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史记》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艺术美的史学巨著,这主要源于《史记》独特的叙事方式。司马迁打破传统著史原则,在遵守客观史实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历史进行诗性表达,赋予《史记》深刻的思想韵味。这主要体现在“志”与“言”两个层面,“志”是指《史记》在叙事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言”是指《史记》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正是基于两者的完美融合,才使《史记》散发出迷人的诗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班固著《汉书》,记述了西汉武帝以前的历史,部分内容沿用司马迁《史记》原文成书。后人对班固的这一做法颇有微辞,认为是《汉书》抄袭、剽窃了《史记》的成果。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4个方面入手,以事实论证抄袭、剽窃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值得商榷,并对此作出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在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它有着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才如汗牛充栋。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本有生命的历史,它浸透着作者的幽凼情思...  相似文献   

4.
钱基博的《版本通义》是继《书林清话》后又一版本学书专著,该书在版本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版本研究思想以及对版本、宋版的认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钱基博的《版本通义》是继《书林清话》后又一版本学书专著,该书在版本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版本研究思想以及对版本、宋版的认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这部名著的语言特色,不少人已著文作过分析,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异文的比较,作一点探讨。《史记》博大精深。司马迁“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收集了大量的史料,作了精心的加工、整理。历经数千年,尽管司马迁所依据的大量原始材料早已散失,但是在现存的先秦著作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内容乃至语句基本相同的篇章、段落。拿这些材料和《史记》  相似文献   

7.
《墨子閒詁》是孙诒让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不仅集清代墨学研究之大成,更是推动近代以来墨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空前发展的文本基础。近百年来,中华汉字经历了多次的简化和改革,致使很多学术文本的简化版本和原著繁体版本之间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墨子閒詁》就是最好的例证。该著作的简化版在当前存在两个不同的、使用率都很高的版本:《墨子閒詁》《墨子间诂》。就此,通过辨析简体字和繁体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演变,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从语形、语义、语用上进行合理解释;然后通过考证原作者署此书名时的真实意旨,还原《墨子閒詁》的本义,并给出其简体版本的合理答案:《墨子间诂》。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学者论述甚多,但大都偏执一方,或云出于义愤,或云实现父愿,或云出于史官之职责等等。作者从历史和自身两个角度论述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汉书》和《史记》的有关记载,介绍了秦始皇焚书事件发生的背景,论述了《礼经》和《易经》得以存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可谓是史学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为后世提供了典范和借鉴,很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在《史记》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技法中,尤以细节描写和互见法见长.  相似文献   

11.
《史记》对母子关系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中的母子关系格局或其时的观念对于母子关系的理解.在《史记》中,上古帝王的母子关系呈现了周前"夫妇不分"的性别关系;近世帝王母子关系显现了周代以来社会政治对于母子关系的性别建构;在中下层社会的母子关系中,母亲担当了儿子道德培养的职能并成为儿子生命的守护者.总体而言,《史记》中的母亲在母子性别关系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病卒襄阳,其诗歌分别被其弟孟洗然与宜城人王士源编成两本诗集——《孟浩然诗集》而得以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两个诗集版本互相补益印正,在历代以来的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多种版本,要研究孟浩然诗歌的思想、艺术价值,就有必要对《孟浩然诗集》的版本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13.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臣,忠心辅佐吴王夫差,却遭奸佞迫害,终致殉国。伍子胥之死,经由诸书记载、渲染,其历史真实已真假难辨。《史记》、《国语》对伍子胥之死记载都颇为详细。《史记》在叙史方面多参照《国语》,但在具体的撰述上仍有较多的差异。将伍子胥之死分为"吴王伐齐"、"黄池会盟"、"吴国覆灭"三部分,进行详细的论证、分析。可见《史记》在叙伍子胥之死时贯通前后、古今,并寄予了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典故多,语辞丰富,历来注家很多。但是,《史记》中有的语辞还没有注释,有的旧注颇多歧说,启人疑窦,未能解决问题。现例举“牛鼎之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物故”、“将军”四个语辞加以注释,以求《史记》语辞注释更为完善与可信。  相似文献   

15.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许多“名”、“怨”的讨论.本文旨在论证《伯夷列传》的名与怨.而此“名”不仅仅是简单的闻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思想,也是《史记·伯夷列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学者论述甚多,但大都偏执一方,或云出于义愤,或云实现父愿,或云出于史官之职责等等。作者从历史和自身两个角度论述了马马迁著述《史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选》自成书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因李善、五臣等人先后为其作注,产生了李善注、五臣注、六臣注、六家注各种版本。因为现存《文选》版本过于繁多复杂,更为可惜的是萧统原编三十卷本《文选》又已亡佚,所以学界对于《文选》究竟包括多少种体裁的说法莫衷一是,产生了"三十七体说""三十八体说""三十九体说"等主流观点,同时也有"三十四体说""四十体说"等一家之言。在《文选》分体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版本依据、文体流变规律、学理依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梳理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阐释规律,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金批《水浒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批《水浒传》以《史记》为范本,通过创作动机、虚实笔法、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情节意境等不同层面的对读分析,描述了小说与史传之间的多种联系。《史记》在明清之际完成经典化,吸引了众多小说创作者与评论者对他的探讨;加之传统阐释学中一直存在"以其他文本解释或印证本文"的习惯性思路,这些成为金圣叹选择《史记》作为参照文本的主要原因。金圣叹的对读批评虽然在致力于构建和探索文本间性上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不谋而合,但他遵循的始终是我国传统阐释学原道宗经的原则,其对经典垂范作用的肯定和强调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打破权威、瓦解中心的特点还是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从版本学角度分析了不同古籍图书版本的文献价值之所在,并结合胡适《红楼梦考证》,说明了认识和校刊古籍版本,熟悉其源流演变,对古代文献整理、古典文学研究有着不同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阮大铖《燕子笺》曾盛一时,其传世版本较备。今仔细比对各版本,详加阐释并稍分伯仲,力图勾勒出其传世历程。《燕子笺》传世版本,略备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