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改性黄腐酸为功能单体,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Cd2+离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吸附性能。动力学模型表明,黄腐酸基Cd2+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77;热力学研究发现,黄腐酸基Cd2+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形式为单分子层表面吸附,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符;竞争吸附实验显示,竞争离子Pb2+、Cr3+存在时,Cd2+/Pb2+、Cd2+/Cr3+的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32、13.47,说明MFA-IIP对模板离子拥有较强的选择识别性能,竞争离子化合价不同,选择识别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贺盛福  张帆  程深圳  汪伟 《化工学报》2016,67(10):4290-4299
采用溶液分散聚合和Ca2+表面交联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包覆Fe3O4的磁性交联聚合物(CPAANa@Fe3O4),对其进行了XRD、FT-IR、SEM和TGA等表征。以CPAANa@Fe3O4为吸附剂研究了CPAANa@Fe3O4对水溶液中Pb2+、Cd2+的静态吸附,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PAANa@Fe3O4在pH 2~6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1.0 g·L-1和1.6 g·L-1时对初始浓度分别为200 mg·L-1的Pb2+和100 mg·L-1的Cd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可使Pb2+实现达标排放(GB 8978-1996);CPAANa@Fe3O4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54.55 mg·g-1和275.48 mg·g-1。将CPAANa@Fe3O4用于处理实际电解矿浆废水,发现能有效吸附其中的Pb2+和Cd2+,具有潜在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粘质沙雷氏菌HB-4吸附重金属镉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Cd2+具有高耐受能力和高吸附容量的菌株HB-4,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该菌株能在Cd2+浓度为300 mg·L-1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154.7±0.9( mg·g-1。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盐浓度以及共存离子对HB-4吸附Cd2+的影响,结果表明:pH=3.0~8.0时,对吸附效果无影响;NaCl含量为8.0%时,菌株对Cd2+的去除率仍可达到49.9%±0.1%;Pb2+、Zn2+、Cu2+与Cd2+共存时,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8.7%±0.2%(Pb2+)、44.6%±0.6%(Zn2+)、52.7%±0.1%(Cu2+)和64.2%±0.3%(Cd2+)。解吸实验证明了HB-4对Cd2+极强的吸附能力,洗脱液pH=7.0时,解吸率小于2%。检测了细胞内外镉的分布情况,并利用SEM、XPS和FTIR对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推断HB-4对Cd2+的吸附机理为胞外吸附和胞内摄取。  相似文献   

4.
以黄土、腐殖酸和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实验,研究了黄土对腐殖酸及Cu2+、Zn2+、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固液比增大、溶液pH增大、初始浓度减小、吸附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而且对不同污染物吸附效果的影响也不同;但黄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一直保持为Pb2+>Cu2+>Cd2+>Zn2+。  相似文献   

5.
以原矿膨润土为原料,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然后从单因素条件分析膨润土对Cu2+、Cd2+、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膨润土加入量为0.30 g、温度为25℃时,Cu2+初始浓度为200 mg/L,溶液pH值为5.0,其最大吸附率为99.92%;Cd2+初始浓度为150 mg/L,溶液pH值为6.0,其最大吸附率为99.84%;Pb2+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pH值为3.5,其最大吸附率为99.12%。竞争吸附中膨润土对Cd2+吸附效果最佳。此研究对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具有较好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耦合溶胶-凝胶技术与水热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海胆状Fe3O4@TiO2磁性纳米介质(sea urchin magnetic nanoparticles,SUMNPs)。采用TEM、SEM等方法对SUMNPs的形貌等性质进行表征,证实该材料呈现出以Fe3O4为核,以TiO2为壳的海胆状结构,壳层直径约400 nm,比表面积高达236.082 m2·g-1,表面孔径约6.274 nm。SUMNPs对重金属离子选择吸附的结果表明,基于Pb2+离子半径大、电子层数多等物化特点,在Pb2+、Cu2+、Ni2+、Zn2+、Cd2+ 5种金属离子混合体系中,SUMNPs可以高容量、高选择性快速吸附Pb2+,而对其他4种重金属离子几乎无吸附活性。单一Pb2+吸附可在5 min内快速平衡,平衡吸附容量为283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SUMNPs对Pb2+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458.72 mg·g-1。经EDTA二钠解吸,NaOH再生后的SUNMPs可以重复使用8次以上。SUMNPs对Pb2+具备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在处理水体铅污染、恢复水体生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将Fe3O4@NH2磁性粒子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H2)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制备Fe3O4@HBP-NH2复合材料,分析了Fe3O4@HBP-NH2对模拟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e3O4@HBP-NH2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制备,并且该材料仍然能够实现快速磁性分离。同时,吸附实验表明,当t=120 min、pH=4.5、T=55℃和Fe3O4@HBP-NH2添加量为1.0 g/L时,Fe3O4@HBP-NH2对Pb2+、Cd2+...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和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铈-二氧化硅(CeO2-SiO2)介孔材料吸附剂,主要考察了其对水中铜离子(Cu2+)的吸附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吸附(BET)等手段对合成的介孔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分析了溶液pH、溶液初始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对介孔材料吸附Cu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去除效果较沉淀浸渍法要好;当溶液pH=7.0时CeO2-SiO2介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2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溶液初始Cu2+浓度增大Cu2+去除率降低,Cu2+累计吸附量增大;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Cu2+去除率增大,当CeO2-SiO2吸附剂用量为0.1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趋于稳定;CeO2-SiO2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2+、Fe2+、Mn2+,该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废水是一类难处理的废水,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类水滑石(LDHs)因比表面积大、制备简单、环境友好等特性,成为一类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重金属吸附剂。制备了具有更多吸附位点的空心类水滑石(LDHs-H),选取重金属离子Cu2+、Pb2+、Zn2+和Ni2+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 H和竞争离子等因素对LDHs-H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LDHs-H对Cu2+和Pb2+的等温吸附数据较好地拟合了Freundlich等温模型,对Zn2+和Ni2+的等温吸附数据较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了LDHs-H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吸附过程。LDHs-H层板上的羟基与Cu2+和Pb2+反应生成沉淀是Cu2+和Pb2+去除的主要方式,与Zn  相似文献   

10.
王哲  黄国和  安春江  陈莉荣  刘金亮 《化工进展》2015,34(11):4071-4078
利用等温吸附法考察了高炉水淬渣对Cu2+、Cd2+、Zn2+的单组分吸附和竞争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一组分吸附时,金属离子吸附等温线属于“H”形等温线,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高炉水淬渣吸附的顺序为Cu2+ >Cd2+ >Zn2+,这与重金属离子电负性、水合离子半径及荷径比等有关。当加入竞争离子后,Cu2+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维持原来形状,且仍旧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比较相符,而Cd2+ 和Zn2+的吸附无法与现有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等温线的形状由于竞争作用也与传统的等温线均不相同,同时各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都比单组分的吸附量降低了。吸附动力学过程先是一个快速阶段,然后进入慢速阶段。无论是单组分还是竞争条件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较好,说明高炉水淬渣与Cu2+、Cd2+、Zn2+之间的吸附过程主要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化学试剂》2022,44(3):385-392
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是吸附剂发展的趋势。以溶胶-溶剂热法合成了SiO2,再与聚噻吩反应合成了SiO2/聚噻吩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Zeta电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SiO2/聚噻吩是表面粗糙的球形,且表面带有负电荷。SiO2/聚噻吩复合材料用于吸附Pb2+和Cd2+离子,改变吸附过程中的变量来研究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探讨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来研究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通过改变SiO2/聚噻吩表面的电荷数来影响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与吸附剂的量不呈正相关。同时得知,SiO2/聚噻吩吸附剂吸附Pb2+和Cd2+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线模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吸附机理:SiO2/聚噻吩表面的负电荷吸引带有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以单分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将离子液体(IL)1-乙基-3-甲基咪■六氟磷酸盐([EMIM]PF6)、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聚偏氟乙烯(PVDF)、二甲基甲酰胺(DMF)共混制备IL/GO/PVP/PVDF改性超滤膜。以IL/GO复合添加剂为变量,测试了膜对Cd2+、Pb2+、Hg2+ 3种重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和抗污染率,并探究了离子浓度和pH对膜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L/GO的添加降低了超滤膜接触角,有效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当IL/GO复合添加剂质量分数为4%/0.6%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对Cd2+、Pb2+、Hg2+的截留率可达96.31%、97.72%、96.47%,受污染后通量恢复率为79.24%、85.70%、82.28%。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4):630-633
以煤气化灰渣为原料,采用酸改性法(HF酸)制备改性煤气化灰渣。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煤气化灰渣对溶液中Pb(2+)、Cu(2+)、Cu(2+)、Cd(2+)、Cd(2+)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描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在改性煤气化灰渣上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Pb(2+)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描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在改性煤气化灰渣上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Pb(2+)、Cu(2+)、Cu(2+)、Cd(2+)、Cd(2+)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2.07,40.18,31.21 m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酸法处理菜籽秆并从预处理废液中再生酸不溶性木质素固体,之后对模拟废液中的镉、铅离子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木质素再生策略、结晶度、比表面积与基团组成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再生木质素能有效地吸附模拟废液中的Cd2+、Pb2+离子,其功能基团组成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两种木质素吸附剂吸附Cd2+离子的能力均强于吸附Pb2+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5):901-904
采用NaOH处理后的香菇废弃物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在二元金属溶液中对Pb(2+)、Zn(2+)、Zn(2+)、Cu(2+)、Cu(2+)的吸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金属溶液中,干扰离子Zn(2+)的吸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金属溶液中,干扰离子Zn(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Cu(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Cu(2+)有显著的正向干扰作用;而干扰离子Cu(2+)有显著的正向干扰作用;而干扰离子Cu(2+)/Pb(2+)/Pb(2+)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改性香菇对Zn(2+)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改性香菇对Zn(2+)的吸附;Cd(2+)的吸附;Cd(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Zn(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Zn(2+)的干扰作用不显著,Pb(2+)的干扰作用不显著,Pb(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Cu(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吸附Cu(2+)的干扰作用也不显著;Cu(2+)的干扰作用也不显著;Cu(2+)显著促进了改性香菇对Pb(2+)显著促进了改性香菇对Pb(2+)的吸附,Zn(2+)的吸附,Zn(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Pb(2+)的存在对改性香菇Pb(2+)的影响不显著,而Cd(2+)的影响不显著,而Cd(2+)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改性香菇对Cu(2+)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改性香菇对Cu(2+)/Pb(2+)/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一Pb2+迁移试验和Pb2+、Cu2+的竞争、顺序迁移试验来研究Pb2+在高岭土中迁移时的吸附特性。对迁移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明Pb2+刚穿透土柱所需的时间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随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Pb2+和Cu2+竞争迁移会使得Pb2+刚刚穿透土柱所需的时间、各深度土样对Pb2+的吸附量都减少;竞争迁移时的穿透时间比单一Pb2+迁移的穿透时间减少了0.11倍;顺序迁移会使得Pb2+穿透土柱所需的时间和各深度土样对其的吸附量都减小,并且时间和吸附量减小的幅度与竞争迁移时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7.
刘壮  巨晓洁  谢锐  汪伟  褚良银 《化工学报》2014,65(5):1571-1576
发酵生物甲烷的菌群可以吸附Pb2+等重金属而在沼液和沼渣中富集;因此,在生物甲烷系统研究过程中,Pb2+等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处理是沼液和沼渣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18-冠-6具有选择性络合Pb2+的能力,研究者们将18-冠-6的Pb2+识别特性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相变行为特性相结合制备了一系列Pb2+识别响应型智能高分子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基于18-冠-6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离子识别响应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检测和去除Pb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花生壳生物炭的改性及其吸附Pb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壳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并分别采用NaOH和KMnO4进行改性,经表征发现改性后生物炭微观结构较为疏松、孔径变小、稳定性增强,NaOH改性花生壳生物炭(AB)和KMnO4改性花生壳活性炭(MnB)的比表面积分别增至花生壳生物炭(B)的3.178倍和5.065倍,以KMnO4作为改性剂时,锰氧化物成功地固定在生物炭上,B、AB和MnB的零电荷点(pHPZC)分别为2.193、2.888和2.466。探究改性前后生物炭对Pb2+的吸附性能发现:B、AB和MnB吸附Pb2+的适宜pH值分别为4.5~6.5、5.5~6.5和5.0~6.5,达到相同Pb2+去除率时,生物炭用量MnB 2+的吸附平衡时间较B吸附Pb2+的吸附平衡时间(1 080 min)分别缩短了180和480 min。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分析可知,3种生物炭吸附Pb2+的过程均受化学吸附控制,吸附速率MnB>AB>B,AB和MnB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是53.19和80.65 mg/g,分别提高至B的1.38倍和2.10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重金属对于生物脱氮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受不同反应器工况和实验环境的影响,结论具有一定偏差,因此借助统计学方法评价多项研究的一致性十分有必要。为系统评估重金属对于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数据库检索到200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通过统计分析论文的结果,分析了Cd2+、Cu2+、Cr6+、Ni2+、Pb2+、Zn2+6种重金属离子对于SBR和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Cd2+、Cu2+、Cr6+3种重金属离子对于SBR活性污泥的生物学效应,及影响重金属毒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SBR工艺对6种重金属的敏感性大小为Cr6+>Cu2+>Pb2+>Cd2+>Zn2+>Ni2+,厌氧氨氧化工艺对6种重金属...  相似文献   

20.
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Fe3O4为核,通过硅烷化及酰胺化反应,制备了羧基化磁性Fe3O4复合材料(Fe3O4?SiO2?NH?COOH),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磁强度计(VS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作用条件下Fe3O4?SiO2?NH?COOH吸附Pb2+的效果及Fe3O4?SiO2?NH?COOH的重复使用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Fe3O4?SiO2?NH?COOH结构的复合材料已被成功被制备,且该材料仍然能够实现快速磁性分离;Fe3O4?SiO2?NH?COOH对Pb2+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更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时间为100 min、pH=4.5、Fe3O4?SiO2?NH?COOH用量为1.0 g/L时,Fe3O4?SiO2?NH?COOH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08.7 mg/g,且Langmuir方程更能描述该吸附等温过程;Fe3O4?SiO2?NH?COOH对Pb2+的吸附是吸热过程;Fe3O4?SiO2?NH?COOH对Pb2+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随pH值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相比于一价阳离子,溶液中二价Ca2+、Mg2+的存在对吸附反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Fe3O4?SiO2?NH?COOH吸附Pb2+后可洗脱再生,连续重复使用6次后对Pb2+的去除率仍大于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