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乙醇胺、琼脂糖胶凝剂、含能颗粒铝制备系列燃料凝胶。利用量热仪、离心机、旋转流变仪等仪器考察了胶凝剂和铝颗粒添加量(质量分数)对凝胶热值、离心稳定性、流变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铝、琼脂糖颗粒及凝胶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铝颗粒质量分数为30%时,相较于纯凝胶,乙醇胺凝胶体积燃烧热提高了22.2%,离心析液率从26.5%下降到9.8%,稳定性大大增强;铝颗粒能够与凝胶相结合增强凝胶的网络结构、增加松弛时间和储能模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中低渗油藏的采收率,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以改性纳米SiO2为核、聚丙烯酰胺为亲水支链的改性纳米SiO2超支化共聚物(MSHP).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MSHPs的结构与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SH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平均粒径小,为210 nm,并具有均匀的网状交联结构;使用幂律方程对不同条件下MSHPs的流变曲线进行拟合,质量浓度提高,K值增大,溶液的黏度增大;对于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温度提高至75℃,K值从15.510降低至8.915,增黏效果下降;而矿化度提高后,溶液表观黏度降低,高剪切速率下,出现剪切变稠现象.油滴剥离与岩心驱替实验表明:相同浓度条件下的SDS溶液加入1 000 mg/L的MSHPs后,油膜剥离速度显著提高;一次水驱含水率为98%后注入0.5PV的MSHPs和后续水驱后,可进一步提高中低渗岩心的采收率分别为12.1%和14.2%.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背景下,氨的使用及其燃烧难题的解决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针对改善氨燃烧问题,研究了二维流体动力学-零维反应动力学-燃烧动力学思路,分析了滑动弧等离子体条件下氨的裂解和燃烧特性。利用COMSOL计算软件建立了考虑电磁的二维流体计算模型,研究了滑动弧在反应器中的演化;建立了适用于氨的零维滑动弧模型,研究了滑动弧中全电离-转捩-非平衡3个阶段的温度和组分演化规律;利用CHEMKIN计算软件建立了燃烧模型,评估了等离子体对NH3/air混合气燃烧特性的影响,此外对在混合气中添加CH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能够促进氨的裂解,降低氨的点火延迟时间,并且提高其层流燃烧速度,但是在混合气中将部分等离子体条件下的NH3替换为CH4后,整体燃烧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多孔介质燃烧具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提出一种简单立方堆积结构.该结构由氧化铝颗粒堆积床和双层碳化硅泡沫陶瓷组成,用以对其中的过滤燃烧特性开展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预混气体当量比和入口速度,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可燃界限、火焰传播规律、CO排放规律和燃烧效率.研究发现:火焰的驻定和传播取决于区域温度、当量比和流速;在颗粒直径为40 mm的堆积床中,火焰易于传播且燃烧效率较高,而颗粒直径为20 mm的堆积床更有利于稳定火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Al粉的活性和燃烧效率,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一种Al/C复合粒子并优化了球磨条件,当C质量分数为30%、球料比为14、转速为350 rad·s-1、环境介质为正己烷、湿磨时间为2 h时,复合粒子中Al和C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3.2 nm和42.5 nm,粒子的相对有效活性为70.33%.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对HTPB推进剂的黏度、力学、爆热、燃速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粒子会增加HTPB推进剂的黏度,但是体系是一个典型剪切变稀的流体,复合粒子加入量越多,剪切变稀程度越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添加量和加工条件,含复合粒子的推进剂能高质量成型;且复合粒子能有效改善HTPB推进剂的力学强度,当其替代Al粉比例从0%增加到30%,平均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分别从0.37,0.32 MPa增加至0.75,0.69 MPa;且复合粒子的替代量为15%时,HTPB推进剂的爆热和燃速分别较空白提高9.91%和48.27%.   相似文献   

6.
采用FactSage 6.4热力学软件对不同体系下氟磷灰石的还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探明了高磷鲕状赤铁矿中的某些组分对氟磷灰石还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无其他添加剂的条件下,氟磷灰石在1174℃ 时会发生脱氟反应生成Ca3(PO4)2和CaF2,在1439℃时被碳还原成CaF2,CaO和P2;CaO对氟磷灰石的还原没有直接影响,而SiO2,Al2O3和Fe能使氟磷灰石的起始还原温度由1439℃分别降低至1204,1247,1277℃,促进氟磷灰石的还原.热力学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表明热力学模拟分析可作为氟磷灰石还原特性研究的指导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纳米颗粒比表面积高的特性,将超声震荡分散后的纳米SiO2通过化学接枝方法修饰玻璃纤维表面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SiO2在玻纤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纤维树脂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纤维表面分布状况良好,纤维与树脂能较为紧密地结合。通过动、静态力学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及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下具备良好的综合界面性能;与空白组对比,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最高提升约86%,拉伸强度最高提升约300%,弯曲强度最高提升约94%。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萃取法生物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采用自行研制的萃取法生物油基再生剂(SW)分别制备生物油基再生基质沥青和生物油基再生SBS改性沥青。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对2种再生沥青的性能进行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分析2种沥青的再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掺量(质量分数)为8%、10%的SW再生剂均可将老化基质沥青和老化SBS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和黏度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在SW再生剂的作用下,老化基质沥青和老化SBS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显著下降,低温抗裂性显著提升,且均能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SW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主要以物理共混形式存在,但仍存在苯酚与甲醛缩聚和烯烃类物质氧化裂解等化学反应;SW再生剂富含大量轻质组分,对老化沥青具有显著的稀释作用;其所含的酚基化合物可促使老化沥青中的高分子量组分转化为小分子量组分,从而导致大分子物质和中分子物质质量分数降低,小分子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分散性指数减小,进而改善老化沥青组分的相容性和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天然气发动机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TWC)长期使用后起燃特性及次生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变化规律,文章建立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Pd/Rh基催化器的表面反应机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贵金属分散度对CH4、CO、NO排放物起燃特性以及次生污染物NH3、N2O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新鲜催化器,老化催化器虽然仍能实现对气体排放物的有效转化,但是随着贵金属分散度的降低,CH4、CO、NO的起燃温度明显增加,起燃特性变差;贵金属分散度还会影响次生污染物的生成规律,分散度增加时,催化剂表面对污染物气体的吸附能力增强,增加了次生污染物的消耗,次生污染物的生成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硅丙、纯丙、苯丙、醋叔聚合物乳液为成膜物质分别制备了多种用于钢结构的水性超薄型防火涂料,并从成膜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高温流变性方面研究了不同乳液对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模拟大板燃烧测试结果显示,醋叔防火涂料的膨胀倍率最高(为17.4倍),防火性能最好,燃烧30min后钢板背温为304℃.热重分析表明,醋叔乳胶膜的热稳定性好,平均热降解速率最慢,使得其与聚磷酸铵的脱水成炭反应充分,生成的致密膨胀层能显著提高防火阻燃性能.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纯丙、苯丙熔体的储存模量(G ′)大于损耗模量(G″),以弹性流动为主,复合黏度大于1000 Pa·s;醋叔熔体的G″大于G′,以黏性流动为主,复合黏度为33Pa·s,在低频区域表现出牛顿型流体特征,在高频区域末端,复合黏度稍有减小.以上结果表明,热稳定性好、复合黏度低的黏性流体更适合做防火涂料的成膜物质,有利于涂层的膨胀阻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台缸径为400 mm的船用中速柴油机开展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研究在进气道喷射氨气、缸内直喷柴油的双燃料燃烧模式下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氨预混合气当量比增加,氨气的燃烧效率提高,但会导致爆压增高;柴油能量比提高,会提高燃烧效率,但过高的柴油能量比会使柴油燃烧不充分,导致CO排放量增加;适当降低发动机压缩比能延长滞燃期,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当发动机压缩比为13、氨气预混合气当量比为0.55、柴油能量比为10%时,燃烧爆发压力为18.2 MPa,指示热效率达到47.2%,发动机能够获得较为优越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含能结构材料、含能非晶合金、含能高熵合金等为代表的活性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兼具结构强度特性和冲击反应释能特性,活性材料在高效毁伤和防护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响应行为及反应释能特性是该类材料设计和应用中关注的重点,研究人员在考虑其冲击反应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基于活性材料宏观反应行为受微/细观结构特性控制的特点,从不同时空尺度对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及反应行为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梳理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冲击压缩特性细观模拟、冲击反应行为跨尺度模拟、冲击压缩及反应行为宏观尺度模拟方法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认为,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动力学响应特性数值模拟及冲击反应特性宏-细观尺度关联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考虑反应弛豫时间和非自持反应特性的点火模型在宏观尺度数值模拟中得到发展与应用.但是,目前数值模拟中关于反应诱发后活性材料动力学行为的描述主要基于火/炸药等典型含能材料的本构模型,仅能实现对活性材料冲击反应行为的表观呈现,而对活性毁伤元作用过程关键参数的精确预测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准确描述活性材料撞击点火...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海泡石、聚磷酸铵(APP)为原料,采用简便的一锅法制备了一种环保型生物基三元杂化凝胶材料。流变学测试表明,这种三元杂化凝胶材料具有剪切变稀行为。模拟灭火实验表明,采用水灭火的棉包容易复燃,而三元混合凝胶由于其能紧密附着在棉包表面,有效地防止了棉包的阴燃和复燃。此外,在对粮堆的模拟灭火实验中,三元杂化凝胶材料能够覆盖在粮堆的上层,在有效灭火的同时不破坏中下层的粮食,而水在扑灭火灾的同时则完全浸泡了稻谷堆,使其丧失了食用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三元杂化凝胶材料的灭火机理涉及多种作用模式:凝胶中高含量水分的挥发吸收了大量热量(冷却燃烧区);APP在加热时分解为不易燃的氨气(稀释易燃挥发物和氧气);APP和海泡石的分解产物有助于形成连续且致密的炭层(充当可燃气体、热量和氧气交换的阻隔层)。本工作为棉花和粮食等物资储备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天然来源的灭火凝胶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填补国内在离子液体与绿色氧化剂自燃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开展了咪唑硫氰酸类离子液体在质量分数为90%的过氧化氢中的自燃特性研究,并分析了液滴碰撞速度和添加剂对咪唑硫氰酸类离子液体在过氧化氢中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离子液体在过氧化氢中的自燃过程分为3个阶段:液滴与过氧化氢接触、混合,出现液坑;产生中央射流,射流顶端分离出液滴;温度升高,黑色烟雾与火核出现。离子液体点火延迟时间与碰撞速度呈负相关,由于黏度和燃烧极限等因素的影响,1-乙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EMIM][SCN])的点火延迟时间减小程度随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减弱,而1-丁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BMIM][SCN])则相反。相同碰撞速度下,[BMIM][SCN]的点火延迟时间小于[EMIM][SCN],表明[BMIM][SCN]与质量分数为90%的过氧化氢自燃效果好。掺混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随添加剂的摩尔比增加呈增大的趋势,且均大于离子液体的点火延迟时间,当[EMIM][SCN]掺混乙二醇的摩尔比为0.8、[BMIM][SCN]掺混乙二醇的摩尔比为0.9、[EMIM][SCN]和[BMIM][SCN]掺混丙二醇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气氛下聚乙烯低温热解气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熔融焚烧技术是高效率低污染的新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垃圾低温(600~650 ℃)气化.以垃圾中主要可燃组分聚乙烯为试验物料,采用管式炉,分别在N2,CO2,N2 H2O,N2 O2,N2 O2 CO2 H2O气氛下,进行了低温(600 ℃)热解气化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含O2能显著提高气体产物中CO2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碳转化率,但能量转化效率和气体低位热值均较低;CO2气氛下CO的产生量明显增高,从而使气体低位热值和碳转化率显著增大;H2O气氛有利于H2的生成和产气量、气体低位热值、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其中能量转化效率可达80%,但对大分子烃族类二次裂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气体低位热值在N2 O2 CO2 H2O混合气氛下最大,达到12.8 MJ/m3.  相似文献   

16.
井壁稳定是当前水基钻井液钻深层页岩气的技术难点。以二乙烯三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超支化聚合物HP-NH2。采用红外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凝胶色谱法、粒度分析法和热失重分析法表征了HP-NH2的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HP-NH2的数均分子量为3 371 g/mol,多分散指数为2.7,分子量分布较宽,粒径280~1 900 nm,抗温能力达到280℃。通过线性膨胀实验、回收率实验、泥饼分散实验和“人造泥饼”法分析了HP-NH2作为防塌剂的防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HP-NH2浓度的增加,膨润土的线性膨胀率逐渐降低(最低为19.11%),岩屑的滚动回收率逐渐升高(最高为75.18%),人造泥饼的渗透率逐渐下降。小分子HP NH2能够插入蒙脱石的晶层间,交换出层间易水化的阳离子,拉紧基底间距,抑制蒙脱石的水化分散;大分子HP-NH2能有效封堵泥饼的微纳米孔缝,起到一剂多用的功效。因此,HP-NH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一剂多用防塌剂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含水乙醇正己烷双液相(TPS)和正己烷单相(SP)萃取的亚麻籽粕为研究对象,通过碱溶酸沉提取分离蛋白,应用质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双液相技术能明显改善亚麻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TPS分离蛋白的凝胶力学性质得到明显增强;TPS分离蛋白的保水性、保油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优于SP分离蛋白,而SP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略优于TPS分离蛋白;双液相萃取有利于提高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SP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与TPS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99.7℃与10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硼氢燃料的能量输出特性,提高其作为推进剂及火炸药添加剂的燃烧效率,使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纳米铝含能复合物,并对其表面形貌、比表面积、热性能及气体分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溶剂-非溶剂方法可制备具有良好分散性的十氢十硼酸双四乙基铵/纳米铝复合物,并能极大的减少纳米铝的团聚。复合物的比表面积为7. 06 m~2/g,远大于混合物的0. 20 m~2/g。BHN-10/纳米铝复合物在分解过程中可形成一种熔融分解型的中间产物,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两阶段的分解温度分别为285. 1℃和304. 4℃,在形成BHN-10/纳米铝复合物后分解温度提前,第一分解放热峰提前到262. 0℃,第二分解放热峰提前到298. 8℃。分解气体产物主要为乙烯、乙烷、氨气和氢气等具有高热值的可燃性小分子气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LexA与其靶位点的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方法:以PCR法扩增PA的LexA基因,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合柱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和纯化目的蛋白,以含推定LexA结合位点的片段CTGTN27ACAG为探针,用凝胶阻滞试验检测LexA蛋白与探针序列结合的能力及特异性。结果:构建了pET22bLexA重组质粒,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率约为25%,获得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CTGTN27ACAG能与LexA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推定LexA结合位点CTGTN27ACAG能与PA的LexA蛋白特异性结合,可能是LexA蛋白的结合靶位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藏伤害大的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在致密气藏压裂施工中能封堵部分压裂液于储层基质外,施工后液体能快速返排,从而有效降低稠化剂分子的滞留吸附与液相伤害。该压裂液在35$\sim$140℃、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终黏度大于80 mPa$\cdot$s;能彻底破胶,残渣含量低,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91 mN/m,对致密砂岩岩芯伤害率低于15%,封堵性能及其他综合性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该压裂液在ZJ125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施工后液体返排快,返排率高达75.94%,比邻井提高47%,天然气产量1.647 5$\times$10$^4$m$^3$/d,是邻井JS316HF井产量的两倍,显示了其在致密砂岩气藏中良好的低滞留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