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是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杨甲三辨治失眠,从“头三神”等头部腧穴入手,重调元神燮理阴阳,辨证论治以虚实为纲,补泻分明。推崇经络辨证,善用足太阳阳明腧穴,并配以独创单手进针法和补泻手法,具有层次分明,坚实轻灵的特色。临床应用杨甲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杨甲三“调神针法”、杨氏针刺手法特点及优势,调神针法辨治失眠进行阐释,以期为针灸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刺太溪三阴交涌泉穴治疗老年人失眠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兆元 《陕西中医》2010,31(6):731-732
目的:评价针刺太溪、三阴交、涌泉穴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老年人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针刺太溪、三阴交、涌泉;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采用中医疗效、睡眠率疗效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老年人失眠多为肾阴亏虚,此针法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和临床针灸处方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15部现代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和现代临床文献中治疗失眠的选穴进行对比,予以分析。结果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同功穴"共计45个,腧穴总频次为296次。其中神门、内关、印堂、四神聪为15部教材的共有腧穴,各出现15次,分别占总频次的5.07%;而三阴交、心俞、神庭、翳明各出现14次,分别占总频次的4.73%。此8穴可归为失眠"同功穴"的一级选穴。失眠"同功穴"主要集中在督脉、膀胱经、肾经、胆经、脾经和心经,其分布主要以头部和四肢部为主。结论失眠"同功穴"中的一级选穴可用于临床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最佳疗效,而二、三级选穴则往往作为配穴临证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常伴有头痛、头昏、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多梦等.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临床又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目前针灸治疗失眠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已经取得确切疗效,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秀慧  许幸仪  黄德弘 《新中医》2017,49(5):152-153
<正>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中医古代文献对失眠的描述早在《内经》中就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的说法,清代以后的著作多将失眠称为不寐。黄德弘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睡眠障碍的比例为29%,并逐年上升.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精神、生理、环境、疾病等因素引起均可导致失眠,严重的失眠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的疾病.西医在治疗上多以镇静催眠药为主,但鉴于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和撤药综合征,以及异常精神状态,使西医治疗失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医应用针灸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眠"等.文章基于中医古籍,通过查阅、整理研究不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失眠的概念和体质分类、失眠的病因病机与体质的关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症,指的是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自2006年10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经穴推拿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睡眠障碍,中医称为不寐,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前期),易醒、多梦、睡眠不深(睡眠中期),早醒(睡眠后期),甚至整夜失眠;“夜不瞑,昼不精”,进而影响日间活动,出现头昏乏力、嗜睡倦怠等;其中以心脾两虚型失眠最多见。顽固性患者常可触及其颈夹脊附近压痛点或结节;通过针刺治疗这些“反应点”,能缓解颈项部周围软组织对血管神经的牵拉,从而调整微循环和大脑皮层兴奋性。笔者通过在口服中成药复方枣仁胶囊基础上,加刺颈项部穴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失眠的中医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荣 《光明中医》2008,23(2):233-234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入寐困难,可寐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寐。本病多由于内外因素引起心、脾、肝、肾、胆等脏腑功能失调,使心神不安所致。西医学中的神经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等,凡表现以失眠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可见到的睡眠障碍疾病除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行症、遗尿等,还有“多睡”[1]。“多睡”主要指睡眠量的异常,有的学者称之为“睡眠过度”,系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2]。“多睡”在内经中称为“善眠”、“嗜卧”、“多卧”,后世医家也有称“喜眠”、“欲眠睡”、“多寐”的。本文探讨的“多睡”似与在现代医学中的“非器质性嗜睡症”临床表现一致,笔者试从中医古籍对“多睡”的阐述中总结中医对“多睡”的病机、治疗及康复方面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非器质性嗜睡症”的认识,从中医角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高月香 《光明中医》2012,27(8):1565-1566
失眠就是睡眠障碍的最基本表现,既可由精神因素诱发,也可见于其它疾病中,且与工作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年龄的大小、受教育的程度均有密切关系.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所以也称不寐.首见于《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中称为“不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高考紧张、就业压力等,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老年患病人群中更易伴发其它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自觉夜间难以入睡并在隔日晨起后有疲乏无力、头晕、精神萎靡,而且长期形成恶性循环使失眠加重,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心脾气虚是失眠发生发展的主要基础,故对一些顽固性失眠、病程缠绵患者我们应用归脾汤为主,辨证治疗以失眠为主证的病例58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暴食症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目前的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中存在着副作用多、复发率高、长期愈后较低等问题。穴位埋线为针灸“留针”“皮内针”等疗法的发展,有延长和增强针刺效应的特点,文章总结了张彩荣主任治疗暴食症的临床经验,张彩荣主任认为暴食症主要病机为脾不健运、脑神失调,治疗应以运中健脾、调神畅志为治则,选取足太阴脾经腧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头部腧穴及背腧穴等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这将为临床治疗暴食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睡眠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睡眠不足会对人体多种器官造成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另一方面,人体不同器官发生病变也是引发或加重失眠的因素之一。中医各家治疗失眠及其并发症时会注意脑心同调,治疗失眠是也多从五脏论治,且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都会产生变化。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更易出现失眠,且更容易合并并发症。血亏阴虚型失眠是中医临床老年失眠的常见证型。酸枣仁汤是养血安神的经典名方,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之要剂,有养肝血以宁心安神,清内热以除虚烦的功效,对于老年人气血不足,营卫之气运行失常所致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失眠与心脑血管疾病共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从睡眠剥夺对脑、心、肝的损伤;酸枣仁汤对脑、心、肝的影响作用;抑制睡眠剥夺是从脏器的损伤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探讨酸枣仁汤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酸枣仁汤治疗睡眠障碍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1]),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安神为主,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为营卫失调,阳不入阴。失眠虚证多为心、肝、脾、肾阴血不足;实证多为肝郁化火、胃腑不和、食滞痰浊等。总体来说从阴虚、火热论治者多,从寒湿、阳虚论治者少。然而由于现代社会损及阳气的因素较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又称"睡眠障碍",中医学称"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后易醒或醒后再难入睡以致影响日间功能活动的症状[1]。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节奏加快,失眠患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临床治疗西医多以抗焦虑及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中医则有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穴位埋线作为针刺疗法的革新,以其便捷有效、作用持久、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关注[2]。现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症,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的一种情感障碍。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并伴随有食欲降低、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与中医的“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失眠”等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和药物均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睡眠障碍的比例为29%,并逐年上升。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精神、生理、环境、疾病等因素引起均可导致失眠,严重的失眠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的疾病。西医在治疗上多以镇静催眠药为主,但鉴于这些药物容易引起依赖性和撤药综合征,以及异常精神状态,使西医治疗失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医应用针灸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邱鸿钟  梁瑞琼 《新中医》2015,47(9):250-251
<正>失眠症,在中医古文献中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寝"不寐",常有难入睡、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睡而不深、多梦,以及醒后不适感或白天困倦,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社会功能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等症状。《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失眠归类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等类型。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20.
<正>失眠障碍是以频繁、持续的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睡眠难以维持,并引起患者对睡眠质量不满为特征的睡眠障碍~([1])。这些睡眠问题时常伴随且困扰着患者,甚者引起其他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失眠障碍以重塑睡眠-觉醒节律为主,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三环类抗抑郁药、褪黑素等,因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依赖性、宿醉感等不良反应,而在临床应用上已受限制,甚者已停用。中医学上将失眠障碍称为"不得卧""不得眠""不寐",早在《黄帝内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