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HSV-Ⅰ,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通过三种给药方式观察感染病毒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PE),MTI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对HSV-Ⅰ的直接杀灭、预防和阻止复制作用。结果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能抑制HSV-Ⅰ病毒的复制,但无预防和直接杀灭作用,朱砂七粗提物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31 5g/L,治疗指数(TI)为19.84;总蒽醌抑制HSV-Ⅰ病毒复制IC50为0.004 7 g/L,治疗指数(TI)为16.62。结论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在体外具有明显的保护宿主细胞抵抗HSV-Ⅰ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砂七总蒽醌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朱砂七总蒽醌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朱砂七总蒽醌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瘤重的研究,观察朱砂七总蒽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应用MTT法检测朱砂七总蒽醌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Giemsa染色法从形态上观察朱砂七总蒽醌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朱砂七总蒽醌具有抑制小鼠肿瘤S180和H22的作用,抑制率在4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朱砂七总蒽醌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mg/mL;形态学观察显示朱砂七总蒽醌作用HL-60细胞后,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朱砂七总蒽醌在体内对小鼠肿瘤S180和H22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实: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作用。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充分利用无花果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在人上皮样癌(Hep-2)细胞株、地鼠肾(BHK21)细胞株和原代兔肾(PRK)细胞上研究其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结果:无花果叶提取物在体外对HSV-Ⅰ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MIC)为0.5 mg/ml,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和无花果叶水提取物最大无毒浓度(TDO)分别为550 mg/ml和5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 100和100。结论:无花果叶提取物对HSV-Ⅰ具有抑制和杀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朱砂七总蒽醌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朱砂七总蒽醌(ZSQ)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朱砂七总蒽醌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 ladder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朱砂七总蒽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32、3.2、0.32、0.032mg/ml朱砂七总蒽醌作用HL-60细胞72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69%,36.84%,63.76%和80.57%,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朱砂七总蒽醌在48h的IC50约为3.2mg/ml。形态学观察到用药后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伴有多核细胞形成。FCM分析发现朱砂七总蒽醌阻断HL-60细胞生长于细胞周期的G2/M期,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能够诱发肿瘤细胞产生凋亡小体、DNA ladder和细胞凋亡峰。结论:朱砂七总蒽醌能抑制HL-60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体外研究川楝子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作用。方法以Vero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空斑减数实验测定川楝子提取物抗HSV-1活性,计算其IC50与治疗指数,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三个方面初探川楝子提取物抗HSV-1活性的机理。结果川楝子提取物能明显抑制HSV-1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8.26μg/mL,TI值为18。研究显示,川楝子提取物在体外对HSV-1直接灭活的效果明显,而对HSV-1吸附与穿入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差。结论川楝子提取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抗HSV-1感染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HSV-1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Ⅰ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了解不同浓度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及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中分别以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药。结果:广藿香油对MDCK、Hep-2、Vero和Hela细胞的TC50浓度均为0.101mg/ml,TC0浓度为0.092mg/ml。广藿香油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IC50分别为0.081mg/ml、0.084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25、1.20;可抑制流感病毒,IC50为0.088mg/ml,TI为1.15;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很低,IC50为0.092mg/ml,TI为1.10;对单纯疱疹病毒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抗病毒实验广藿香油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抗腺病毒、抗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但不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骆驼蓬生物总碱体外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骆驼蓬生物总碱体外抗病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研究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柯萨奇病毒B1、B3,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及calcusyn软件计算药物对不同细胞株的毒性和抗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IC50;采用CPE抑制实验分别研究药物对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直接杀灭作用以及不同给药时间对病每感染的影响。结果:骆驼蓬生物总碱对流感病毒甲,型有一定抑制,对流感病毒乙型无抑制作用,对柯萨奇病毒B1、B3有抑制,对单纯疤疹病毒1型和2型抑制作用明显;MTT法研究证明其抗疱疹病毒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其对疱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对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早期过程有抑制作用。结论:骆驼蓬生物总碱具有抗病毒作用.可抑制HS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夏枯草水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作用。方法:以Vero细胞作为病毒感染靶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MTT法检测夏枯草水提物体外抗HSV-1的效果。并以不同浓度夏枯草水提物作用于HSV-1感染的不同阶段,探讨夏枯草水提物抗HSV-1的机制。结果:夏枯草水提物对HSV-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抗病毒作用增强,呈量效关系,TI(药物治疗指数)值为45.71。进一步实验发现夏枯草水提物6.25 mg生药/ml在体外即能抑制病毒吸附和生物合成,又能直接杀灭病毒。结论:夏枯草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HSV-1作用,是对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刘妮  朱宇同  李明 《中药材》2006,29(12):1332-1334
目的:观察知母宁(Chinonin)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作用途径及对HSV-Ⅱ DNA的影响,探讨Chinonin抗HSV-Ⅱ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Chinonin对HSV-Ⅱ所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病毒感染的预防、治疗、直接杀伤作用,阻止病毒复制的动态观察,探讨Chinonin抗HSV-Ⅱ的作用途径;通过HSV-Ⅱ DNA荧光定量PCR观察Chinonin对HSV-Ⅱ DNA的影响,探讨Chinonin对HSV-Ⅱ的作用机理。结果:Chinonin预先用药,对CPE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用药,在6.25 mg/ml浓度能完全抑制CPE。药物与病毒直接作用后感染细胞,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对Chinonin抑制HSV的动态观察发现,Chinonin能明显抑制病毒的增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hinonin浓度大于6.25 mg/ml时HSV DNA为阴性,浓度为3.125 mg/ml、1.56 mg/ml时DNA拷贝量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结论:Chinonin抗HSV的作用可能主要不是通过影响HSV与病毒的吸附,而是通过影响病毒的复制,与抑制HSV 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板蓝根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板蓝根5个化学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型(HSV-Ⅰ)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板蓝根不同化学部位抑制HSV-Ⅰ对Hep-2细胞感染的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比较各部位抗病毒活性强弱。结果板蓝根各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其中部位活性最强,TI为8.2;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结论板蓝根在体外主要通过抑制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SV-Ⅰ作用。  相似文献   

13.
麻疯树提取物体外抗病毒和杀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麻疯树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和杀菌作用,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麻疯树1,2,3号提取物对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Ⅰ)、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Ⅱ)和流感A3型病毒(A3)的直接灭活作用以及抑制它们增殖的作用;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法,观察麻疯树1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麻疯树1,2,3号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较小;提取物既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在胞内的增殖,又能直接灭活该病毒;总体而言,提取物对HSV-Ⅰ在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略优于HSV-Ⅱ,对HSV-Ⅰ的直接灭活作用更是显著强于HSV-Ⅱ;提取物对A3的直接灭活作用效果显著;3号提取物还能抑制A3在鸡胚内的增殖.麻疯树1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结论 麻疯树提取物具有体外抗病毒、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 HSV -I)的活性.方法 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I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15.
周洁  钟鹏禹  许群芬  陈恬  李祖锐  崔家旗  张倩 《中草药》2018,49(17):4078-4084
目的探讨喜树碱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SV-1感染的Vero细胞后,采用细胞病变(cytopathologic effects,CPE)法评价喜树碱体外抗HSV-1的作用,计算喜树碱半数毒性浓度(TC_(50))、病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治疗指数(TI),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喜树碱对HSV-1相关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喜树碱的TC_(50)为2 153.44 nmol/L,IC_(50)为43.01 nmol/L,TI为50.07。RT-qPCR结果显示,喜树碱能明显抑制HSV-1 UL12、UL42、UL54、TK基因的表达,其抑制作用与喜树碱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喜树碱具有明显抗HSV-1的作用,能抑制HSV-1 UL12、UL42、UL54、TK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蛇莓不同极性的粗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预实验分别以水、95%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药物。采用HSV-Hep-2细胞感染模型,初步检测其体外抗HSV活性。根据预实验结果,分别采用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对不同的总提取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酶标仪测定中性红染色A540值,计算治疗指数。结果:水、乙醇、乙酸乙酯三种总提取物中乙醇总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TI81.57;水总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效果,TI7.11。分别用水沉法和醇沉法对两种总提取物分离后,水提醇沉后的上清液TI13.15。结论:蛇莓乙醇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HSV活性,其水总提取物在醇沉后的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抗HSV活性。  相似文献   

17.
藏药甘青乌头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体内外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藏药甘青乌头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作用和机制。方法MTT法测定甘青乌头对Vero细胞的毒性,采用细胞病变法和蚀斑法测定甘青乌头体外抗病毒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和治疗指数为评价指标;定量荧光PCR法和蚀斑法考察甘青乌头体外抗病毒作用机制。用HSV-2建立小鼠脑炎模型,对甘青乌头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病毒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甘青乌头对Vero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CC50)为5.57 g·L-1。细胞病变法和蚀斑法测得甘青乌头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25,1.68 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2.47,3.32。LD50值为0.85 g·kg-1。甘青乌头延长了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对小鼠的死亡显示出10%的保护率。甘青乌头能直接灭活HSV-2,能够显著抑制HSV-2的感染性;对病毒吸附到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能抑制HSV-2大分子的增值。抑制HSV-2 DNA合成的抑制倍数达102。结论甘青乌头体外具有较强的抗HSV-2的活性,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循环的各个环节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建立鸭跖草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鸭跖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最后选择鸭跖草75%乙醇冷浸提取物抗呼吸道合包病毒(RSV)活性和鸭跖草蒸馏水回流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进行下一步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CPE法结合MTT染色法,以半数治疗浓度(EC50)和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并以治疗指数TI值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物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结果:中药材鸭跖草对于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未见明显效果;75%乙醇冷浸的鸭跖草浸取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并且测得鸭跖草75%乙醇冷浸浸取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治疗指数为21.1,阳性对照药治疗指数为29.8;采用蒸馏水提取的鸭跖草提取液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测得鸭跖草蒸馏水回流提取物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治疗指数为19.6,阳性对照药治疗指数为36.7。结论:鸭跖草在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有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进行鸭跖草抗病毒研究和建立鸭跖草谱-效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朱砂七中总蒽醌和朱砂七大黄素对流感病毒A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利巴韦林和双黄连粉针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以上两成分对流感病毒的作用;结果:朱砂七中总蒽醌无论治疗还是预防给药方式均有抗流感病毒作用(P<0.05),而朱砂七大黄素则无抗流感病毒作用(P>0.05),且朱砂七中总蒽醌的TCD50在治疗方式为5.3,在预防给药方式为5;结论:朱砂七中总蒽醌对流感病毒A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齿苋合剂水提液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马齿苋合剂水提液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抑制作用.方法 马齿苋水提液作用于Hep-2、Vero细胞和原代兔肾(PRK)3种细胞上研究其抗病毒作用.结果 马齿苋合剂水提液在Hep-2、Vero细胞和PRK细胞上均有明显的抗HSV-2作用,对HSV-2的最小有效浓度(MTC)为0.5 mg/ml,而且毒性低,最大无毒浓度(TDO)为12mg/ml,治疗指数(TI)为30.0,并有直接杀灭HSV-2的作用.结论 马齿苋合剂水提液具有抗HSV-2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