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日益显著;油战略储备不足;进口通道过于单一;用油效率有待提高等。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应加大国内资源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使用多种能源,建立"四位一体"石油储备体系,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大力提倡节约用油,提高用油效率,实施石油进口路线多元化,加强国际能源外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2.
《广石化科技》2005,(1):18-18
近5年来,我国原油生产平均增长幅度仅为1.2%,而石油消费的增长幅度却高达6.4%.2003年,我国原油总加工量为2.4亿t,石油表观需求量为2.52亿t,同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增至9112.6万t,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36.08%.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t左右,届时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目前我国消耗的原油已达世界总消耗量的7.4%,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世界石油工业》2006,13(1):16-2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主要依赖进口石油,当时的煤油被称为“洋油”,1949年前的44年中国共进口了2800万t“洋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中国政府和中国石油界的不懈努力,1965年中国实现了石油产品全部自给,并且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1973年中国首船原油出口日本,自此以后中国石油出口供应国际市场。1985年是中国石油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当年中国出口了3000多万t的原油。1973年至1993年的21年间,中国共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t。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石油进口海运量已超过2.1×108t/a,预计2015年以后,将超过3×108t/a,海运业发展形势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也将带来更多的影响。从我国石油进口的海洋运输需求分析入手,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石油海运业面临的形势,本着提高我国石油运输安全,落实"国油国运"战略的目的,提出了石油企业利用目前较低的造船和运输成本机会,抓紧构建必要的合资或自有运力;国内航运企业配合"国油国运"战略实施,构建和完善"国油"运输船队,慎重拓展国际石油海运市场;造船企业加强技术储备与创新,向综合经济技术好、节能环保和安全防海盗性能高的高端船舶技术领域发展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的工业国,在石油领域展开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竞争。在全球的重要主油区,如同中国与日本一样,中印之间的竞争如影随形。那么,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究竟走向何方?中印竞争会对世界石油格局产生何种影响?中印能否携手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6.
林伟容 《石油商技》2004,22(6):50-50
在紧急情况下,战略石油储备是保护一个国家可能发生的短期石油供应波动的最有效的途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期分别达到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上升。为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中国正有计划地建立石油储备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世界石油市场中心正转至亚洲。俄罗斯出口中国、日本、韩国、秘鲁等国的石油可能成为世界油价的基准。中国准备借助人民币进行全球石油贸易,意味着石油美元时代的终结。—俄罗斯能源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费金日前表示,俄中能够帮助亚洲能源市场解除现存的石油—美元的挂钩,并推出一种新的挂钩:俄罗斯石油ESPO—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之时资金缺乏,邓小平指示要"下决心向国外借点钱搞建设"。日本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首个国家。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生产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近海石油资源的开发则成为极具挑战性的任日本最终成为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首个国家。日本造的"渤海2号"为了开发渤海的近海石油资源,1969年,中国向日本务。恰逢此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使得日本将中国视为未来保障其能源供给的重要国家。随着中日关系的逐渐升温,  相似文献   

9.
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石油进口大国的战略重点。全球最大的四个能源消费国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但是,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且石油全部来自海外。因此,中国、美国和日本在能源独立方面的诉求一致,可谓是在同一个阵营。日本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经验和美国一样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美国石油公司在华陆地、海上石油探风险投资发展趋势与特点,考察了美中在石油领域业务合作的巨大潜力,重点分析了在油气勘探、天然气开发、下游工业、后承包与技术转上、设备贸易5个领域中美商在华拓展业务的前景。美商进国中国领域在资金、技术、经验方面的有优势,但面临其他外商的有力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1.
Shaw集团与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的合资企业巴杰尔技术转让公司,将为日本石油公司的子公司日本石油炼制公司建设170kt/a异丙苯装置,提供技术和基础工程服务。该装置将建在日本石油炼制公司在日本北海道的室兰炼油厂,定于2008年投产。该装置产量将有助于满足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将异丙苯用于生产苯酚和双酚A强劲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石油海运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中有50%来自中东,22%来自非洲,12%来自东南亚.中国从这三个地区进口石油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全部依靠海运.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越南因所谓中国渔船破坏越南国家油气集团探测船探测电缆,以及中国新版电子护照上有"南海争议地区"地图,再次挑起南海争端,妄想侵占中国南沙群岛. 越南之所以能够在南海问题上肆意妄为,除了有着众多西方石油资本支持以外,还得到了一个亚洲重要盟友日本的帮助.一方面日本协助越南开发海洋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利益,另一方面越南借此拉拢日本,意在对抗中国. 三菱财团插旗南沙 1992年8月21日,日本三菱商事联合下属的三菱石油株式会社、三菱石油开发株式会社以及日本石油公团合资成立了日越油气公司(Japan Vietnam Petroleum),四家公司分别持股3.5%、46.9%、0.3%和49.3%.当年10月,三菱石油与越南最大的油气公司越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签订了在越南头顿市近海九龙盆地15-2区块构造勘探、开发石油的产品分成合同,并由日越油气公司负责实施勘探.  相似文献   

14.
《青海石油》2009,27(4):130-130
日本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就在日本境内联合储备石油达成基本协议。根据双方协议。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市建立一个石油储备中心。自今年秋季起,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将在该地区喜入石油基地存储6亿升石油,这相当于日本一天的石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开放的年代,资源、市场及人才竞争日益全球化,如何使石油工程师具有更强的工作和竞争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SPE的DonaldA.Olson从一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今天具有竞争力的石油工程师,除了必须具备的工程技能外,还要具有完善的计算机技能,以胜任其工作并保持竞争地位。他给出了石油工程师应该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基础知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刘运锡 《河南石油》2006,20(2):98-99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结合西部新区勘探开发生产实际,探讨了着力培育西部石油企业文化的思路与方法;西部石油企业应构建以“创业、创新、竞争、发展”为核心内涵、独具特色的西部石油企业文化,形成完整丰富的观念体系,并把这些观念形态文化渗透到西部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其它各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石油公司在中国天津的润滑油厂自1996年3月起已向中国零售市场和日产汽车网络供应润滑油。1996年4月1日日本颁布石油进口法,国内炼油/销售业竞争加剧。此举是日本石油公  相似文献   

18.
作为石油生产、消费、进口大国,美国多方布局、内外并进的组合性石油战略,并辅之于近年推出的"能源新政",使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开始逐年降低。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美国出口的石油产品总量比从全球市场上购买的石油产品总量多5.4万桶/日。这意味着,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已经成为石油产品净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一涨再涨,使得国内成品油市场备受瞩目。随着中国入世保护性条款的到期,国内成品油市场烽烟四起,竞争目益激烈,国外石油大公司会由试探性地介入逐步演变为大规模进入,同时中海油、中化、以及众多的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将会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政策的支持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改委2009年2月下旬发布的报告称:"2008年中国石油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