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继发性闭经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本文主要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分别对继发性闭经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系统归纳,对继发性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病治疗,西医西药治疗,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治疗进行了系统总结.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继发性闭经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恣情纵欲所致,提出了"肾虚是根、阴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观。中医治疗有三方面优势:病证结合、整体辨治,有助于改善全身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局部辨症、审因论治,有助于消除局部病灶,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缓缓图治,有助于巩固远期疗效。临床治疗有三要素:辨病审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病证结合,首辨脏腑和虚实;分期论治,辨证治疗出血灶。  相似文献   

3.
浅谈近代中医辨治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中医辨治模式已有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症治疗三种,由于证候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术语,因此,辨证治疗相对于西医而言是独特的。古代中医,也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既要辨太阳病,同时还要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这种模式一直相传至今,可以说是中医辨治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而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践特点。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雨协 《河南中医》2011,31(8):885-88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治思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指的是西医的"病",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检查手段,确定TIA的临床诊断以及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然后依据TIA的基本病机特征,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做出初步的用药指导.微观辨证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试验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7.
病下辨证是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前题下进行辨证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中医学理论选方用药进行诊治。病下辨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在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刘教授认为凡是在疾病过程中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现代医学互补优势的思路皆可应用,临床可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用药是否特殊,或偏于辨病,或偏于辨证,或病证结合灵活变动,以诊疗消化性溃疡为例说明,临床常从三个层面出发:一是先辨病以确立总则;二是将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与中医辨证结合起来,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三是辨病用药使病证结合。刘教授灵活运用病下辨证诊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优势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外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人体体表疾病的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中医外科独特的治疗体系,临床诊治首先辨病,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成为其最主要的临床思维特色,其还需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那么,究竟何为辨病辨证?整体与局部到底有什么关系?又如何将其结合起来,以中医外科临证思维指导治疗,现就此作一论述。1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而后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焕禄临证辨治冠心病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再识证。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冠心病不同于胸痹,病机不能简单概括为"阳微阴弦",从中医学角度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考虑"心之气阳虚衰、瘀血阻滞经脉"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并注重冠心病的调神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病理学证,病概念的同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野 《中医杂志》1997,38(8):499-501
中医病理学是现阶段中医学的核心。目前普遍的认识是:1.中医病理学(或其他医学病理学)存在着(或理论上存在着)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两种体系,即:存在两种并列的病理概念(证,病)和相应的认识方式(辨证,辨病);2.这两种体系的矛盾是中医病理学的基本矛盾。这种观点已成为提出中医病理学和中医病理学相关学科如中医治疗学,中医病理学史,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多种命题的出发点。如在中医病理学上,证、病概念的形成机制,各自内涵、特点和优劣,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中医治疗学上,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在中医病理学史上,证、病关系的发展;在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上,证和病的结合等等,都成为主要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方坚  杨小红 《河南中医》1999,19(3):64-66
鼓胀病是历代中医“风、痨、鼓、膈”四大疑难症之一,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形成的腹水等,都属该病范围。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外治与内治同用,并结合西医的一些疗法,使该病的疗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从痰证的中医医籍及医家证治整理、病证结合中的痰证的临床中药辨治及痰证的实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痰证的相关研究进展。传统中医领域内的痰证的证治方药,因各位医家其所处时代及辨证思路的不同而证治用药各有特色。病证结合思路指导下的痰证临床辨治涉及现代医学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但其总的指导思路未脱离中医理论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病证结合思路指导下的痰证实质研究分别从血液生化检查、细胞因子水平等角度探讨了各种疾病痰证的现代医学的病理机制,但其结论多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疾病,难以外推。提出从方药相应的模式建立痰证的临床辨证诊治标准,及从蛋白质群水平探讨建立痰证的微观辨证指标的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正值 《江苏中医药》2002,23(12):45-45
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运用的基本特点,历代医家对疾病表现、发展规律及诊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证经验.随着现代医学日益发展,中医临证必须辨病,更应准确辨证,分析"证"的成因、性质及其中的错综复杂关系,据"证"而治,才能获取佳效,兹举两案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谢六生 《国医论坛》1998,13(6):18-19
辨证论治是从宏观上对疾病进行审查,具有直观思辨的特点。“证”只能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只有“病”才能反映从发病到终止的全过程的本质,因此辨证必须结合辨病,以辨病指导辨证,以辨证充实辨病。辨病结合辨证必须吸取现代医学的成果,引入现代医学的检测和实验医学是辨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璐 《河南中医》2012,32(2):184-185
中医治疗痛经时,主要以整体现念、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治因求本,以辨证分型、分虚实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月经周期论治等方法治疗痛经,坚持“有是证用是药”,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与辨病治疗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根据疾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补肾阴、补肾阳或补肾健脾兼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再障的发病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治病与治证相互兼顾 ,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辨病与辨证就是医学中的一对矛盾。对辨病与辨证的内涵及其关系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不同时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自西医引进两百多年以来,辨病和辨证的争论愈演愈烈。发展到现在,仿佛医学界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亲病者为西,亲证者为中,病证辨治即为中西结合。这样的观念不能说错,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片面性。本文作者阐释了对辨病和辨证的独特理解,并提出病证辨治的优化治疗模式,希望以此探讨一条适合中医现状的中西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8.
总结朱宗元临证具体思路与方法。诊疗模式主张中西医结合,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思路分为三方面,衷中参西,即以中医辨病辨证为主确立治法和处方,同时再参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执西用中,即以现代医学病因病理为入手点,以中医传统认识予以合理诠释后再运用中医治法予以立法处方,其间时或采纳中药药理研究成果以增强疗效;中西合璧,即充分发挥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的认知方式、诊疗优势,甚至是互补结合,从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标。具体临证方法可分为两个过程,即组方(主方、药组、轻剂)和调剂(调剂合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化学合成药物、冠脉搭桥、介入等西医疗法均可以治疗冠心病,但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运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的理念,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辨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初步摸索出一套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为主,结合现代医学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认识为辅,进行配伍组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