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郁证《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章的要求是:1.了解郁证的病因病机;气郁不畅对人体的影响;熟悉气郁为主的病机和证治。2.掌握郁证的辨证施治。3.了解疏通气机对治疗郁证的重要意义;了解郁证用药  相似文献   

2.
郁证为情志不畅、气机;郎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乃临床常见病。虽中医典籍论治颇多,但临床辨治颇费思量。《医方论》云:“凡郁证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基于这一理论观点,笔者近几年治疗郁证,以疏畅气机为总治则,按初郁气结、郁久化热及郁伤心脾三证型辨证及结合心理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郁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只要抓住气机不畅这一关键,便可巧治本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愈不少该病病人。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探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马欢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7-538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属心境障碍、抑郁相,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之一,又是引起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祖国医学称之为“郁证”。郁证是对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疾病的总称。狭义的郁证主要指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思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症状[1]。西医的神经官能症、狂躁忧郁证、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都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郁证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志病,关于情志为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人有五脏配五气,以生喜怒思…  相似文献   

5.
一、郁证之含义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既是指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也就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表示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失其通调畅达的一类病证郁证之范  相似文献   

6.
李权  张学新  刘艳军 《河北中医》2016,(12):1768-1771
古代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气机不畅,阳气不通,故多以温通胸阳的方法治疗胸痹。名老中医范振域认为,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功能,胸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是气机失调,故"通"法治疗胸痹是以调畅气机为首要的治疗方法。调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宣通肺气,通降胃气,疏肝理脾,温通心肾,通降脏气,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津液运化正常,则胸痹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7.
<正> 郁证从肝论治,是因为诸郁基因相同,以肝为首。笔者就此略陈管见。一、郁证的病因病理郁证病因颇为复杂,多有“肝病多郁”、“郁病皆气”、“百病生于气”等说法,但总不离脏腑功能失调。如脾失健运,运纳失常;肺失宣降,通调失职;肝失疏泄,气机失畅;心失宣通,血脉失畅;肾失蒸化,温煦失养等。其中肝失疏泄最为关键。肝之疏泄关系到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流畅和诸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所以肝之疏泄失职,一方面可直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使之不畅或不通,遂成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等。  相似文献   

8.
郁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以"郁结不通,气机不畅"为基本病机,进而导致一系列气血津液结塞之症;提壶揭盖,是以调畅肺脏气机为本,进而调节全身脏腑气机,恢复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之法。故在进行郁证的临床治疗时可考虑从宣畅气机的"提壶揭盖"之法着手,使气机畅达,则诸郁自散,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征及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气机是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概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肝主疏泄的功能对于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疗郁证常用对药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气机不畅、结聚而不得发越的一类病症.多因情志所伤、气机郁滞而致病。笔者汲取前贤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喜用对药治疗郁症,疗效满意。现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郁证的辨证论治。广义的郁证是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食湿等壅塞郁滞等气机不得发越的一系列病证。郁证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失调,病机关键是气机郁滞,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栗锦迁教授认为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因素、情志因素有关,外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体气机郁滞,而生郁证。栗师强调对于郁证应当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郁证的中医证治,有独道的见解,主张根据病情分清郁证气血痰火食湿郁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对郁证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卫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奔豚气病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机上逆的一种病理状态。张仲景和后世医家对奔豚气病机的论述可以概括为肝失疏泄和心肾不交而引起气机升降功能的失调。临床上,由于人们压力增大和过食肥甘厚腻,肝郁和湿热引起人体气机失常的奔豚气越来越多。治疗上当根据引起气机冲逆的病因,随证治之,以恢复气机的升降功能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抑虑康治疗郁证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祖国医学所指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疾病的总称,狭义的郁证主要指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症状,其描述与现代医学神经性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类似[1...  相似文献   

15.
30例郁证病人的辩证施护高秀真,房玉梅(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郁证是由于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引起的一类病证。我们自1989年以来对郁证病人进行辨证施护,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23例。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6.
五郁的产生是因为气的非时而化,导致了气机升降失调;五郁的治疗原则是"时必顺之",即顺应四时阴阳的运化秩序而对应治疗郁证,使升降有序,气机调畅,则郁证不复存在.而"木郁达之"等五法是对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7.
郁证主要是气机郁滞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阴阳失调的一类病症。针刺治疗郁证疗效佳,临床多与推拿、中药、心理音乐疗法等配合应用。近年来针刺法治疗郁证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就郁证的病因病机、针刺(体针、电针、耳针、头针、芒针、穴位注射等)治疗郁证的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以期能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五脏致郁论     
郁证治疗首先应调和五脏,从五脏相关进行辨证论治;然郁证多有气机不畅,情志不遂,治疗亦应重视理气药物和心理疏导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对郁证研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郁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郁证的证候分布规律;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机理方面;将传统情志郁理论与现代精神医学相关理论结合,完善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拜读《陕西中医》1988年第3期饶宏孝同志所撰的“论肝失疏泄致‘郁证’一文(以下简称‘饶文”),深有感触,获益匪浅。饶文从肝的正常生理功能、特性,以及肝与各脏腑之间的机能等方面,论述了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乃是气机调畅的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之后又致气、血、火、痰、湿、食等六郁。此段论述,从整体观念出发,分析细微,说理透彻,有根有据。但饶文就由此概括为“凡郁证皆因肝失疏泄所致”以及“临证治疗郁证,必须从肝失疏泄着手,运用理气解郁之治法”,对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兹商榷如次。众所周知,七情所伤,多能引起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治当疏肝理气解郁、调和肝脾气机,方选逍遥散之类。因属气郁,故行气解郁则效。然须知郁证范围颇广,除气郁外,尚有血郁、火郁、痰郁、湿郁、  相似文献   

20.
郁证繁多,其病因病机与治疗涉及诸脏腑,但总以肝为主。肝之疏泄,关系到机体之气血津液的流通和脏腑气机之条畅。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是形成都证的主要病机,舒达肝木之气,调整其疏泄机能则是治疗郁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