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责任制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序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性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性责任制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贾磊  罗雯慧  李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2008-2009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理实施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我院ICU在时间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患者18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90例患者采取ICU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干预。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5.56%(5/90),对照组为21.11%(19/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2.22%(83/90),对照组为81.11%(73/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确切价值,值得在ICU护理管理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后生存质量、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疾病症状、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5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2/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可提高泌尿外科疾病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12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4R危机理论的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24.1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理论的风险管理可降低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常规组未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此外,观察组满意度为90%,常规组满意度为7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翼飞 《大家健康》2017,(12):277-27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理念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于2016年6~12月间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于2017年01月-06月间实施分层管理理念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常规组1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分层次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且患者满意度高,护理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158-160+164
目的探讨早期保温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期间患儿体温变化情况的效果,为患儿血液净化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早期保暖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低体温现象发生率、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模式下不同时点的低体温现象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液净化前期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净化4 h、8 h、12 h及净化后期,观察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净化期间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净化4 h、8 h、12 h及净化后期体温显著低于净化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促使患儿体温降低,早期保温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低体温发生率,改善患儿体温状况,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程序护理模式在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规范化程序护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12/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6.74%(33/43),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02%(40/43)。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应用规范化程序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1189例,其中2011年1~12月治疗的56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治疗的6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满意率,并分析不安全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1.28%、1.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7%、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4.38%)明显高于对照组(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占90.83%,为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结论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具有一定危险性,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评估其护理价值和意义。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并选取2020年5—11月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药物素养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药物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142/150),对照组为87.1%(122/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各环节的风险,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药物素养及护理满意度,在日间化疗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75-17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病区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普外病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既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胃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放疗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常侠 《河北医学》2014,(6):1041-1043
目的:探讨分析无缝式护理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12月于急诊科进行救治并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采用无缝式护理进行干预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和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及综合护理效果的总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基础操作及综合护理效果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缝式护理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相对较佳,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4,(5):107-108,1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方法 100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治疗时间、干预前后SAS评分。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治疗时间分别为14.00%、78.00%及(9.59±1.17)d,观察组分别为4.00%、96.00%及(6.08±0.96)d,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65-167+171
目的 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感染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7月就诊的3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7)和对照组(n=19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因素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34±9.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6%,投诉发生率为7.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0%和1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188例(95.43%),明显高于对照组154例(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及投诉率,推动门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