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0):4226-4228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河南省ADR监测中心2004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收到的甘油果糖注射液致ADR/ADE病例报告,就收集到的284例ADR/ADE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国内11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甘油果糖注射液致ADR/ADE与性别有关,成年男性居多;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用药部位损害和全身性损害。11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描述差异较大。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甘油果糖注射液ADR/ADE的监测,并完善药品说明书,尽量避免或减少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警戒视角下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原因,提出安全用药和风险管理建议。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https://www.adrs.org.cn)中涉及河南省行政区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0年1月—2022年12月(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计),怀疑药品为黄体酮注射液,报告单位类别为医疗机构,筛选黄体酮注射液相关的ADR/ADE。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以“黄体酮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风险”等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检索周期2000年1月—2022年12月,剔除非安全性文献和重复文献,检索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基于黄体酮注射液ADR/ADE发生特点,分析黄体酮注射液致ADR/ADE的风险来源,进而探讨控制措施并提出建议。结果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检索河南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黄体酮注射液 ADR/ADE 个例报告 263例,涉及 ADR/ADE 表现 454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损害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脂膜炎、红斑、皮疹等。文献检索得到黄体酮注射液相关安全性文献 23篇,共提取出个例 ADR/ADE报告 125例,涉及 ADR/ADE表现 147例次,ADR/ADE例次数较多的依次为注射部位脂膜炎、硬结、疼痛、皮疹等。黄体酮注射液致用药部位损害的原因可能与不合理用药因素、辅料因素、说明书缺陷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议提升黄体酮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最终保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搜集清开灵注射剂临床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报道,分析导致ADR/ADE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万方数据库(1982-2010),以"清开灵and(注射液or注射剂or粉针剂or冻干粉)and(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病例报告)"为检索式,共收录来自35种期刊的82篇文献。结果:清开灵注射剂ADR/ADE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过敏性休克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以速发型为主,兼有迟发型,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应加强清开灵注射剂的ADR/ADE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6):3650-3652
目的:了解地佐辛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9年1月-2016年8月江苏省ADR数据库,对地佐辛注射液致ADR/ADE的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用法用量、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290例地佐辛注射液致ADR/ADE报告,其中严重的ADR/ADE报告40例(3.10%);报告单位以医疗机构为主(1 276例,98.91%)。ADR/ADE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45;ADR/ADE发生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45~65岁(43.49%)。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 137例,88.14%);初始剂量超剂量用药577例(50.75%)。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54.9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24.72%)和全身性损害(5.20%);严重的ADR/ADE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呼吸困难等,其中过敏性休克等在说明书中未提及。1 283例(99.46%)ADR/ADE转归结果为痊愈和好转。结论:应加强地佐辛注射液上市后的药品安全性再评价,完善药品说明书,加强患者宣传教育,以减少和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裴丹  甘戈  汪愿  闫舒  刘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289-229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致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89-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收集到的35例沙利度胺致ADR/ADE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沙利度胺所致的ADR/ADE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37.14%);ADR/ADE临床表现居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7%)、心血管系统损害(22.06%)、泌尿系统损害(10.30%)。经与药品说明书对比,发现有重度心动过缓、尿失禁、严重皮肤损害、内分泌紊乱等在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项相关风险中提示不足。结论:重视沙利度胺所致新的、严重的ADR/ADE,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文献,回顾性统计分析45例ADR/ADE报道,总结、归纳病例特点,寻找影响因素。结果:ADR/ADE多发生于用药30min内;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占总人次的46.7%;以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静滴的给药方法占71.1%,明显高于其他溶媒及给药方式。结论:喜炎平注射液ADR/ADE发生与年龄、溶媒、给药速度、途径、浓度、并用药等多因素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4,(28):2644-2646
目的:探讨复方地芬诺酯片致儿童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有关复方地芬诺酯片致儿童ADR/ADE的文献,对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分别就患儿性别、年龄、服药剂量、用药原因、ADR/ADE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06篇,涉及病例1 988例,主要为儿童中毒病例(99.70%);≤6岁的患儿占83.30%;治疗急慢性腹泻剂量使用不当和误服为致ADR/ADE的主要原因;患儿多在0.524 h内出现症状;ADR/ADE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39例患儿死亡,3例患儿留有严重后遗症,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该药的使用可能有明显的城乡差别。结论:复方地芬诺酯片致ADR/ADE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应采取修改其说明书、改进其制剂工艺、加强安全用药宣传等措施,更好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调查文献中纤溶酶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评价纤溶酶注射剂的安全性。方法:以"注射用纤溶酶"及"纤溶酶注射液"为检索词,检索CNKI、Wanfang Data及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7月,对获得的纤溶酶注射剂临床研究文献中报道的ADR/ADE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31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18篇(纤溶酶组1 089例,对照组1 062例),病例报道13篇(共215例)。7篇(38.9%)RCT、38例(17.7%)病例报道在应用纤溶酶前排除了纤溶酶过敏者。RCT中共发生ADR/ADE 126例次,均为轻型,其中纤溶酶组发生ADR/ADE 72例次,以胃肠道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新的ADR/ADE占56.9%;对照组发生ADR/ADE 54例次,以胃肠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病例报道中发生ADR/ADE 457例次,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新的ADR/ADE占93.0%,严重的ADR/ADE病例19例,其中过敏性休克病例6例,未报道死亡病例。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纤溶酶注射剂可引起多系统不同程度ADR/ADE,皮试阴性者仍可能发生ADR/ADE,提示临床应用时应随时观察患者状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 2018 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收集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肾康注射液新的、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及原患疾病、过敏史情况,肾康注射液给药方式、溶媒、合并用药,ADR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肾康注射液ADR中,新的ADR 15例(65.22%),严重的ADR 8例(34.78%),新的、严重的ADR 6例(26.08%)。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52.17%。5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多数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 内。ADR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发热、寒战、过敏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肾康注射液ADR 的预防,规范肾康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江程  李春晓  杨玉晴  郭静 《中国药事》2023,(11):1252-1265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获得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提取、标准化及整合,形成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文献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共计纳入4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345篇,个案报告22篇,ADR监测51篇;报告ADR/ADE共计5292例,其中ADR/ADE的临床表现为56个,累及19个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35%)、胃肠系统损害(29.65%)和全身性损害(9.11%)为主;共计发生79例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和血尿等;在发生时间和人群特征上表现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儿童为发生热毒宁注射液ADR/ADE的高发人群;有记录的ADR/ADE转归及预后情况均痊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可获取热毒宁注射液ADR/ADE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损害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转归及预后情况等,但整体ADR/ADE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不够详细,对ADR/ADE的处理措施、转归时间等信息缺失较多,...  相似文献   

11.
陈梅莉 《中国药房》2013,(48):4531-453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4896例住院病例中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96例患者中发生63例ADR/ADE,发生率为1.29%;首次用药即出现ADR/ADE的有39例(61.9%),且大部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ADR/ADE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无联合用药与联合用药的ADR/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UADE病例中有4例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输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1h的ADR/ADE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置1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注意把握药物适应证和配制时间等,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事件(ADR/ADE)报告,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安徽省上报的灯盏花素注射剂ADR报告301份,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份报告中,ADR占37.87%;ADE占62.13%。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灯盏花素注射剂ADR/ADE的原因复杂,提请临床医生、药师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尼富苓 《中国药房》2013,(48):4545-4546
目的:了解苦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004—2012年收集到的36例苦黄注射液致ADR/ADE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用药剂量及溶媒、联合用药、ADR/ADE发生时间、ADR/ADE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ADE的治疗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ADR/ADE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8.33%),与就诊的肝病患者性别比例相符;ADR/ADE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最快为用药5min后,最慢为用药23d后;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8.46%);ADR/ADE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应重视和加强苦黄注射液致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危害,探讨ADR/ADE的防护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航天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129例ADR/ADE报告,按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结果:129例ADR/ADE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2;静脉给药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方式;共涉及药品82种,引起ADR/ADE例次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共25种,其次为中成药,共24种;ADR/ADE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胃肠系统最为常见;原患疾病排第1位的是支气管炎。结论:临床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全方位加强ADR/ADE报告意义的宣传,提高认识,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喜炎平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我院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喜炎平注射液致儿童ADR60例,从患儿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及药物过敏史、药品用法用量和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报告中,男24例(40.O%),女36例(60.0%),≤3岁37例(61.7%),未提及药物过敏史者52例(86.7%),50例(83.3%)经静脉给药,54例(90.0%)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6例(10.0%)超剂量使用,40例(66.7%)ADR发生在用药后15—30min,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20例(33.3%)。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儿童ADR多发生在3岁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与原患疾病无明显关系,多数在静脉给药时发生,多发生在用药后15~30min,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如有ADR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刘松岩  战心  徐辉  李连茂 《中国药房》2011,(20):1899-190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钆喷酸葡胺对比剂。方法:观察我院3657例按0.2~0.4mL·kg-1剂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657例中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18%,其中轻度过敏反应5例、中度过敏反应1例、非过敏反应2例,未见重度过敏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钆喷酸葡胺作为静脉注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也应引起重视,细心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谢静文  薛静  谢咏湘 《中国药房》2014,(14):1304-1307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应用于早产时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表现及发生规律,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该药用于防治早产的所有国内、外临床研究,并对其出现的母体与新生儿ADR/ADE分别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结果:阿托西班涉及母体的ADR/ADE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47.11%)、胃肠系统损害(22.99%)、心率及心律紊乱(7.93%)、代谢和营养障碍(6.68%)等,具体表现为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恶心、呕吐、高血糖、心动过速等;涉及新生儿的ADR/ADE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44.80%)、心外血管系统损害(9.27%)、胎儿异常(8.99%)及代谢和营养障碍(8.85%),具体表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脑出血、动脉导管开放、低血糖、脓毒病、贫血等。阿托西班在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7.25%)、心动过速(3.62%)、恶心(2.17%)、头痛(2.17%)、胸痛(2.17%)、呼吸困难(1.45%)及心悸(1.45%)等。结论:阿托西班在防治早产时可发生多种ADR/ADE,临床应用时需重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情况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9月收集到的304例由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所产生的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304例ADR/ADE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1,其中〈10岁患者分布最多(81例,占26.64%);共涉及54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224例,占73.68%),其次为中药制剂(32例,占10.53%);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为295例,占97.04%;ADR/ADE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8例次,占总计378例次的46.34%)。严重的ADR/ADE为3例,新的ADR/ADE为77例。结论:ADR/ADE的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监控和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对国家基本药物致ADR/ADE进行监测,可以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