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对比老年白内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老年白内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眼各80只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SICS)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对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透明眼角膜切口超声入乳化术治疗,观察组行SICS联合EC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CS联合ECCE治疗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照组行常规术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散光、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E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LI)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100例白内障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SIECE+ILI,比较两组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61只眼),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判定手术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85.2%患者裸眼视力和BCVA≥0.1,36.1%患者裸眼视力和BCVA≥0.5,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CVA比较,术后BCVA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术后屈光度明显降低,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50例(88眼),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术后视力上升超过0.4共28眼(31.8%)、视力上升0.1~0.4共49眼(55.7%)、视力上升0.1共11眼(12.5%)。术后屈光度偏差值±0.50 D 65眼(74.0%)、±1.0 D 23眼(26.0%)。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6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半年的眼内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术后半年的平均眼压为(11.58±3.31)mm Hg;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术后半年的平均眼压为(17.89±5.34)mm Hg(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确切,患者手术成功率高,眼内压控制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7天视力水平、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程 10年视力为0.3~0.6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在病程10年视力小于0.3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视力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同术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白内障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玻璃体溢出,1例出现囊膜破裂,1例出现角膜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手术切口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的患者100例,对照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不同的透明胶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较对照组良好;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于观察组。结论采用透明胶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相比于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来说更加有效,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收的120例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提升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颞侧角膜缘3.2 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眼压、散光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减压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92.7%(38/4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周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散光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散光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107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和对照组(47例,55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白内障术中使用Len Sx飞秒激光仪辅助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视力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灌注液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飞秒激光能够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CDE和灌注液流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对于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7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0.81±0.10)、并发症发生率13.89%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65±0.09)、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2例(共45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的意愿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内压无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改善视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术后可能需要用药控制眼内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入医院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1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35眼)行同轴3.0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30例(36眼)行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0.5的几率为36.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9%,0.1的几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眼压为(12.30±2.34)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875.36±120.57)cells/mm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超薄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82例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CVA、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改善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提升中央前方深度,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