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聪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112-1113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冠脉造影、PTCA及支架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心理教育,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定期用药、抗凝药应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心电监护有无心律失常,心功能监测、观察尿量、持续血压监测,熟练配合医生。结果通过以上方法与前几年对照发现:术后病人皮下血肿、肾功能改变、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心功能减低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病人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总结520例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了解股动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介绍如何做好穿刺部位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防治术后并发症。结果520例PCI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36例,发生率为6.9%,主要是局部血肿,并发症治愈率为100%。结论严格掌握PCI操作规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总结520例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了解股动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介绍如何做好穿刺部位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防治术后并发症。结果520例PCI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36例,发生率为6.9%,主要是局部血肿,并发症治愈率为100%。结论严格掌握PCI操作规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后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法,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舒适度。方法选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的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100例,手术方法与术后抗凝方法一致,实验组采取提早变换体住,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两种不同干预方法术后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舒适度两组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压迫股动脉提早变换体位,减少病人卧床引起的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同时达到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5.
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新的方法。在总结了2003年2月-2005年5月对1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拴塞术的术后护理经验,认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出血,做好股动脉留置鞘管的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股动脉血栓形成、脑梗塞、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对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原目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8年4月心血管内科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308例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30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8例,包括: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心律失常5例,低血压3例,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4例,尿潴留4例.各并发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采取积极监测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性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病人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①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用药指导。②术后进行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及心电图的监测。③术后检查囊袋有无血肿,控制并发症,出院后生活指导及随访。结果56例老年性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起博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到1%以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到1%以下。结论加强对老年性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病人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控制血糖,监测肾功能,控制其他与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50例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评估与准备、心理干预;术后严密的监护和生命体征观察以及观察伤口有无疼痛、出血、尤其是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有无出现血肿、冠状动脉痉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做好饮食、运动、抗凝用药及特殊事项的指导等,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冠状动脉支架术术后出血显著影响预后,如何减少术后出血,一直被广泛重视.方法:观察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对1152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由于少见原因所致出血进行分析并处理.结果:介入术后给予穿刺部位压迫止血.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部位解除压迫后出血3例;股动脉穿刺予8字包扎后腹胀、呕吐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促进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的康复寻找较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1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心情平静,减少局部血肿及穿刺点出血,避免并发症出现,有利于病情康复。结论强调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知识寅教,通过整体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3月行PCI术患者846例,男性522例,女性324例,年龄30~81岁。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4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2例,不稳定心绞痛313例,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出现并发症共25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8例,穿刺部位出血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迷走神经反射6例,造影剂不良反应3例,心包填塞2例,经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好转出院。结论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对PCI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科59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经积极补液、升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均转危为安;穿刺部位血肿8例,经徒手压迫加压包扎及冷敷后均吸收;尿潴留5例,予以相应处理;无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针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严密观察病情及加强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观察,总结采用新的穿刺部位在术后护理方面的经验得失。获知此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舒适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452例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9例,穿刺部位出血8例,迷走神经反射24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5例,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经皮冠脉介入后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观察能力及预见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3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行护理观察,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果:2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7.8%,余5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60枚。术中发生心律失常2例,心绞痛5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总结15例颅内动脉瘤(AN)患者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出血,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完成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术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针对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穿刺部位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恢复建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介入术后术肢解除制动的最佳时机及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07-2014-04间入住我院脑血管中心的100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肢伸直制动12 h,绝对卧床24 h;干预组在术肢制动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术后2 h术肢解除制动,术后8 h下床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及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和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排尿困难、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全脑血管介入术后2 h术肢解除制动、术后8 h下床活动是可行的、安全的,可明显减少非穿刺部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156例直接穿刺行首次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的舒适度,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13例肝移植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论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维持液体的平衡,注意出血的观察,排斥反应的观察,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