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联合介入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35例患者分TACE、PMCT、TACE+PMCT、PMCT+TACE四组分别相应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晚期肝癌采用PMCT联合TACE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案。结论TACE+PMCT的疗效高于其他组。若先行PMCT则由于微波的热效应阻断了肿瘤的血流供应,造成TACE无法达到预期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方配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介入化疗并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介入化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治疗后减轻毒副反应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益肾方配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能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息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13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化疗方案、年龄、KPS评分状况随机分为2组:参麦组在化疗同时用参麦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连用10~14 d,对照组仅施以化疗。结果:参麦组68例,PD患者中参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参麦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参麦组外周血WBC、PLT降低程度,恶心呕吐、心电图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的异常两组间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不仅疗效提高,且不良反应减轻,患者体力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提高,有利于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对 2 5例肝癌患者 32个肿瘤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导入微波肿瘤间质固化治疗 (PMCT) ,针对肿瘤大小、部位采用不同能量时间组合及无水酒精 (PEI)组合。结果 :(1)直径 <5 .0cm的 2 4个肿瘤通过PMCT和PEI不同组合均得到原位灭活 ,随访 4 5d~ 6个月未见原位复发。 (2 ) 8例巨大肿瘤已死亡 4例 ,死于肿瘤及肝硬化并发症。(3)PMCT治疗无严重并发症 ,患者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 ,AFP下降 ,肝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提示PMCT对直径 <5 .0cm的肿瘤疗效好 ,有原位灭活作用 ;对大肿瘤疗效差 ,仅起减瘤作用及辅佐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42例和3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应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后CD4、CD19、CD3/CD16+CD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系肿瘤,能够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对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31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施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胰腺肿物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植入粒子数目根据病变大小而定(10~80粒),肿瘤周边剂量60~140 Gy,粒子活度0.5~0.8 mCi。结果 29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占96.7%,6例患者术后黄疸症状消退或缓解,9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余均于术后2个月行PET-CT或CT增强扫描复查,病变缩小或明显缩小者24例,占77.4%。无改变或进展者7例,占22.6%。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显著减轻中晚期胰腺癌的疼痛症状,缩小肿瘤占位,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价值的新的中晚期胰腺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比较治疗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质量变化、主要症状改善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后,86%~93%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质量表现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肿瘤总缩小好转率为72%,稳定率14%,病情进展率14%.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增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胸腺五肽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焉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三组,两组使用化疗加每天不同剂量的胸腺五肽,另一组单纯化疗,观察用药前后的近期疗效,KPS评分和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组T细胞亚群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KPS评分三组无明显差别:而使用不同剂量胸腺五肽的治疗组问差别不明显.结论 胸腺五肽是一种能够较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身体健康的疾病.早期发现的肿瘤多采用手术行根治性治疗,但是对于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的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及免疫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或轻或重的给患者带来损伤、痛苦和不适.随着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手段的不断完善,中医药日益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辅助治疗措施,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中医中药都有用武之地.对于放化疗病人,配合使用中医中药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并且可以清除体内残余的微小病灶;对于危重或晚期的病人,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而对于康复期的病人,中医中药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有效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和复发.下面就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冷基循环微波聚能刀(PMC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PMCT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顺铂 艾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PMCT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分别为52.5%(21/40)和32.5%(13/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MCT联合化疗组6个月生存率为87.5%(35/40),单纯化疗组6个月生存率为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CT联合化疗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43.6±2.4)分,KPS评分为(93±4)分;单纯化疗组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21.5±3.5)分,KPS评分为(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MC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微波热凝固疗法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中,8例为大肠癌转移,4例为胃癌转移,8例为小肠癌转移.共30枚结节,肝动脉栓塞化疗后1~2周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结果 21枚直径<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消融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原发性肝癌(PHC)的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分别进行TACE、PMCT及TACE+PMCT 3种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中以TACE+PMCT治疗效果最好,生存率最高,血清甲胎蛋白(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以TACE+PMCT组最佳。结论TACE+PMCT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MCT方案,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术(PMCT)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60例患者接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或MR,观察疗效。结果 TACE+PMCT后1个月,肿瘤一次消融率为84.30%。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是肝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张炽敏 《现代医学》2004,32(4):273-276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具有微创、安全、经济、疗效可靠、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等特点 ,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随着微波天线制作工艺的改进及穿刺技术不断提高 ,治疗适应证正在不断拓宽。现就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原理、操作方法、疗效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微波凝固(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22例单纯行TACE(对照组)、18例行TACE联合PMCT综合治疗肝癌(治疗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CT复查,瘤体变化对照、对照组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8.3%和83.4%;彩超示血流信号减少率为59%和83%;0.5、1.0、1.5、2.0年生存率对照组依次为50%、27.3%、0、0,治疗组依次为66.7%、24.4%、16.7%、5.6%,中位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月和9.6月,1.5、2.0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AF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TACE联合PMCT可提高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显著提高1.5、2.0年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冷循环微波刀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对1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冷循环微波刀后进行1次以上的TACE治疗。其中男154例,女11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46岁。肿瘤长径≤3cm者84例,3.1~5.0cm者37例,〉5.0cm者44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1例,B级14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采用ECO2100冷循环微波刀(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司产品)治疗行冷循环微波刀,并随后常规行CT以评价冷循环微波刀的疗效,然后行TACE,术后1月行CT检查,以评价肿瘤消融情况,并观察生存率,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冷循环微波刀后完全缓解84例,基本缓解56例,部分缓解25例。冷循环微波刀+TACE的近期效果为根治性122例、亚根治性13例和姑息性30例。肿瘤消融程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r=0.877,P〈0.001。肝癌冷循环微波刀+TACE治疗后总体1,2,3年生存率为78.2%,65.3%,44.0%。结论 TACE对冷循环微波刀后残余的癌灶或微小转移病灶可起治疗作用;尤其对于大肝癌冷循环微波刀后联合TACE是安全有效及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共46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4.9±0.5)cm;单纯TACE组41例共51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5.1±0.6)cm。单纯TACE治疗组仅行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在TACE术后1~2周行PMCT。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86%,单纯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  相似文献   

18.
Zhang J  Dong B  Liang P  Yu X  Su L  Yu D  Ji X  Yu G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9):1364-1371
目的:评价肝癌患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78例肝癌患接受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于微波凝固治疗前、治疗后3天、17天及30天在超声引导下取肝癌及其周边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CD3、CD45RO、CD56、CD68及CD20阳性细胞。结果:微波凝固治疗前仅在癌基质及癌周边的肝窦内见有少量的CD3、CD45RO、CD56、CD68及CD20阳性细胞。微波凝固治疗后3天除CD20阳性细胞外,肝癌及其周边肝组织内其它阳性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尤以肝癌组织内增加明显。CD3、CD45RO、和CD56阳性细胞在治疗后17天达高峰,CD68在治疗后3天达高峰,并均持续至治疗后30天仍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浸润的阳性细胞分布在肿瘤实质及其小血管腔内,此外,于癌细胞间也见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结论:肝癌患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局部免疫细胞数量、形态及位置上的变化说明局部免疫功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时多数属中晚期,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非手术治疗中以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为首选,它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不同层面阐述各种非手术手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抑瘤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西药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抑瘤汤治疗,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3.3%和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抑瘤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