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改革的扩大招生使得学习困难学生、生活困难学生、思想心理困难学生的问题也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难点。重视"三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做到自信、自强、自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三困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入手,进行对策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中,虽然问题学生的比例不多,但教育难度极大,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较大.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等特点,找出转化"问题生"的切入点,从"认识问题生,了解问题生心里,循序渐进,严爱得体"四个方面对"问题生"开展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彭媛媛 《经营管理者》2011,(8X):307-307
文章从学生成长的内外环境因素入手,重点分析了"问题学生"问题的触发因子,初步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运用赏识教育并掌握学生个性差异在转变"问题学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问题学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着实令人头疼、焦虑的问题.问题学生通常在学业、行为、心理、生理、情绪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问题学生",指小学3至6年级学龄段的"问题学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道德行为和学习品质三个方面.其成因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以无力支付学费为主的表现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这些学生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的各种表现特点,本文探讨了解决这种"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以无力支付学费为主的表现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这些学生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的各种表现特点,本文探讨了解决这种"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问题学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并着实令人头疼、焦虑的问题.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制约学校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学生通常在行为习惯、学业成绩、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他们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所谓"尊重"教育,就是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言行和人格尊严。实施"尊重"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宽容的心态,从细微之处挖掘学生心灵中闪光的火花,进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郑小娜 《科学咨询》2008,(18):45-45
所谓"尊重"教育,就是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言行和人格尊严.实施."尊重"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宽容的心态,从细微之处挖掘学生心灵中闪光的火花,进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伦理、心理、生理"三理"教育。把"三理"教育全面渗透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能使学生的身心、思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创新的良好氛围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新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点是,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师生平等地位凸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学,就是指学校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它规定了学校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而提起写作教学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怕教或怕写"。因此,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攻克这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邓成春 《科学咨询》2009,(16):80-80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新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点是,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师生平等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问题学生"含义的陈述,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阐述了教育"问题学生"的一些原则和方法."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教育网络,才能见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软策略,还要软硬兼施,巧妙得当,要深入学生心灵,促使其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发生改变.还要发现其特长和天赋,有意向地进行培养,用前途理想教育促进其转变.  相似文献   

16.
化学有效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始于问题而展开,问题的提出能否牵动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脑,形成充满引力的强大思维磁场效应,还必须依赖于因地制宜地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清代教育家顾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现代教育中,教育学生不也如此吗? 渴望关注,渴望欣赏,渴望赞美,渴望宽容,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犹为重要.未成年学生正处在自身发展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是非观尚未成熟;出于好奇心、表现欲所致,难免经常犯错误,甚至一错再错,屡教不改,偏闯"红灯".面对学生的过错,不少教师通常都会显示教者的权威,轻则讥讽、谩骂、挖苦,重则罚站、罚跪,甚至施以拳脚.殊不知,此举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心理逆反,出现"顶牛"现象,师生关系紧张、恶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离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饲前关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者一个近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新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点是,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师生平等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好中职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中职学生心理走向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