18%,粪便存在RV51例,占25.5%,咽部分泌物与粪便同时存在RV有33例,占16.5%;而对照组50例咽部分泌物存在RV2例,占4%,粪便存在RV1例占2%,无咽部分泌物与粪便同时存在RV者。结论轮状病毒除侵犯消化道外还侵犯呼吸道,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儿童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96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962例中轮状病毒阳性者361例,阳性检出率37.53%。90.86%的R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男女比例为1.85:1;1岁以内的母乳喂养儿阳性检出率较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的阳性检出率低(P0.05);天津地区RV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病例的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状况与国内外情况基本一致,秋冬季节高峰,0~24月龄组的患儿RV腹泻所占比例最大,RV腹泻更易引起脱水症状。  相似文献   

13.
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患急性胃肠炎的婴幼儿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发现了轮状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为寻找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方法,我们对3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乳与人工喂养对出生15d~18个月婴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率、腹泻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影响。方法2007年7月-2009年5月因腹泻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儿465例,喂养方式为母乳或人工喂养,年龄在出生15d~18个月,收集1h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大便潜血检查,并同时检测轮状病毒。结果465例患儿中母乳喂养306例,82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6.8%;人工喂养患儿159例,69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43.4%。母乳喂养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组发生脱水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人工喂养组低,母乳喂养组腹泻病程亦较人工喂养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保护婴幼儿减少轮状病毒感染率,或即便发生轮状病毒腹泻,其临床症状亦较人工喂养儿轻,病程短。提倡并推广母乳喂养,是减少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24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惊厥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9年12月-2000年1月期间住院的160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对其中24例伴惊厥患儿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轮状病毒感染关中枢神经系统脑炎11例,良性惊厥13例;均发生在感染的早期,结论 轮状病毒可能发生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原。本科于2002年9月~2005年8月对50例门、急诊及住院感染轮状病毒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腹泻胃肠道外症状及血化验指标异常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减少病死率。方法 总结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1月 1 0 4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患儿的资料 ,对其静脉血化验指标异常及胃肠道外症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 0 4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均伴有胃肠道外症状或血生化指标异常。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存在对心、肝、脑、血液系统等损害 ,同时引起血液生化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是人类轮状病毒。现将本院于1989年10月~12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PAGE法)从65例腹泻患儿中证实为轮状病毒的3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多发病。1973年澳大利亚Bishop首先用电镜从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粘膜活检中发现有大量病毒颗粒,同年英国Flewett也有同样发现,从此认识到婴幼儿流行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1978年我国庞其方首先用电镜从腹泻粪便中发现轮状病毒颗粒,证明我国也有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轮状病毒颗粒为直径65~75nm的20面体。有双层衣壳,内衣壳的子粒在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如车轮的辐条,故称轮状病毒。病毒的基因组由11个节段  相似文献   

20.
肌钙蛋白I测定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除致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外 ,国内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轮状病毒肠炎可出现心肌损害。为此 ,我院对 2 0 0 3年 6月— 12月收治并确诊的 4 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肌钙蛋白I(简称CTnI)测定 ,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对收治住院表现为腹泻 ,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 ,伴或不伴发热、呕吐患儿 ,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疾患者 ,大便常规送检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测定大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阳性者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3个月~ 2 7岁 ,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