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研究贯叶连翘离体诱变及筛选变异体为目的,用贯叶连翘无菌苗茎尖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平阳霉素处理浓度、时间、外源添加物对供试茎尖存活率以及激素配比对茎尖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阳霉素80mg/L的20min处理可作为适宜诱变处理,添加椰汁有利于茎尖存活;6-BA0.5mg/L、NAA0.01mg/L的激素组合有利于诱导正常型不定芽和获得较高的诱导率。通过研究,建立了贯叶连翘变异体诱导技术程序,获得了金丝桃素含量提高的变异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平阳霉素处理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一代品种雪山椰菜花和自交系SZ-7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效果以及不同平阳霉素处理浓度对离体培养茎尖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BA2mg/L和NAA0.25mg/L诱导茎尖产生不定芽的效果优于子叶和下胚轴;6-BA0.2mg/L+NAA0.02mg/L+MET0.2mg/L对不定芽的增殖效果最佳;平阳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影响不明显,处理浓度越高,种子萌发后真叶抽出率越低;随着平阳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茎尖存活率下降,且异常苗和玻璃苗增加,平阳霉素80mg/L、30min的处理对茎尖的诱变效果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砧木品种"F-242"试管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叶片、茎段、叶柄),不同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基本培养基、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基本培养基等对"F-242"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外植体以茎段的不定芽诱导率为最高,其次是叶柄。茎段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IBA0.05mg/L,诱导率最高可达30%。前期暗处理对不定芽的诱导影响显著,2周为最佳的暗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姜茎尖成苗率及试管苗的增殖效率,以峨眉大黄姜为供试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峨眉大黄姜茎尖成芽率、试管苗增殖率、生根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素配比为MS+6-BA 0.1 mg/L+NAA 0.05 mg/L+GA30.3 mg/L时,诱导茎尖成芽效果最好,成芽率为83.3%。脱毒苗丛生芽诱导最佳激素配比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92.5%,平均芽数为12.4个;生根效果激素配比以MS+IBA0.5 mg/L+NAA 0.1 mg/L为最佳,诱导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17.6条。  相似文献   

5.
以大樱桃吉塞拉5号和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大樱桃茎尖外植体再生形成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激素配比对大樱桃茎尖外植体的分化率、增殖系数和增殖速度均有极显著影响;(2)大樱桃茎尖外植体脱分化诱导形成不定芽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吉塞拉5号和6号脱分化诱导不定芽的合适激素配比分别为6-BA 3.0 mg/L+IBA 0.5 mg/L+KT0.1 mg/L(MS培养基)和6-BA 1.0 mg/L+IBA 0.5 mg/L+KT 0.2 mg/L(MS培养基);(3)当激素配比为6-BA 1.0 mg/L+IBA 1.0 mg/L+KT 0.3 mg/L(MS培养基)时,两个品种的不定芽增殖数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紫山药的茎尖、茎段为材料,对茎尖、茎段诱导分化不定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茎尖、茎段不定芽的分化率随6-BA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芽苗增殖率先由低到高,再降低;MS+6-BA 0.5~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对不定芽有较高的分化率和增殖率;茎尖、茎段培养20 d为1个继代周期,茎段在第2次继代期、茎尖在第3次继代周期培养时,不定芽的增殖率最高;不定芽苗2.0~3.0 cm时从苗基部或分枝处剪下进行生根诱导,生根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张良姜繁殖系数低、容易感染病菌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张良姜育种进程,以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种姜为材料,首先建立张良姜茎尖离体培养再生体系,进一步利用秋水仙碱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诱导加倍.结果表明,张良姜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不定芽诱导率达83.33%.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结球白菜跃华青梗菜的茎尖和子叶作为外植体,选用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对其进行分化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和炼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取材部位为子叶;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BA 5mg/L+NAA 0.5 mg/L;NAA 100 mg/L+卡那霉素200 mg/L浸蘸试管苗10 s后再进行移栽,不仅有利于已生根的试管苗成活,且能促进未生根苗以及已污染的试管苗移栽成活。试验初步建立了不结球白菜跃华青梗菜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羽衣甘蓝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羽衣甘蓝的幼叶、茎尖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试验,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效果影响很大,其中茎尖出芽率最高,下胚轴次之,幼叶最差;以MS+6-BA2.5 mg/L+NAA0.l mg/L,诱导成苗率最高,芽苗健壮;芽在继代培养中,以MS+6-BA2.0 mg/L+IAA0.1 mg/L增殖率最高;在生根阶段,以1/2MS+IBA0.5 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0.
以巴戟天苗的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出不定芽进行快速繁殖。比较了不同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BA和NAA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带节的茎段在MS 6-BA1.0mg/L NAA0.5mg/L上的不定芽诱导率为95%,不定芽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率为85%,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种子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贮藏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树种不同而变化,并且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其含量也有差异;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分别以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V_E),其次为维生素A(V_A)。总之,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内含物非常丰富,加工后,可做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并对医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陆地棉作母本,分别与草棉、瑟伯氏棉杂交,陆地棉自交作对照,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的生长。结果是:自交对照的花粉在授粉后30分钟开始萌发,而两个异种的花粉与陆地棉柱头接触后1小时才开始萌发。异种花粉管在陆地棉花柱中生长时,出现膨大、分叉、扭曲折叠和花粉管尖而细长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是,陆地棉×草棉是在授粉后12-21小时,而陆地×瑟伯氏棉则是在授粉后6-12小时。进入子房的异种花粉管大多数先后停滞下来,不能进入胚珠,异常生长的主要表现是尖端膨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解剖了15例北京鸭的眶部,左右两侧共30面。观察了眶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以及眼球的附属构造。北京鸭的眶部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及鳞颞骨共同组成骨骼支架。眶底部有眶中隔。泪骨与颧突间由下颌长韧带相连,形成完整的眶缘。眶部的肌肉有眼睑肌和眼球肌。第三睑即瞬膜由瞬膜方肌和瞬膜锥状肌牵引。眶部的神经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分布至眼球肌外,尚有由上颌神经的分支——额后神经,下睑神经和颧神经分布至眼睑及周围的皮肤。由眼神经分出的睫状长神经入眼球,额前神经分布至眼前角的皮肤。眶部的血管有眶上动脉、筛动脉、眼颞动脉及眼内动脉的分支分布。它们间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苦瓜叶片几丁酶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万寿菊的茎段为外植体,将其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的 B A 和 N A A 的 M S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 M S+ B A O.1 + N A A O.1 是万寿菊茎段培养适宜的培养基,诱芽率和生根率分别为93 .3 % 和90 % ,并可1 次成苗。  相似文献   

17.
18.
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叶片叶绿体性状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f.spoalanca)和栽培稻(O.sativa L.)叶片的成熟叶绿体性状基本结构相似。普通野生稻叶片叶绿体体积较小,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少,基质密度低,但基质片层数较多,具有较多嗜锇体颗粒。栽培籼稻叶片成熟叶绿体积累大量的淀粉,且在叶绿体旁伴随着结构发育良好的线粒体和过氧化物体。普通野生稻直立类型具有类似的特征,而匍伏类型没有。这些现象说明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演变而来,也说明栽培籼稻与一年生直立类型野生稻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核桃植株挥发性气体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活体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以及热脱附、GC-MS等措施,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核桃在自然状态下的气体挥发物成分,共确定出47种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的98.6%,其中主要成分(依据相对含量)为萜烯类(79.23%)、烃类(8.85%)、和酯(7.47%)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中包括了柠檬烯这种具有化感潜力的物质,因此核桃气体挥发物也具有化感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叙述了国外对SinapisarvensisL.的研究结果,包括名称和类别、经济重要性、历史和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繁殖、细胞遗传学、SinapisarvensisL.与Brassica几个种的杂交、对某些寄生物及对除草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