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蓓  卢济武 《矿山机械》1998,26(6):13-14
我国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历了对年历程,由打眼放炮、半机械化、机械化及综合机械化发展到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采煤机械方面,对我国国有重点煤矿机型使用情况的统计表明,在综采工作面中,由上海分院设计的MG系列采煤机占36.27%,AM500系列采煤机占18.13%,MXA300系列采煤机占14.5ffe,进口来煤机占19.17%;在年产叩万t以上普通机来等级队中,MG系列采煤机占95.35%。由此可见,我国自行设计的MG系列采煤机在综采和普通机采工作面中均占主导地位。我国目前使用的采煤机绝大部分还是液压牵引,主电机功…  相似文献   

2.
<正> 一、概况四川以开采薄煤层、极薄煤层为主,1987年统配煤矿薄煤层、极薄煤层产量占33.07%,其中广旺矿务局薄煤层产量占该局回采产量的93.44%,永荣矿务局占97.67%,达竹矿务局占65.86%,渡口矿务局占17.02%,其余华莹山矿务局、中梁山矿务局、天府矿务局、南桐矿务局、松藻矿务局分别占30~10%。四川55个统配矿(部属43个,省属12个)和江北煤矿从7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薄煤层、极薄煤层机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主要由运用截煤机进而发展到使用MLQ—80型和MLX—50型采煤  相似文献   

3.
汤德全 《中国煤炭》1998,24(1):14-16
我国采煤机械化,经过从无到一个漫长发展过程,通过引进,消化,改造和创新,在采煤机械化工艺和装备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和检修体系,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采煤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国外采煤工作面开采、运输、支护等机械化装备的发展历程,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采煤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煤炭工程》2004,(10):9-9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 ,2 0 0 4年 9月中旬 ,综合机械化自动采煤技术在神东公司榆家梁矿 4 5 2 0 3工作面试验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4 5 2 0 3工作面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自动化采煤的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自动采煤技术主要包括液压支架联动、随动割煤和记忆割煤。综合机械化自动采煤工作面的投入使用 ,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 ,降低了劳动强度 ,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煤炭行业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榆家梁矿建成全国首个综合机械化自动采煤工作面!本刊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高档普采的几点思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杜维强1当前的形势我国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技术已15年、统配煤矿现已基本实现了从手采和炮采到机采的转变,到1992年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2.26%,其中综采占41.07%,高档普采已达27.2%,基本形成了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机械化生产已经逐渐覆盖到煤矿支护、运输、装煤等环节中,合理使用机械化采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煤矿作业的效率。但现有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未来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展水力采煤技术是建国以来煤炭系统历时较长、实践较广、经验教训较多的重大项目之一。1956年我国即开始了水力采煤试验,水采技术从无到有,现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工艺系统不断完善,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并且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文中分别就我国水力采煤的起步与决策;1958~1960年突击推广水力采煤的实践与后果;60年代中期及以后水力采煤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水力采煤的展望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林 《中国煤炭》1996,(11):20-21
发展水力采煤若干问题的探讨煤炭科研总院唐山分院刘林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方式多样化,总结近20来年在实现开采机械化方面的经验,可清楚的看到,只有采取多种机械化开采方式同时并举,才可尽快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力采煤在采煤机械化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10.
任国伟 《煤》1994,(3):38-39
新型矿用低压组合开关山西潞安一马荷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任国伟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矿选用可靠性高、故障率低,操作使用方便、性能优良的采煤设备将是煤炭企业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目前我国使用和生产的综采设备来看,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发展煤炭生产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煤炭生产的机械化以采、掘、运为中心,采煤机械化是核心。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影响着单产、效率、消耗和效益的高低,影响着质量、安全的好坏,它左右着许多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因此,促进煤炭企业的生产发展必须很好地解决采煤机械化问题,必须努力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和采煤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煤史上的技术革命——我国综采发展40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省三  刘修源  成玉琪 《煤炭学报》2010,35(11):1769-1771
综合机械化采煤(简称综采)是采煤史上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世界综采经历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先进采煤国家的主要采煤技术,实现了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作面单产、工效成几倍甚或几十倍地增长,煤矿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煤矿集约化生产发展迅速,煤矿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40a综采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建队伍、打基础、技术攻关,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2)20世纪90年代,综采上水平、大发展阶段,综采放项煤攻关提高,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3)21世纪初,千万吨综采工作面涌现,回采巷道控制技术也初露端倪。展望近10a,矿井综合自动化是主攻方向,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具体可概括为实现三化:以大型企业集团和多元化经营为特征的集约化;以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以绿色开采和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洁净化。  相似文献   

13.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一体化技术,解放"三下"压煤,提高矿井采出率,实现矿山的绿色开采,在简要综述充填采煤历程和发展现代化充填采煤技术的目标、要求和难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一体化技术的系统布置、关键装备,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密集建筑群下、邻近松散含水层区域和大型河堤下进行大规模充填开采煤炭的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一体化采煤技术可实现"三下"压煤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采煤对煤矿生产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行周 《中国煤炭》2003,29(4):48-52
研究了机械化采煤对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劳动生产率和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对比了世界主要采煤国家机械化采煤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认为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和矿井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顿巴斯煤田发展水力采煤的简要历史,以及水力采煤在顿巴斯煤田所取得的成绩。顿巴斯水力采煤经验证明:虽然现水采矿井工艺、设备等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但是水力采煤方法仍然能保证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而且与旱采方法相比,仍具有明显的优势。作者寄希望于乌克兰政府,并要求改变现有关缩减水采的政策,以期使水力采煤在顿巴斯煤田能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兴隆庄煤矿提高回采上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永华  孔凡铭 《煤炭学报》1995,20(5):449-454
通过对现代化矿井兴隆庄矿进行不疏降顶水采煤工业性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缩采覆岩破坏规律;采用显微技术进行了防不岩的质量评价;利用温度场监测作为安全生产预报手段之一。试采用8个分层工作面,多产煤405万t,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一次提高回采上限27m的技术突破,将原设计80m垂高的防水煤柱缩小到53m,确定了全矿区的防水煤柱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充填采矿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开发充填采煤技术的两大难点,即建立充填采煤的岩层控制理论和解决将充填体进入采空区的空间、通道和动力等技术途径;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控制和地表沉陷预计的等价采高方法;提出了能与传统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相适应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自行研发的相关充填采煤系统和装备。工业性应用实践表明,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除具有密实充填严格控制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优点外,还能实现高产、高采出率采煤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薄煤层采煤机械化现状与发展煤炭科研总院上海分院周常飞,丁永庥1我国薄煤层资源及开采状况据“七五”期间对全国97个统配局(矿)的统计,薄煤层可采储量为61.5亿t,约占煤炭总可采储量的19%;其中0.8-13m的缓倾斜薄煤层占734%、中硬以下的薄...  相似文献   

19.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乌荣康 《中国煤炭》2003,29(10):7-8,9
从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采煤工艺的突破、对煤矿机械制造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趋势—新建矿井按照高产高效模式设计、施工:机械化成为发展生产的主要手段;实现一井一面生产模式;推广应用高产、高效、安全的采煤工艺:通风系统实现自动监测监控:巷道支护锚杆化:辅助运输连续化:大型设备国产化。  相似文献   

20.
韩俊德高崇民  李晋恒 《煤》1994,(2):19-20,31
井下主运输系统改造韩俊德,高崇民,李晋恒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综采放顶煤采煤技术的应用中,我矿逐渐出现了主运输系统能力不适应回采能力的矛盾,为了使主运输系统能满足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需要,使矿井实现高产稳产,必须对主运输系统进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