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长春市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库永续健康供水,通过浅析新立城水库水源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生态学的手段和措施,以达到净化水体、优化水质,保障水库水源供水安全的任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湖泊纵横交织,开敞式多功能河道水域遭遇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大,城市供水改河道分散式取水为水库集中取水,建净蓄结合的水源地水库,可明显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金泽水库为例,研究水源地水库生态建设关键技术,提升原水水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能力,可为所在区域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外研究,介绍了水源型水库水质调控保护历程,列举了影响水质的影响因素。以北京、上海水源地水库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源型水库水质调控现状,提出了加强水源地集水区管理、水质监测、水务信息化以及设计理念更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供水保障组的统一部署,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两支水质监测队伍13名技术人员,二台水质自动监测车及必要的监测设备已于5月18日到达灾区,协助四川省水利部门开展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工作。目前,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已初步商定,5个水源地,8个水源地上游河流控制断面已列为先期工作重点。5月19日上午,2台水质自动监测车已分别到达都江堰市水源地上游白沙河断面、成都市第六水厂水源投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城市饮用水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问题有水源地水量和市政公共供水能力不足,饮用水安全管理及应急供水能力不足等。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充足、水质优良,目前我国各地建设了许多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工程,但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移民安置等诸多问题,现以宜春地区某大(二)型水库工程建设为例,围绕移民安置的选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宛中华  章万喜  黎忠  乐杰友 《广东化工》2012,(4):254+256-254,256
文章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并分别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水源地水质保护、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等方面给出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的对策措施,最后提出了实施分质供水是解决珠三角供水问题,保障珠三角供水安全,特别是饮水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水质预警监测指标的筛选在国内外较为少见,该文在长江口突发性水污染风险源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船舶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事故污染特性分析,提出了青草沙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水质预警的监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青草沙水库建成后已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合理的监测垂线设置对准确掌握水库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运用TOPSIS法和物元分析法两种手段对水库现有的10条监测垂线进行优化论证,两种方法的优化结果相同,均优化成8条监测垂线。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结果受水质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小;优化后的8条监测垂线空间分布均匀,相邻垂线之间无明显的水质突变,表明优化后的点位已能较好地反映库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长江下游城市面临水质下降和突发污染等风险,诸多城市已开展应急供水水源的规划与建设,但如何保障已建应急供水水源的水质安全是各水源地管理单位普遍遇到的难题。以南通应急供水水源地星湖和云湖为例,介绍水源地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中采取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经过运行实践证明,在工程设计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在运行时加以勤换水、合理投放水生动植物等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应急供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总结提炼的相关经验可供相似城市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居民饮用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改善水源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监测依据。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实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在水源地的推广和应用,并对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净水技术》2006,25(4):4-4
为保证上海的第三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水质,将在水库周围安置15个水质检测点。该检测设施能提前7~15天预报东海成潮对水库水质影响的情况。这种具有“避成蓄淡”和“避污蓄清”双重功能的水库.在世界水利工程设计和建造史上,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2.
青草沙水源地作为上海市重要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是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势必要求水源地管理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全方位立体化生态运行管理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为指导,以建设水源地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为目标,将"三监联动"的立体过程监控、"水陆平衡"的全方位管理手段,结合水库生态健康评估标准,以融合大数据平台展示方式,纳入城市生态建设管理体系中,形成多维一体的生态运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朱慧峰 《净水技术》2016,(4):58-62,116
为明确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状况,该文在水源地试通水前后水质监测基础上,对各监测点水质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水前水库取水监测点水质单项指标以Ⅰ~Ⅱ类为主,单因子法综合评价为Ⅲ~Ⅳ类,汞偶有超标,但其浓度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综合水质指数(WQI)法评价水质主体为良(21≤WQI≤40)至尚好(41≤WQI≤60)。通水后水库江边取水和库中监测点单项指标均以Ⅰ~Ⅱ类为主,单因子法综合评价江边取水口水质为Ⅱ~Ⅲ类,库中监测点除总氮总磷外为Ⅱ~Ⅲ类;综合水质指数法评价水质均为优(WQI≤20)至良。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总体安全,但应注意水库取水汞和氯化物污染风险以及库中富营养化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是保证本市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地。鉴于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协调处理供水方和受水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阐述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内涵与特征,调查了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水环境横向补偿案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不少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文章以周公宅水库为例,进行污染源调查,找出影响供水水库水质的指标性污染物,并进一步论证。基本可以得出TN、TP高是影响供水水库水质的重要因素,其中TN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有为 《中国化工贸易》2013,(5):261-261,35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水源地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沧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湖库型水源地为主,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地大浪淀水库水质检测,得出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水源地水质较好。针对水源地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研究-以大溪水库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肖  年福华 《广东化工》2011,38(2):115-116
科学合理的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对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极为重要.以大溪水库为例,分析大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污染控制、自然保护、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出强化大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bbe藻类在线监测仪AOA使用四个激发光源对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在水库水位下降期间监测了藻类突发增殖全过程,通过大最叶绿素a、藻细胞数、四大类藻类更迭变化数据,有效解释了理化指标变化的原因,为保障供水水质安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邱国良  陈泓霖 《广州化工》2016,(5):167-168,208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全分析监测能全面评价水质状况,本文对衡阳市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近四年(2012-2015)来开展的109项全分析监测结果进行了质量评价及趋势分析研究。对近四年来水源地水质全分析中的水质达标情况、超标项目污染情况、特定项目检出情况作出了表述及趋势变化分析。得出了水源地水质全分析质量评价及趋势分析结论,有利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监管。  相似文献   

20.
提起如何提高饮用水的水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优质的水源地、良好的处理工艺以及用户末端维护良好的二次供水设施。似乎只要原水水质优良、处理工艺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消毒副产物、二次供水设施尤其是蓄水池维护得当,那供水的品质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的确,这几个环节很重要,但只关注这几个环节还远远不够,大量对供水品质有不良影响的因素广泛存在于制供水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本文罗列了一些事实,但只是一些定性的分析,严谨的数据统计分析仍有待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