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顽固性呃逆的患者进行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以减轻和制止呃逆的发生.结果:对急性脑卒中伴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和康复.结论:顽固性呃逆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失眠、无力、精神差、抑郁、感染和体质质量下降加重脑卒中,因此及时终止呃逆的发生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赵耀  苗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31-31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口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9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50例口服丙戊酸钠治疗为治疗组,另40例口服地西泮片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口服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顽固性呃逆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AVCD)常致消化道出血,尤以脑出血为著。我院2000年元月~2004年10月共收治AVCD患者274例,其中顽固性呃逆者19例。占6.93%。我们现将AVCD顽固性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代表方剂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急性脑血管病(指发病14d内)合并中枢顽固性呃逆的患者,分为合用星萎承气汤与氯丙嗪组,和单纯肌肉注射氯丙嗪组。第一组为治疗组,患者68例;第二组为对照组,患者40例,进行同期临床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星萎承气汤和肌肉注射氯丙嗪均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有效办法,从两组愈显率、有效率的结果来看,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痰通腑疗法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金 《医学综述》2008,14(3):365-367
临床上将呃逆发作持续48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中枢顽固性呃逆如不及时治疗,不仅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使气体交换异常,可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中枢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很多:在治疗中枢原发病的同时,有药物治疗(西药、中药)、针灸、神经阻滞以及手术治疗等,现对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姚盛钧  吕伟红 《华夏医学》2003,16(4):522-522
近年来 ,脑血管疾病即中风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有明显的上升 ,严重危及中老年人健康。急性出血性中风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并发肺部感染、褥疮较常见 ,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病例也不少见 ,我科自 1 991~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 1 82 6例 ,其中顽固性呃逆 1 30例 ,约占7.1 % ,许多学者认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呃逆是延髓原发性或继发性受损所致。笔者观察 1 30例出血性中风并呃逆患者 ,93例有消化道出血 ,考虑呃逆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30例患者中男 74例 ,女 5 6例 ,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卒中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重症患者77例(85.6%),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37.8%),肺内感染46例(51.1%),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50例(55.6%)。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肺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低钙低镁等离子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8.
马小琦  任艳 《大家健康》2013,(13):48-49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卒中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者,重症患者77例(85.6%),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37.8%),肺内感染46例(51.1%),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镁)50例(55.6%)。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继发顽固性呃逆与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肺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低钙低镁等离子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和提出其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4例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24例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痊愈21例,死亡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而顽固性呃逆使病情加重,死亡率更高,两者互为因果,护理中应加强重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可保与利多卡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给予弥可保与利多卡因联合作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给予胃复安肌内注射,注射1~2次后作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与利多卡因联合作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丁香柿蒂汤治疗重型肝炎顽固性呃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呃逆是重型肝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往往提示疾病的危重性,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休息和纳食而加重病情.我们应用丁香柿蒂汤治疗重型肝炎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呃逆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多因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健康,而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精神负担。我们用氯丙嗪注射液滴鼻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呃逆在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有些患者较为顽固,顽固性呃逆使患者不能很好地睡眠和进食,影响到脑血管病患者功能的恢复。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方法有利他林,静点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等方法治疗,中医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中药有柿楴汤方法。  相似文献   

14.
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可发生于健康人,也可由于机体严重病变引起。其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引起呃逆的病因性质。持续呃逆3天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主要见于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到刺激的疾病。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常出现顽固性呃逆频繁发作,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且膈肌和肋问肌痉挛将消耗大量能量,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缺氧而加重脑损害。如不积极治疗会引起不良后果。笔者就2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6例脑干损伤患者中42例(13.7%)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治愈29例(69.0%),死亡13例(31.0%)。结论脑干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而合并顽固性呃逆则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呃逆俗称“打嗝” ,是膈肌反射 ,间歇性阵挛 ,同时伴有细支气管内腔收缩 ,在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中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所产生的一种奇特怪声。顽固性呃逆多为气质性病便所致 ,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重病患者若频繁呃逆 ,可使病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作者从 1988年以来 ,采用指压耳轮脚治顽固性呃逆 5 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0~76岁 ,平均年龄 4 9岁。原发疾病为脑血管病 19例 ,服用消炎痛及乙胺碘呋酮等药物引起 5例 ,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呃逆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智英  陈庆廉 《浙江医学》2001,23(4):232-232
呃逆系由各种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一侧或两侧膈肌阵发性痉挛性收缩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 ,并发出一种短促而特别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其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h、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 ,使患者倍感痛苦、病情加重 [1]。我科于1992~1998年应用双后溪穴注射氟哌啶醇加静脉注射麻黄素 (严重者加用东莨菪碱睡眠疗法 )共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39例 ,女性11例 ;平均年龄 (51.3±18.8)岁。其中术后患者28例。发生呃逆后经镇静剂或针…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32-1333
目的:探讨治疗骨科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骨科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减轻和制止呃逆的发生。结果:对骨科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顽固性呃逆早日康复。结论:顽固性呃逆可引起疼痛、失眠、乏力、精神萎靡、抑郁、电解质紊乱及营养缺乏等症状,使患者体质质量下降,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因此及时终止顽固性呃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补钙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常伴发呃逆 ,多呈顽固性 ,治疗较为困难。国内曾有报道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主要系低钙血症所致。据此 ,笔者对出现顽固性呃逆的脑卒中病人常规做电解质检查 ,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电解质紊乱 ,尤以低钙血症为著。给予补充钙剂后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6~ 78岁 ;脑梗死 12例 ,脑出血 1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 ,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及经头颅CT证实。发病后 12 h~ 10 d出现呃逆、其中 2 4~ 96h以内出现者 2 1例。呃逆持续时间均在 48…  相似文献   

20.
晋小勇 《当代医学》2011,17(24):146-146
目的探讨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临床工作中每遇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时运用三联治疗方案,每获良效。结论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时运用三联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得到控制,防止中风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