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7):140-141
基于扒杆架设桥梁方案、安全系数以及安全保证措施分析,首先阐述工程概况及吊装原理,然后研究人字扒杆架设梁板施工技术,分别从拼装工艺、空心板运输以及空心板吊装进行论述,实现结构与安全系数的验算,制定可靠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合龙段置换加固技术是解决在役PC斜拉桥合龙段失效问题的新途径,而原合龙段的拆除后的全桥整体稳定性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在合龙段拆除施工前必须进行分析并确认,以保证拆除施工的结构安全.应用结构稳定性原理,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天津永和大桥合龙段拆除前后的弹性屈曲安全系数,考虑结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计算了全桥结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合龙段拆除前,全桥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而合龙段拆除后,全桥结构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是一个比成桥更加危险的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对全桥整体稳定性予以加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顶部存在天然河道的既有隧道,河道蓄水工程实施过程及长期蓄水后,由于周边地层渗流条件和围岩特性的改变,影响既有隧道结构安全.以天水市籍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上跨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高铁隧道为工程背景,按蓄水工程与隧道的空间交叉关系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流固耦合作用进行数值分析,分别计算河底清淤整修、中隔墙施做、河道蓄水等不同工况下隧道周边地层应力场、位移场、渗流场、隧道结构主应力及隧道安全系数,在河道蓄水工况下,重点比较了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层条件下,河底清淤整修、中隔墙施做等施工作业对既有隧道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河道蓄水后,隧道周边孔隙水压力增加,进一步引起隧道位移和结构应力增加,结构安全系数降低;水平防渗措施可减小隧道周边孔隙水压力、结构位移和应力,提高结构安全系数,可保证既有高铁隧道的防渗及结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可靠度指标β=4.7为目标,研究结合梁截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该具有的安全系数;并对根据欧洲规范EC4(Euro code 4)设计的结合梁截面进行可靠度校验,获得结合梁截面实际具有的安全系数,比较二者,认为在现行EC4分项安全系数的基础上需要一个附加安全系数,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结合梁截面达到欧洲规范ECI(Euro code 1)要求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内河船舶总纵强度安全指标与安全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水准2方法研究了内河船舶总纵强度安全指标与安全系数的对应关系,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安全指标及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一系列等值曲线图表,根据内河船舶的统计资料,给出了相应于破坏概率为10^-4时,船长在码头装卸货时静水弯曲应力的中心安全系数在1.55-1.88之间,船舶在波浪上航行时总纵弯曲合成应力的中心安全系数在1.419-1.481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施工安全,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围岩进行预支护。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措施,并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位移50 mm,边墙位移45 mm,初期支护的最终安全系数约为5.0,因此用超前锚杆预支护可以保证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的安全。同时,超前锚杆的最大轴力略13k N,并呈阶梯形分布,最大轴力位于锚杆的中间,并向两端逐渐减小,且拱顶位置的锚杆轴力较两边大。  相似文献   

7.
南京长江三桥初步设计方案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并且计人施工过程变形和应力的叠加效应,对南京长江三桥初步设计方案(独塔双柱、双塔独柱和双塔双柱)钢斜拉桥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计算得出3种初步设计方案钢斜拉桥在施工阶段结构的弹性稳定安全系数为4.9~10.2,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为2.1~7.9,表明3种方案钢斜拉桥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弹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都是足够的.最后,评价了施工过程中极限承载能力状态下的结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隧道内装饰方案为瓷砖+防火涂层,但防火涂层存在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运营期间容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剥落、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选取Ⅴ级围岩作为最不利情况,火灾影响深度按照5 cm考虑,火灾稳定达到900℃时,二次衬砌强度和钢筋按0.1系数折减等条件,验算火灾工况下二衬结构的安全系数。经验算,火灾工况下Ⅴ级围岩段衬砌结构不会发生坍塌,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故隧道全线可取消防火涂层,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迪 《北方交通》2023,(12):62-65+69
针对辽宁省西部地区某高速运营隧道出现的检修道隆起及边墙收敛病害,在专项检测及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病害特征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隧道衬砌在有无仰拱状态及膨胀围岩带来外部荷载增大状态的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仰拱结构对于衬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无仰拱的状态下,结构弯矩较大,导致安全系数不足,仰拱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结构受弯效应,提高了结构安全系数;仰拱结构很好地抑制了外荷载作用下的拱脚部位结构变形,降低了结构收敛量。膨胀压力所带来的外荷载增大,主要集中在右拱腰及右侧边墙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其影响范围,通过计算分析为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axis的加筋土挡墙布筋方式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加筋土挡墙的结构特点,利用Plaxis软件对不同加筋断面形式下的挡墙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各种断面下的水平变形、安全系数及潜在破裂面。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加筋土挡墙满足安全经济性要求的合理加筋断面形式,为今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动视频监控和记录系统在大功率交流内燃机车上的构成及应用.采用在车前、车后、车内等部位安装多路摄像头,并可对机车的运行状态的图像和数据进行显示、记录、同步回放或分类检索的方式,使司机能及时从操纵台的显示屏了解到车内各机械间和前后方道路的情况,避免了以往司机必须亲自进到各设备间对部件进行定期故障检查的情况,也提高了车外环境监控的准确性.这样不仅降低了司机的工作强度,还提高了监控的全面性和行车的安全性,特别对于目前铁路机车驾驶由正、副司机操作改革为单司机值乘的方案具有重要的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纵向压力的2B_0重载机车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2B0重载机车牵引试验中出现的3次扩轨掉道事故,分析了纵向压力作用下机车车钩倾斜与稳定原理,推导了车钩自由角的计算原理.根据车钩的试验数据,建立了车钩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大纵向冲动下车钩严重偏转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大摆角车钩必须具有对中复位功能;车钩自动复位能力、钩缓装置的特性对于机车车辆轮对侧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准高速客运机车KONI减振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准高速六轴机车动力学模型与理想的KONI减振器阻尼特性模式。利用机车动力学动态和准静态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安装KONI抗蛇行运动减振器对准高速客动机车地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为我国新型准高速客运机在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效益。主要讨论考虑机车运用均衡性的数学模型和机车周转优化的两种方法。对机车的周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机车径向转向架运动的基本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机车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型式出发,分析了这种转向架杠杆系统的运动原理及力学特性,阐述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设计原则。为便于进行曲绕通过性能分析,提出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的三参数定位原理,分析了牵引中的轮对导向机理,建立了曲线通过的基本方程。并利用以上研究结果,对机车径向转向架的曲绕通过性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机车整车发运吊具的技术要求和《起重机设计手册》为依据,利用I-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150 t机车发运吊具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计算,并对车体吊钢丝绳进行了校核.通过改进吊销的材质和结构,以及更换钢丝绳,使其满足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粘着利用机车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机车的高粘着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文中由粘着牵引力的基本概念出发,从机械系统、动力与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高粘着利用机车的设计要求及方法,并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论证了各部分合理匹配与协调。希望能对提高我国机车的设计水平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编组站机车作业安排过程中,列车的晚点、待取乍辆的缺少、待出发列车的时间紧急等都会要求机车在解体列车时按需而行,而不是按列车到达的顺序依次解体。这就要求在编制车站计划时实现合理的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运用有限状态机模拟机车动态,输入计划列车到达、出发信息、现车信息推算机车任务,决策现场作业顺序,辅助调度员做好调车作业计划。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不固定牵引方式双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图的数学模型,以机车在两折返段和基本段总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设计了求解该机车运转制机车最优配置的一种变异进化算法。该算法根据个体适应度的优劣而对个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异,并采用启发式变异和随机变异两种变异策略,既使优秀个体的染色体中优良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遗传给子代,又保持了子代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和收敛速度。以某列车运行图为例仿真计算,所求得的机车段内总停留时间和需要的机车数比该运行图分别减少约23.8%和9.8%,并与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车车辆的动力学动态仿真系统一般包括模型建立、模型计算、模型显示3部分。文中提出了基于三视图CAD设计思想,可视地将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初始数据链附着在图形界面上,从而建立起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几何模型。这便于模型建立和修改,也便于将模型向仿真计算传递。同时,在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动画的模型动态显示方法,能逼真地模拟模型计算的结果,有效地检验了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性能,这两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