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DNA和(或)核DNA变异导致线粒体结构或功能障碍, 引起的一组儿童时期较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病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强,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 可累及任何器官, 表现为任何症状, 可以任何遗传方式遗传, 诊断需综合分析。多数线粒体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多学科管理、对症治疗为主, 部分线粒体病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一些小分子药物、基因治疗正在快速研发中。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罕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样, 预后不良。SLE相关TMA病因复杂, 包括补体介导性TM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药物介导性TMA、感染等, 不同病因的治疗原则也有所差异。本文就儿童SLE合并TM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V,也称为ATP合酶,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大蛋白复合体,由2个功能性蛋白复合物F0及F1构成。复合物V是线粒体呼吸链的最后一个复合物,在线粒体中通过电化学梯度传递质子,以ADP、Pi及Mg2+为原料合成ATP,为细胞供能。大多数患者新生儿期发病,导致严重脑损害或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很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病、心肌病、高乳酸血症及3 甲基戊烯二酸尿症等,因受累器官的不同导致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复合物V由16个亚基组成,由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共同编码。迄今,国内外已报道了MT-ATP6、MT-ATP8、ATPAF2、TMEM70、ATP5E基因突变导致的复合物V缺陷。本文总结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V的结构及功能,并对复合物V缺陷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遗传代谢性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确诊较困难.现对遗传代谢性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以肝大、胆红素代谢异常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要点进行阐述,包括产前诊断、酶替代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等临床诊断、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Leigh综合征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Leigh综合征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是线粒体病中的常见类型,因线粒体能量产生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损害。自1951年英国神经科学家Leigh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在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分子遗传学方面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1(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mitochondrion-associated 1, AIFM1)基因编码具有细胞凋亡作用及氧化还原功能的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蛋白。AIF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广泛表达, 在线粒体中发挥重要作用。AIFM1基因突变与严重的X连锁线粒体脑肌病、Cowchock综合征、X-连锁的脊椎外骺端发育不良伴髓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听神经病变等疾病相关。AIFM1基因突变表现出广泛的临床表型, 但突变与表型、表型严重程度之间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该文总结已报道的AIFM1基因突变相关位点、表型、可能致病机制, 对AIFM1基因突变相关疾病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线粒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了解遗传性线粒体病的遗传特点、最新基因分类、小儿常见类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新进展,尤其是临床诊断要点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及为改善症状和阻遏疾病发展的各种措施,对遗传性线粒体病的诊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重、胃肠道表现复杂、预后不佳, 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常与感染、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病因鉴别, 内镜表现以及通过内镜获得病理是诊断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证据, 尤其是临床诊断困难者。该文就内镜在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中的意义、表现、活检部位和病理特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Bardet-Biedl综合征(B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纤毛形成相关的BBSome复合物基因变异所致的一种罕见非运动性初级纤毛病, 其临床表型多样、异质性强, 根据原纤毛分布及功能常累及多脏器, 其主要特征包括视网膜变性、肥胖、多指畸形、认知障碍、性腺功能减退以及肾脏疾病等。已知BBS的致病单基因26个, 且在不断更新, 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本文将对Bardet-Biedl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致病基因及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简要综述, 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是一类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由于编码某种酶的基因致病突变导致酶活性缺乏,引起能量代谢衰竭和多器官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复杂,轻重不同,可急可缓。少数既往无症状的患儿急性发病,在不明原因情况下发生心源性猝死。随着生化分析技术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对猝死患者的代谢尸检及基因分析,明确了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是导致猝死的一组遗传病。通过串联质谱法扩展新生儿筛查或高危筛查,患儿可在无症状时期或疾病早期获得诊断,早期干预是减少残障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缺陷是导致儿童线粒体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1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导致的幼儿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经过、生化特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分析及基因突变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男,自1岁1个月起腹泻,体重下降,伴无力、进行性黄疸、肝损害。经多种检查、尿液有机酸分析及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未见特异性改变。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降低,线粒体基因分析发现患儿及其母亲tRNA 5821G>A突变,证实患儿存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患儿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无效,于1岁5个月时夭折。复合物Ⅰ缺陷是线粒体呼吸链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本研究首次诊断了1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所导致的中国儿童患者,其临床表现为胆汁淤积症。线粒体肝病是导致儿童代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生化分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测定及基因分析是病因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膀胱炎(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移植防治的重点,文章就HC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现状作一介绍.HC的发生常与移植前大剂量放化疗毒性,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供者类型和移植方式等相关.根据相关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相似文献   

13.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PS),1952年首次报道,具有多脏器受损、病情进展迅猛、延误诊治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该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非常困难,且病情进展迅速,许多患儿因早期不能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现对HLH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例线粒体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患儿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运用PCR法扩增患儿外周血线粒体基因3243、8344和8993热点突变及已报道的62个常见突变位点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在某医院年度体检中选择7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PCR RFLP方法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儿,1岁9个月时出现持续高乳酸血症、反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氨血症,头颅CT扫描显示双侧额顶叶对称性空泡样低密度灶,考虑线粒体性脑肌病;脑萎缩。2岁时死亡。患儿外周血线粒体基因3243、8344和8993热点突变及已报道的62个常见突变位点均未见突变,患儿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存在7496 T→C突变。为证实在正常人群中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是否存在7496 T→C突变,70名正常对照组皆未发现这一位点突变。结论线粒体脑肌病可以表现为代谢紊乱和神经损伤,应提高警惕。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7496 T→C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细胞病。该突变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线粒体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代谢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受累为主.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综合征类型和非综合征类型,由于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和重叠性,在临床病例中非综合征类型约占70%[1].该疾病以儿童期始发为主,约90%在5岁前发病,并伴有发育落后.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及卒中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是线粒体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病目前尚无特殊的疗法,但有研究认为辅酶Q10和L-肉碱对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线粒体细胞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点及其基因突变特点,从基因水平了解线粒体细胞病致病因素,并达到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的目的。方法对1例线粒体细胞病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先扩增患儿外周血线粒体基因3243、8344、8993三个热点突变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然后扩增已知的62个常见突变位点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同样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随机选择5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男性患儿,出生2 d出现持续高乳酸血症、反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黄疸、肝功能异常、抽搐,头颅CT平扫示双侧大脑实质弥散性对称性低密度灶,2个月龄时死亡。线粒体3243、8344、8993三个位点均未发现突变,但细胞色素B基因存在15765 G→A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340位由甘氨酸(G)转变为谷氨酸(E)。患儿母亲身体健康,外周血中亦同样存在该突变,患儿父亲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皆无此突变。结论线粒体细胞病可表现为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多脏器功能损伤。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15765 G→A突变可能是线粒体细胞病的一个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7.
胱氨酸贮积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溶酶体膜转运缺陷,使胱氨酸沉积于体内各器官。近年来对该病的遗传、特异性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胱氨酸贮积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进行综述,并介绍基因定位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线粒体DNA基因缺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婴儿痉挛症表现为未成熟儿大脑的一种年龄依赖性反应,可以引起广泛损害。多种线粒体病与婴儿痉挛症相关,可能是隐源性婴儿痉挛症的病因或继发性改变。对代谢性疾病和线粒体病的筛检,有利于婴儿痉挛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特异性诊断对婴儿痉挛症的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其病因可能与感染、遗传易感及超免疫反应有关,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易感基因多态性等有关.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是川崎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尚有争议,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可采用外科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病,大量朗格罕斯细胞组织聚集于多种脏器,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将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阐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