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有氧运动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体重指数(BMI)≥25.0kg/m2的T2DM患者,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8mg/d组(对照组)连续观察12周,观察干预前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血糖、血脂,降低BMI,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46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组46例(在应用原剂量胰岛素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共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血(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1c、TG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30 min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4周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然后分别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随防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2 h PG、HOMA-IR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 h INS、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FINS、BMI、TG、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应用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31例初诊2型糖尿病,另设33例初诊糖尿病为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瑞格列那或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性(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bA1c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之间HbA1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指数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而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的HOMA-β和HOMA-IR差异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应用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江达军  毕会民 《四川医学》2010,31(3):318-3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罗格列酮(4mg,1次/d)和二甲双胍(0.5g,3次/d)两种药物治疗14周,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S)、餐后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等血糖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反应相关指标,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等肥胖与血压相关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生理功能变化以及任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结果治疗14周后,FBS、PBS、PINS、hs-CRP、HbA1c、TG、LDL、BMI、腰围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FINS、SBP、DBP、BMI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味觉异常,3例出现消化道反应,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生理功能异常情况。结论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调节血糖和胰岛素代谢水平,同时对于血压、血脂和炎症因子也有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以24例非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41例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于单纯饮食、运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瘦素(L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21.98±7.76ng/ml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经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P>0.05),而在此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13.57±6.02ng/ml)较治疗前(22.36±7.98ng/ml)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BMI、WHR、FINS、FPG、TG、TC、HOMAIR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BMI、WHR、FINS呈正相关,与HOMA-IR呈负相关。经罗格列酮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下降与FINS降低呈正相关,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能降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改善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RP、PAI-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子颖  赵建伟 《中原医刊》2007,34(20):27-2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7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 分至罗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CRP、PAI-1、UAER,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患者FPG、HbA1 c、T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下降,HDL-C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PAI-1、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及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可能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观察6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FBG、餐后2h血糖、HbA1c,TC、TG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4例,下肢水肿2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罗格列酮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改变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2周前后血清TNF-α水平、空腹血清胰岛素(FBINS)、空腹血糖(FBS)、血脂、体重,计算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0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与甘油三脂(TG),FBS,ln(HOMA-I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508,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后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并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探讨罗格列酮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与5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谱、vWF及WBC。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WBC(6.58±1.64)×10^9高于对照组WBC(5.34±0.95)×10^9,(P〈0.05)。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WF及WBC计数均下降(P〈0.05)。以WBC计数中位数(6.4×10^9)分组进行相关分析,WBC计数与腰围、BMI呈正相关,WBC计数高于中位数组的腰围、BMI、tic、vWF也高于WBC低于中位数组(P〈0.05)。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罗格列酮除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外,还发挥抗炎、抗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时间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分为睡眠时间<6h/晚、6~8h/晚、>8h/晚三个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在新发2型糖尿病中,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6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LDL、FPG、FINS、HOMA-IR、HbA1c等明显增高,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8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BMI、腰围、TG、LDL、FPG、FINS、HOMA-IR、HbA1c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6 h/晚组相比,睡眠时间>8 h/晚组患者的SBP、DBP、LDL、FPG、FINS、HOMA-IR、HbA1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有可能出现血脂、血糖、血压等的升高,导致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足影响更明显,可能是新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serum TNF-alpha level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treating with rosiglitazon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NF-alph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METHODS: The level of serum TNF-alpha in 27 patients was tested by radioimmunoassay before and after treating with rosiglitazone. Free insulin, free blood sugar, TG, HDL-C and weight were measured, and HOMA-IR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TNF-alpha in th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P < 0.005) and rosiglitazone could decrease the level of serum TNF-alpha (P < 0.001). The level of serum TNF-alpha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rum TNF-alpha, TG, FBS and ln (HOMA-IR), and i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HDL-C (r = -0.508, P < 0.05). CONCLUSION: Rosiglitazone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serum TNF-alpha significantly and improve insuli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